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原文接上一篇的定语后置,需要回顾的童鞋请点击下面这篇文章: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定语后置”四种结构

今天小编老师要通过一篇文章带大家搞懂文言常见句式——“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在讲这种文言现象之前,要跟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定语”和“中心语”。

一、什么是状语?状语的功能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副词作状语,比如“轻轻地”、“明目张胆地”这些;

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比如“明天”、“校园里”这些;

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比如“用手”、“在教室里”这些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下面举几个例句,大家找找每句话当中的状语:

(1)我明天考语文。

(2)湖人再一次捧起总冠军奖杯。

(3)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应该不难找,谨记状语的定义——放在谓语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很重要,再强调一次!

第一句“考”是谓语动词,前面的“明天”就是时间状语;第二句“捧起”是谓语动词,“再一次”就是状语;第三句“大雪纷飞”是谓语,介词结构“在南方的艳阳里”就是状语,很简单吧~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文言中有一种常见现象是“状语后置”,那是不是把状语和谓语调换一下语序,就是“状语后置”了呢?并不是的!

在上面三个例句中,只有第三句有机会成为古文的状语后置,为什么?因为第三句的状语是个介词结构。

二、状语后置的三种基本结构

所谓状语后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多为由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往往会置于谓语后。是倒装句的一种。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状语后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词”。以下几种“状语后置”结构,只是介词改变了而已:

1.谓语+【介词“于”+名词】

比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于晋”和“于楚”构成介词结构,两个虚词“于”都是“表对象”的用法。全句意思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2.谓语(一般是动词)+【介词“以”+名词】

比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以孝悌之义”构成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谓语+【介词“乎”+名词】

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乎己”构成介词结构,虚词“乎”是“对、对于”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当然,状语后置也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那就是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比如初中《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一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霸上”是一个地点名词,前面是名词作动词的“军”,意思是:在霸上驻军。发现没有,翻译后的句子补充了一个介词“在”,而且跟原文语序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个状语后置句。

【今日练习】

下面文段加粗句子存在倒装现象,请指出,并把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第进士,补白水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张易之诛,议穷治党与。

——节选自《新唐书·张廷珪传》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状语   文言   之义   语序   倒装   虚词   谓语   介词   定语   大雪纷飞   句式   现代汉语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结构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