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今天,她姐想向大家道个歉。

对不起,这篇我写晚了。

关注她姐时间长的朋友都知道,大家发给我的每一条留言、私信,我都会看。


十几天前,我曾收到一封因为“南京大学一男生偷窥女生上厕所事件”有感而发的私信。


那时我已经注意到这件事,还有不少人催着我写文章发声。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我都看到了。


但,我有点“怂”。


毕竟,我早已尝过“苦果”。(此前我就西安事件发声,结果被举报后遭删文)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于是,这次我选择先观望一段时间。


但没想到,很快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


依然是大学校园,依然是女厕所遭偷拍。


依然是差不多的处理方式:爱学校就别转发。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我又收到了类似的私信——


“求您关注一下某大学女厕所偷拍事件”。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这封私信,我再一次意识到,闭嘴真的不会等来认真对待和处理。


闭嘴只能换来息事宁人。


因此,虽然迟了,我还是准备在现在这个时刻站出来,聊聊最近的这几起偷拍女厕所的事件。


当然,这次聊的重点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为什么”。


为什么类似事件频发?!


为什么如此群情激愤?!


为什么女性想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就这么难?!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或许,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


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从根上就出了问题。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失职


类似的事件,早已不新鲜。


但为什么这次事情依然让人气到发抖?


无他,地点太过特殊:高校。


在高等学府发生这样的事件,本就让人滤镜碎一地。


更让人心寒的,是学校的处理方式。


就拿10月11日发生在某大学的偷拍事件为例。


事情发生后,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先是不作为。


10月11号,受害女生察觉到隔壁厕所隔间有人偷窥,迅速用手机从门缝拍下嫌疑人,并立即向校方物业、校保安处求助。


但得到的反馈是:回去等通知。


受害女生当天选择报警、立案后呢?


10月25日,事情发生了近两周的时间里,学校没有做出任何处罚,也没有展开任何调查。


理由是,等待警方处理结果。


事情取得进展,还是受害者一手推动的——


10月26日,受害人因为迟迟等不到一个说法,在校内表白墙发帖求助。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向上滑动察看图片


帖子发出,不少人跟帖回应,称自己也曾有类似的遭遇。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向上滑动查看图片


事情这才引起关注,并取得进展。


发帖当天,偷拍者刘某再次现身,才被发现的同学报警后当场抓获。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图源:豆瓣


但自刘某10月26日被警方抓获,到校方11月5日下达处罚决定,又耗时长达十天之久。


同样的不作为,也发生在了在另一所大学的偷拍事件中。


偷拍者被抓获的时间,是10月23日。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但直到11月12日,学校依然没有给出一个正式的处理结果。


其次,是瞎作为。


证据确凿的犯罪事件,迟迟不出处理结果的过程中,第一所发生偷拍事件的学校在忙什么?


压话题、撤热搜。


已经引起热议的事件,忽然就没了痕迹。


话题被禁止,帖子被锁。


撕学生们的请愿海报。


学生们不满事情的处理结果,在校内公告栏上贴满了海报和请愿书。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但海报和请愿书贴上,仅仅一个小时后,就已经被保安清理得干干净净。


理由是,未申请不能随意张贴。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唯一剩下的,只有一个。


一片卫生巾上,写着三个鲜红的大字:


好看吗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第二所大学的偷拍事件也是如此。


板上钉钉的事情,迟迟赶不动进度。


直到事情在网上发酵,校方才开始和学生约谈。


但约谈的话术,与其说是解决问题,不如说是息事宁人。


“偷拍是试衣间有,宾馆里有,其他学校也有啊。”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上厕所的时候)你那个留个心吧,别光看手机。”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在这样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下,处理结果也让人丝毫不意外——


两起事件的偷拍者,得到的都是留校察看一年(一年后可申请撤回)的处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不是说,发生这类事件,学校就要立马将学生扫地出门。


事情当然要讲究一个流程、规定。


但问题是——


从最开始的视而不见。


到后来的试图捂嘴、清除痕迹、模糊事情焦点。


再到走了漫长的流程,最后在舆论的推动下才取得进展。


这个过程中,重点似乎不是事件本身。


不是偷拍者做出了什么事情、受害者受到了什么伤害……这些似乎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重要的是,怎么能减轻对学校的影响。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比起解决,更像是公关。


这种处理方式和态度本身,就是失职。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漠视


这类事件在高校内部早已不是个例。


早在2016年,某高校内就曾出现过一起掀起舆论风暴的校园性骚扰事件。


一名女生在校内某教室午休,结果午睡醒来在裙摆上发现了疑似精斑的残留物。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事情发酵后,不少人站出来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最恶劣的,是一个女性曾在图书馆午休后醒来发现,自己胸前的衣服被人剪了两个大洞。


仅仅两天后,在同样的地点,该女性再次遭受了来自同一个人的性骚扰。


该校的校友和学生组织的专门解决性骚扰问题的小组曾做个一个调查问卷。


1731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12.58%的学生在校期间遭遇过性骚扰;有76.62%的学生曾听闻校园性骚扰事件发生。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早已不是个例的性骚扰事件,为何如此频发,且屡禁不止?


在前面曝出的某大学事件录音中,校方人员说的一句话,足以解释这一切。


因为他们的逻辑是——


“学校受损失,我们每个学生都得受损失。”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维护母校,要不大家都丢人!


但仔细一品就会发现这其中的不对劲——


看似是为了每个学生考虑,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实呢?


