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公牍、书牍、箴铭、哀祭、碑志类文言体裁详解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必考内容,但庞杂的内容往往让不少同学望而生畏。但其实,只要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每天积累一点,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原文接上次的文言体裁,错过的同学可以翻阅往期文章:

「文言体裁」干货分享:论辨、传状、杂记、序跋、赠序类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文言体裁:公牍、书牍、箴铭、哀祭、碑志类

聚沙成塔|公牍、书牍、箴铭、哀祭、碑志类文言体裁详解

一、公牍类体裁

1.公牍类是指古代政府、朝廷通常使用的公文。牍原意为古代写字用的木简,公牍指官方文件、书信。可以分为“上行公文”和“下行公文”

2.奏议类:臣下给帝王的上书,有奏、议、章、表、疏、启等名目。最常见的是表和疏。

(1)表又称“奏表”,是用来向皇帝陈述衷情的,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都是感人肺腑之言。

(2)疏的本意是逐条述说,人臣向皇帝提意见的一种文言体裁,例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3.诏令类:皇帝给臣民的文告,属于“下行文书”。有诏、令、命、制、谕等名目。檄(xí),是诏令的一个附类。它被用来晓谕、或者用来声讨罪恶。檄,不一定是皇帝发出的;有时候,也可能是敌国互相声讨,或者是所谓“讨贼”。

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准备北伐时发表《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为朱元璋北伐的纲领。

有没有觉得这个口号很熟悉?没错!后来这句话被孙中山所改编,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dá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简称“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

聚沙成塔|公牍、书牍、箴铭、哀祭、碑志类文言体裁详解

二、书牍类体裁

指个人之间交往的书信。许多书信写得词情意切、感人肺腑,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

回顾一下:

《与朱元思书》记叙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聚沙成塔|公牍、书牍、箴铭、哀祭、碑志类文言体裁详解

三、箴铭类体裁

箴就是古“针”字,古人以针石治病,故箴文亦寓“疗救”之意。

铭是刻(或写)在日常器物、居室乃至山石上的警戒性的文字,“座右铭”则是指题后置于身边坐旁,以便随时警戒自己的铭文。古今铭文,刘禹锡《陋室铭》最佳,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四、哀祭类体裁

哀祭文分“文”、“辞”两部分,为哀悼死者所写的文章

文以记事,辞(用韵)以悼念。祭文则是设祭时拿来宣读的。

诔lěi,就内容来说,是在碑志与哀辞之间的。《文心雕龙·诔碑》篇说:“大夫之材,临丧能诔。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表扬)之不朽也。”

意思是:士大夫的才能之一,就是遇丧事能够作出诔文。诔,就是积累;累计死者生前的德行,加以表彰,使其不朽。由此看来,诔就很像碑志,只是不刻石罢了。

韩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陶渊明的《自祭文》都是哀祭类名作。

聚沙成塔|公牍、书牍、箴铭、哀祭、碑志类文言体裁详解

五、碑志类体裁

碑志类包括碑铭和墓志铭。碑铭的范围颇广。有封禅和纪功的刻文,例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铭》等。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刻文,例如王简栖《头陀寺碑文》,韩愈《南海神庙碑》等。

墓志铭(墓志)也是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前有志,后有铭。它一般是两块方石,一底一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某朝某官某人墓志),安葬时埋在墓圹里。内容大体上有死者的籍贯、姓名、生平、生卒年月等。

【注意】志多用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籍贯、生平等;铭用韵文,是对死者的颂扬、悼念、安慰等之词。

聚沙成塔|公牍、书牍、箴铭、哀祭、碑志类文言体裁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碑志   体裁   文言   山川   碑铭   聚沙成塔   诏令   檄文   祭文   铭文   墓志铭   名目   书信   死者   详解   皇帝   内容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