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看过M君前面写过的那篇《M君告诉你:人类的穿衣历史究竟有多长?》,就会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在100万年前褪去体毛后,裸奔了近80万年,才用兽皮树叶做成衣服围在腰间,这其实便是最早的裙子,同时也是人类最早的的衣服。

这种“裙子”——那时也没有这个叫法,就是用兽皮和树叶,连成一片围在身上,制作简单粗糙,谈不上好看,仅为御寒所用。

直到公元前2600年前后,黄帝打败了炎帝、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黄帝看到治下人民穿着简陋的“裙子”,在行走奔跑时常常“走光”,实在不雅,于是制作了一种新的穿衣规范:上衣下裳。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他让人们把兽皮、麻葛分成两部分,用骨针连缀缝合,上身为“衣”,有袖筒,呈前开式,下身为“裳”(裙),前后各一片用于遮体蔽寒,两侧开叉,便于行走。

黄帝发明制作的“上衣下裳”,已经从单独的御寒功能上升到遮羞功能,别看这只是遮羞的一小布,却是整个华夏文明的一大步。

一直到夏商周时期,整个中原华夏族的服饰风格都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论语·宪问》中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这是孔子颂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夷”是指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被发左衽是他们的习俗。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易·系辞传》中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最末一句的意思是:黄帝、尧、舜这三位远古圣王,制定了以衣、裳为主要代表的礼仪制度而垂范天下,因此治理好天下,其原因是取法于乾坤二卦。你看看,穿衣戴帽这学问可大了去了!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时人皆著深色衣服,且上衣与下裳相连。妇人礼服则要求上下同色,意指妇人专一。想必如今的连衣裙即由此演变而来。

说了半天,古人这裙子(裳)是不分性别,男女通穿的嘛,那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裙子才成为女性的专用品呢?

M君带着这个疑问,去问了下度娘,结果有一堆文章说:据史记记载,裙子的发明与战国时期的西施有关。西施为救国而死,死时身上仅用窗帘布包裹着。西施为国牺牲的精神感动了越王,于是越王便命令全国妇女用窗帘布裹在身上,借此纪念西施。所以经过后面的改造变成了今天的裙子。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这种说法,M君实在不敢苟同。首先《史记》一书中并无西施事迹的任何记载,硬说裙子的发明与她有关,这纯属虾扯蛋。再者西施的结局究竟是被勾践夫人沉江而死,还是与范蠡大夫泛湖而生,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个悬案,再由此衍生出一个裙子的发明岂不可笑?!

裙子的真正流行,是从汉朝开始。

《三国志·管宁传》记载,“(管)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汉人穿衣,上衣甚短,裙子甚长,如同现代朝鲜人的裙装。现存的汉代陶俑、舞伎俑所着服饰都是明证。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汉朝已有百褶裙,当时叫“褶裥裙”。

刘歆《西京杂记》和伶玄《飞燕外传》都有记载: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穿云英紫裙,鼓乐声中,太液池畔,裙裾飘飘,翩翩起舞,不料大风突起,身轻如燕的皇后险被狂风吹走,成帝忙命左右急救,慌乱之中扯衣拽裙。皇后得救,裙子上却弄出了许多褶皱。奇怪的是,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皱的更好看。从此,宫女们竞相效仿,便成了红极一时的“留仙裙”。

魏晋时期,裙子已然式样繁多。除普通裙外,还有绛色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等。

两晋十六国时期,流行起"间色裙"来。间色裙以红色间隔为主,多为两色相间,也有三色及多色相间的。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隋唐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喜欢上穿襦下着裙,最流行的便是间色裙。唐诗中便有很多关于裙子的描述: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共罗裙一色,芙蓉与笑脸同开。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李商隐《江南曲》: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

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白居易《小曲新词》:红裙少女,明月早秋。

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

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

元稹《晚宴湘亭》:红裙碧袖,劲歌热舞。

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

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

还有杜审言的《戏赠赵使君美人》“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孟浩然的《春情》:“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不胜枚举。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宋代的裙子,色彩以素雅为主,裙身宽,折裥多,纹饰丰富多彩,有彩绘的,有染缬的,有作销金刺绣的,有缀珍珠的……其中以色彩艳丽的石榴裙最负盛名。

宋代襦裙的中间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辽金元三朝均是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执政时代,此时期的汉族所用裙式基本沿袭宋代遗制。至于少数民族的裙子,则保留其本民族的特点。如辽金时期的契丹、女真族,多穿一种襜裙,颜色以深暗为主,上绣连枝花木,周身折为6裥,常穿于团衫之下。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灭元后,恢复了汉族传统习俗,裙子形制仍沿袭唐宋遗风。

明代流行褶裥长裙,并规定民间只能用紫色、桃红、绿色等浅淡颜色。然花式繁多,品类各异,有些裙子已与今人所穿之裙并无二致。施耐庵《水浒传》中写道:“(洪教头)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清朝初期,特别是自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在清朝统治的强压下,汉族沿袭了多年的"上衣下裳"制度被破坏,裙子于此时全面退出男装领域,变成了普通女性的专用品。至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及内外命妇,遇有朝贺、祭祀等重大节日,都要穿著朝裙。

清初的裙子,仍保有明代遗俗,有凤尾裙、月华裙等式样。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也有许多新型的裙式问世。

清朝后期,穿裙渐少。清末民初时,红裙渐成礼服,唯夫妇双全者可穿。一家之内,唯正室可穿红裙,偏房姨太太不可穿之。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到了近代,西式裙陆续传入我国,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的裙子。如一战前的连衣裙、稍后的A字蓬蓬裙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苏联影响,流行布拉吉连衣裙。文革期间,思想被禁锢,就连裙装也受到严格限制。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改革开放后,裙装再度流行。超短裙,吊带裙这些新宠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裙子的种类开始日益繁多。


M君告诉你:裙子的前世今生

以上便是-裙子的前世今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管仲   史记   裙子   西施   汉族   间色   罗裙   兽皮   华夏   裙装   黄帝   宋代   连衣裙   上衣   前世   今生   时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