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中医自学之门:伤寒与杂病的关系

杨泽君 原创

伤寒与杂病往往互相挟杂、互相转化,有时两者的临床表现也很相类似。掌握伤寒与杂病的

跨入中医自学之门:伤寒与杂病的关系

区别与联系,是临床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常识。下面以《伤寒论》和《金匮要賂》原文为依据,简述伤寒与杂病密切关联的三种情况,亦可使后学者了解仲景学说的思维方式。

1.伤寒类似证伤寒与杂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产生相同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特征,所以仲景在以六经辨伤寒中列举与伤寒相类似的杂病,在以脏腑辨杂病中列举与杂病相类似的伤寒,《仿伤寒》与《金匮)》中相同的原文达40余条,这些条文所列举的证例在伤寒和杂病中皆可见到。列举类似证的目的在于使辨证清晰。如《伤寒论》厥阴篇338条蚍厥证列在鳜逆病机条下,而该条载人《金匮》魷虫病条下时,只论述了厥厥证治,而将“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就厥也”和乌梅丸“又主久利”删去。

跨入中医自学之门:伤寒与杂病的关系


说明脏厥证本属杂病,列在厥阴篇是为了与厥阴脏厥证相鉴别,.并借其方以治厥阴寒热错杂的久利证。此外,诸如胸膈痰实证、水饮作厥证等,都是为了辨清伤寒而类举的杂病。类似证的列举还体现了伤寒与杂病异病同治的原则,所以《伤寒》与《金匮》中共同使用的方剂达30余首。例如《伤寒论.阳明病篇》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均载有麻子仁丸证,说明无论

伤寒邪热伤津还是杂病胃强脾强,只要见津枯脾弱的大使秘结,皆可用麻子仁丸主治。这些实例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不胜枚举。

2.伤寒挟杂证伤寒之六淫外感往往引发五脏宿疾,而痫疾之积聚陈巫则常常留结寒热不去,形成伤;寒与杂病内外挟杂、虚实互呈的病变。例如太阳之邪随经人腑的寒水储留,多责干肾

阳虚损不能温化,所以治太阳蓄水证必先温通肾阳,方能化气行水;阳明病燥热内结,皆因为脾胃律伤,津亏脾弱不能为胃行律液是小便数、大便硬的病理基础,所以治阳明腑实须待脾机运转,津液还人胃中方知大便不久出,少阳病枢机不利常由肝胆失于疏泄所致,所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是通过疏肝达木来实现。病入三阴更是虚实互呈。脾虚湿盛之人,邪多直中太阴,心肾虚损之人,邪多直中少阴,肝虚气郁之人,邪多直中阙阴。总之,凡伤寒之邪随经脉入脏腑,就可呈现内外挟杂、虚实互呈的复杂病变。

跨入中医自学之门:伤寒与杂病的关系


3. 伤寒变证 伤寒变证,仲景称为“坏病”。因为这种“坏

病”由失治或误治引起,所以《平脉法》称之为“灾怪”。 从这个概念出发归纳太阳篇有关原文,属于“灾怪”、“坏病” 的达90多条,除10余条属于“灾怪”传入他经外,其余均属坏病变成为杂病。如邪热壅肺证、邪热不利证、心阳虚诸证、肾阳虚诸证、脾胃阳虚诸证、结胸证、痞证等皆属之。仲景在论述这些变证时,还经常列举他经病证或者类似的杂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学者细心体会、深入辨证。如132~155条统论结胸,其中类举了如结胸状的脏结证,同属误下而病变不同的发黄证,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的热入血室,以及心下支结、胸胁满癜结等邪阻少阳诸证,从而使结胸辨证的内容丰富多彩。伤寒由于“灾怪”而坏变,往往变成杂病,而杂病的辨证难以用六经来概括,所以必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道,随证治之”。

综上所述,某些内伤杂病与外感疾病颇相类似:或者内伤和外感互相抉杂、虚实互呈,外感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往往转化为内伤杂病,二者在临床辨证中无法截然分开。有些内伤杂病要求用六经外感方,有些外感疾病必须遣脏腑内伤药,有些疾病则当内外分治或增损合方才能治愈。

中医经典必读。 ¥8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伤寒   机运   乌梅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外感   脏腑   麻子   脾胃   内伤   虚实   条件下   原文   中医   类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