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鱼纹葫芦瓶——神秘的鱼纹和曼妙的“广场舞”

总有一些事儿,能让您惊叹不已,感到不可思议。

比如,7000年前,仰韶先民竟然在没文字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彩陶艺术。7000年后,让仰韶先民们想不到的是,自己创造的仰韶文化,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蓬勃的活力。根植在仰韶文化发源地的仰韶酒业毅然扛起了弘扬仰韶文化的大旗,创新性地将仰韶文化与仰韶酒深度融合在一起。尤其自2008年,彩陶坊上市后,迅速在中原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强劲的“彩陶风”。更让业界惊喜的是,随着消费升级,仰韶酒业便开启了产品战略升级转型的风潮,在2019年,彩陶坊地利成功裂变了彩陶坊地利洞藏D6、D9,掀开了仰韶酒业在中国酒业市场开疆拓土的帷幕。而彩陶坊地利、人和系列产品的瓶型是以彩陶鱼纹葫芦瓶为原型创新设计而成,今天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酒瓶上鱼纹与五个“小人”的意义吧!

解读鱼纹葫芦瓶——神秘的鱼纹和曼妙的“广场舞”

神秘奇特的鱼纹

据一些考古专家学者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器皿上之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鱼纹,与仰韶先民们所住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早在7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仰韶先民依山傍水而居,农业不够发达,渔猎是主要的生存手段。因此,在仰韶先民的工作生活中,大都可以找到鱼的踪影,比如,因仰韶先民对鱼的热爱和崇敬,把生活中常见鱼的形象,以各种富有变化的手法,直接创作到了彩陶文物上!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凝结了仰韶先民在长期劳作中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尤其是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几乎所有的彩陶文物,都有鱼纹,花样多变,让人眼花缭乱。

仰韶先民利用抽象变形的手法,以对称的菱形装饰,既简洁又美观,虽仅有寥寥几笔,却画得神态生动、情趣盎然、活灵活现,富有生活情趣,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几乎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这是其他文化类型彩陶,都无法与之媲美的。

解读鱼纹葫芦瓶——神秘的鱼纹和曼妙的“广场舞”

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鱼纹葫芦瓶,瓶身图案是以鱼纹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期望在渔猎时,能够收获更多鱼的美好心愿,表达了对“鱼崇拜”的思想。它还反映了仰韶先民们的想象力与艺术创新意识,成为中华文化发展不断汲取的艺术源泉,奠定了我国黄土核心区域生活器皿风格的根基,对我国7000多年来的农业经济社会的生活器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解读鱼纹葫芦瓶——神秘的鱼纹和曼妙的“广场舞”

曼妙的“广场舞”

彩陶文物上众多的神秘彩纹,除了常见的鱼纹外,生动活泼的“舞蹈纹”,更让人感到新奇又神秘。五人一组的“广场舞”,动感十足,极具个性。在舞蹈纹画面中,形象大致是相同的:椭圆形头部,右侧下垂一发辫状物,枣核形身躯,双手伸向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人牵连,双腿微微分开,下体左侧斜出一尾状物。她们牵手而舞,头上戴着一种诡异的面具,身后还系了一条野兽的尾巴。

这些打扮离奇的仰韶先民,不仅让人反想究竟是一种什么身份呢?对彩陶上的曼妙舞蹈纹,考古学家们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解读。有的想到了《山海经》记载的西王母,认为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有的根据表现的形式和内容认为,这只是一种仰韶文化时期流行的祭祀舞蹈,或者是图腾舞蹈,那身打扮像氏族的图腾兽;有的说是仰韶先民狩猎归来的庆功会,手牵着手的动作像在重演围追猎物的情景,也就是所说的“狩猎舞”;还有的说是一种祈祷生殖繁盛、作物丰收的宗教仪式…

对彩陶上舞蹈纹含义的理解和推测,也许不能说是完全切合仰韶先民创作的初衷,但是,只要严格地遵循器物纹饰的本来面目,不管它多么神秘、复杂或者怪异,它们是能得到比较接近的解读,或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舞蹈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通过一种物质实体而长久保存,而彩陶上创作的舞蹈纹,对我们研究仰韶先民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解读鱼纹葫芦瓶——神秘的鱼纹和曼妙的“广场舞”

精美绝伦的彩陶器皿,神秘奇特的纹饰,仰韶先民们的智慧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让仰韶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作为仰韶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未来,仰韶酒业将继续在产品造型上,深入巧妙的融入仰韶文化与仰韶彩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曼妙   仰韶文化   神秘   奇特   彩陶   纹饰   地利   器皿   图腾   想象力   葫芦   酒业   文物   舞蹈   广场   艺术   体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