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排血量降低,肺循环、体循环静脉瘀血及组织灌注不足的综合征。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增加,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相关调查表明,35岁到74岁的同胞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为0.9%,患者人数约为400万。心力衰竭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近,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那么,发生心力衰竭后,需要避免哪些诱因?还能参与运动吗?应该如何安排康复计划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心力衰竭,典型的症状是气促、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运动耐量降低、疲劳、乏力、运动后恢复时间较、长踝部水肿,此外,还可能出现夜间咳嗽、喘息、体重增加或减轻、食欲减退、抑郁、心悸、晕厥、意识模糊。近些年,有研究发现,俯身呼吸困难,是1种晚期心力衰竭的症状,比如,有些患者描述,他们会在穿鞋时出现呼吸困难。这个细节,应该引起警惕。

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心力衰竭,按照患者的自觉活动能力,可以划分为4级。第1级,特点是体力活动不受限,重体力活动时,也没有症状出现,相当于心功能代偿期;第2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会在重体力活动时,出现乏力、心悸、气促、心绞痛,休息后症状缓解;第3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日常活动时,就会出现症状,休息后缓解或好转;第4级,在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症状,而且,症状会持续。

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心力衰竭的发生,可以由多种因素导致,常见的病因,主要是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的诱因,最常见的因素是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其次,还包括心律失常、妊娠与分娩、劳累、情绪波动、输液过多或过快、贫血、甲亢、肺栓塞、水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药物影响。因此,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因。

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发生心力衰竭后,还能运动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看1项研究的结论。今年4月,哥德堡大学的学者在《内科医学杂志》上发表了1篇论文。研究者,对瑞典1971年至1995年期间,超过12万人入伍前后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重超标或肥胖的人,体能也在逐渐下降,心力衰竭的病例由此增加了69%。因此,学者们认为,减少久坐,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

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许多人认为,休息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因此,发生心力衰竭后,就要卧床休息。其实,这是误解。因为,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后,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等问题,不利于康复。相反,耐力性训练,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不过,心力衰竭患者,在运动时需要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心绞痛、气促加重、下肢浮肿等情况,就需要停止运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该注意呼吸方法,用力时呼气,降低胸腔内的压力;此外,有氧训练或力量训练,应该循序渐进,最好先进行检查和评估,由专业人员帮助制订科学的运动方案。

人还没老,就发生心力衰竭,需要合理运动,促进康复

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建议到医院做心脏负荷试验,由专业医生出具运动处方。通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程序,应该分3个阶段执行。第1阶段,是5到15分钟的低水平有氧运动;第2阶段,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体力差的人,可以从每天5分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30分钟以上的慢走,从而改善心肺功能;第3阶段,是放松运动,持续5到10分钟,病情越重者,放松时间应该越长。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谣零零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心力衰竭   气促   发生   心绞痛   有氧运动   高血压   下肢   诱因   症状   体力   患者   心脏   呼吸   阶段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