受害者是一个女性,就意味着受害者可能是每一个女性。


受害者是一个学生,就意味着受害者可能是每一个学生。


这种处理方式,不是学校和学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是,学校为了所谓的名誉,置所有学生的隐私、安危于不顾。


这是学校的漠视。


态度上的倾向,暴露的是学校为了集体利益,而漠视每个个体的利益。


事情的处理结果,则暴露了学校对对这类事件恶劣程度的漠视。


在他们看来,和性侵相比,性骚扰因为没有造成所谓的“实质性”的伤害,就似乎有些“不值一提”。


它危害性小。


“错吗?错。好吗?不好。”


但,也仅此而已,对学校来讲只是“违纪”。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它还常见。


“宾馆有,试衣间有,其他学校也有……”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将这类事情看得严重,是我们小题大做、少见多怪了。


但性骚扰事情,真的可以如此一笔带过吗?


性骚扰的危害,她姐其实写过很多次。


是女性的隐私权被侵犯、身体被冒犯……


是女性的生活被当成移动的A片,被围观、被物化、被凝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但,不好意思。


这些这些都是不可量化的、是因人而异的、是退一步可以海阔天空的……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虽然学校有明确规定: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惩罚的学生,留校察看,性质恶劣的,将开除处理。


但在学校的评价标准中,偷拍女厕所,且是惯犯,尚算不得性质恶劣。


在这样的一种漠视下,那些处理方式似乎是必然的。


是受害者报警后,被告知教学楼内多数摄像头均已损坏。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后来,我们想到教学楼一楼的四个走廊出入口也装有监控,可能会有点用。于是,在下午5点22分又打电话给保卫处。保卫处的人说这都5点了,等我们吃过晚饭再来看。然后,约到晚上7点来调监控,结果保安操作了半天又说,教学楼走廊的录像不知怎么也无法回放。


——《澎湃新闻》采访该受害人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是反性骚扰小组曾多次给校方写信,但从未得到过回应,全部石沉大海。


是某大学偷拍事件曝出后,教职员工还在为偷拍者鸣不平。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是相关事情的评论下,依然有人污名受害女性。


“可惜,一方是不依不饶,定要斩草除根。”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图源:新浪微博


但,你我分明都知道。


偷窥者无法被惩罚的结果,不会是女性对被偷窥、被偷拍、被骚扰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偷窥者无法被惩罚的结果,只能是——


女性在熟悉的环境上厕所也要检查一遍。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女性在陌生的公共场合根本不敢上厕所。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然后呢?


是女性不敢穿短裙、不敢穿丝袜……


是女性不敢晚上出门,不能夜间打车……


是女性独居无法点外卖、不敢让人上门维修……


再然后呢?


沉默和忽视,只能换来变本加厉。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难道我们希望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吗?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安危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批判任何一方的不成熟。


因为事情不是个例。


但当事情不再是个例的时候,就意味着,像她姐开头说的那样——

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从根上就出了问题。

每当类似的事件发生,各方处理问题的逻辑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


这种逻辑和思维模式,甚至不只出现在这类事件中。


它无处不在。


前阵子的一个事件不就是如此?


某交警在采访过程中,偶然查到玛莎拉蒂的车主酒驾。


醉驾的女性拒不配合,还大声叫嚣让交警喊一个叫“yu wei”的人过来。


交警的反应是什么呢?


“你叫谁来都没用。”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起来毫无问题。


但紧接着的几句话,让人闭嘴的意思不能再明显了:


我跟你讲谁都不要找

这里全程录音录像

这里全网直播

全国人民都看着你

你说出任何人的名字都是在害他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发现了没?


只要是不光彩的事情,都是先掩盖,掩盖的理由也很可笑:


是冤家宜解不宜结;


是各让一步息事宁人;


是家丑不可外扬;


是为了大局着想……


总之,要当下的“面儿上”过得去。


而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甚至成了一种处理各种事情的共识。


大的、小的、个人的、集体的……


总之,一切不可言说的、不可为外人道的、肮脏的、污秽的,都被粉饰。


但这种思维模式下,问题注定是得不到解决的。


溃创被捂住,只能越烂越大。


回到这类性骚扰事件中也是如此。


做错事却没付出代价的人,只会更加猖狂。


其他人有样学样,养出更多潜在性骚扰犯。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根上证实问题。


而绝不是现在事情发生后,这些学校的处理逻辑。


不应该是出现性骚扰事件后,反而共情罪犯、帮受害者找原谅的理由。


不应该是强化男性欲望的合理性、弱化女性受到的侵害的严重性……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更不是试图让发声的人闭嘴,也不是打扫舆论的战场。


而是,回到事情本身,解决事情本身。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我们不是没有榜样,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2016年,浙江省慈溪市出台《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实施严重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犯罪人员,在其刑满释放后或者假释、缓刑期间,通过各单位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公开其个人信息(包括照片、身高;罪名、判处刑期;现住地址、工作单位等),方便公众随时查询。


她姐提倡的,不是一味加重对性骚扰、性犯罪的惩罚。


而是,我们至少,要面对。


不沉默、不忽视、不掩盖。


让加害者得到应有的处罚、约束和压力。


才能警示他,你做出这种事是会付出代价的。


让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有发声的勇气。


才能真正还学校以名誉,给学生以安全。


无论这篇最后会不会被举报,她姐还是想勇敢地发出来。


因为南大学子的发声,事件终于开始有了回应。


这便是发声的力量。


南大女生们说:“我是祖国之栋梁,我非性凝视之对象。”


南大男生们说:“我们要保护所有南大女生的权益,维护所有南大男生的声誉。”


感谢你们给了她姐勇气。


这次是所有人站在一起,要一个答案。她刊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看到她都被举报,我真的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息事宁人   个例   校方   私信   闭嘴   受害者   南大   事情   偷拍   发生   事件   方式   女性   学校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