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导读

国家卫生部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设置 “临床营养科” 试点,意味着政府首次将营养提升到治疗高度。全国600多万名医生接受营养教育培训,医生必须持有营养资格证才能上岗!你,还在拒绝养生保健吗?

-❶-

保健治疗是解决慢性病的关键

原卫生部长陈竺提出,未来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膳食营养处方。未来的医生必须具备营养保健学的知识,针对慢性病,特别要发挥营养保健治疗的作用。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秦小明曾指出“健康不只是治病就可以了,医疗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到10%,而营养状况占80%。”

营养不是药,为什么能治病?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1、营养治本,药物治标。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2 、营养用来修补身体受损组织,药物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可能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3 、假设老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药就是用来杀老鼠的,老鼠杀掉了,可洞还在,还会有新的老鼠来,那营养就是用来补洞的。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4 、营养针对所有人,药物只针对病人。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5、营养没有副作用,药物有副作用。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6 、营养缓解压力,大部分药物造成压力。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7 、营养提升免疫力,多数药物降低免疫力。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8 、营养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药物却增加对营养的需求。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你还在拒绝养生保健吗?

治病是“亡羊补牢”,养生保健是“未雨绸缪”,你说哪个成本更高?医学研究表明,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营养保健来解决!

医学不万能,医生也不是神!要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个世界没有因为养生保健而贫穷的,但到处都是因为不懂养生而倾家荡产的!

医院重在抢救,面对的是病人,只有养生才能把我们挡在去医院的路上。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医生只是你的助手!是时候腾出时间学习真正的健康知识,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了!没病不等于健康,吃得好不等于有营养,人生如赛场,健康才是你唯一的保障!

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原卫生部2020战略研究时明确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先教会800万医务人员正确科学的保健知识,通过医务人员传达给老百姓。

营养与慢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201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发起了“营养与疾病预防”(Nutrition & DiseasePrevention简称NDP)全国医生营养继续教育项目,旨在向医务工作者传递科学的营养和疾病预防知识,纠正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进而有助于改善慢病发生发展的状态,为降低与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做出贡献。

北京电视台BTV新闻频道与BTV北京卫视同步播出的《北京您早》节目深度聚焦葆婴支持的NDP项目,时间长达5分钟,播出覆盖全国,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精彩时刻!

卫生部终于承认了:营养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所有读者

在后台发送你的问题,免费咨询

专业医生会在下期内容集中答疑,敬请关注

更多请关注aizhengchishenmo

往期精彩内容:

出国就医到底值不值?

中国癌症病人为什么活不过美国?——医疗团队

中国肿瘤患者为什么活不过美国?——营养筛查和营养治疗

中国肿瘤患者为什么活不过美国?——心理抚慰

中国肿瘤患者为什么活不过美国?——康复治疗

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进行自我管理?

肿瘤患者自我管理之——信息管理

肿瘤患者自我管理之——营养管理

肿瘤患者自我管理之——心态管理

放疗期间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日常生活禁忌

著名肿瘤专家华益慰的遗言:真正让自己康复的绝对不是药物

宋小宝、朱迅均患癌?全球新一轮癌症大爆发!

肿瘤患者喝牛奶好还是酸奶好?怎么喝?

肿瘤患者能吃海鲜吗?

肿瘤患者能吃鸡蛋吗?怎么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卫生部   营养   疾病   慢性病   医务人员   美国   免疫力   中国   肿瘤   药物   自我管理   患者   老鼠   医生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