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在上篇文章中,我着重在西周的都城“丰镐”的一些争议问题上,做了一些以个人视角的为观点的诠释。其中很多内容,实际上我也已经在文章中表明了,对于有史籍记载但缺乏文物佐证的,我是选择相信的。而且,对于“镐京”规模上的质疑,我得看法是根据众多观点和视角,以我个人的倾向来总结出来的。至于是否符合大家的胃口,觉得见仁见智吧。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上文末尾,也说了本文要以周成王和“丰镐”与“雒邑”所产生的的关系为主来聊起。那么,我就想先聊一聊“成王迁都”这个说法。上文说了“丰镐”,那本文就以“雒邑”为主。在相传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现存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的“史语所博斯年图书馆”,有“爵中之王”美称的国宝级青铜器“盂爵”,是一件基本已经被认定为西周时期,且准确到周成王时期的青铜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青铜器中“爵铭”最长的一件爵器,在其内侧刻有四行二十一字,主要记载的是周成王在成周举行盛典的一些内容。这个“盂”,被后世认为是在西周初期一名非常重要的,负责与祭祀和封赏器物有关的官员,现存在国家博物馆,被称为“大盂鼎”的国宝级青铜器“廿三祀盂鼎”也出自此人之手。

“盂爵”中的铭文为:“隹王初贲于成周王令盂宁邓伯宾贝用作父宝尊彝。”之所以我没有在这二十一个字中间加上标点符号,是因为我看了大概有关的五六篇文章,似乎对于这段文字之中的一些细节的解释上有所偏差,以至于如何句读有可能成为判定的关键,索性,我也不加标点了。尽管如此,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这段铭文的前半段,指的是周成王在成周建成之后举行了第一次大型的庆典。那这个庆典是什么庆典呢?有不少观点认为,这个庆典就是成王的迁都大典,而通过众多同时期,甚至是反映同一场庆典的出土青铜器,如圉卣(yu.you)”、“德方鼎”、“叔夨(ce)方鼎”、“静方鼎”等众多的国宝级文物上的铭文上所表述,这场庆典,更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在“成周”建成,周公旦还政成王,成王前往“成周”祭祀武王,并封赏天下诸侯的一场国之庆典!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我在前文中曾经聊起过关于武王为什么要选定“雒邑”作为“成周”的原因,这次位于“成周”的庆典,也恰恰是周成王对于父亲“政治纲领”的延续。这场庆典还是有很多历史背景的,首先,就要提到“周公辅政”。

在未能确认其成书年代,但大多认为是西汉“伏生”所撰写的对于《尚书》的解释型著作《尚书大传》中,曾对“周公辅政”有如下的记载:“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话虽不多,但却囊括了极大地信息量。其中的“克殷”即平定殷商旧部的叛乱,而“践奄”则是将被封在今天山东曲阜附近“奄”地的纣王之子“武庚”造反镇压。“建侯卫”是确立了新的分封制度和区域,“营成周”自然是将“成周”建设完毕。随后是周王朝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制礼作乐”。所谓的“制礼作乐”,就是有周公所著的《周礼》,内记载了上古至周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里面采用了大量当时可考的史料,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并且被后世认为是儒家学说的起源。

至于这个“制礼作乐”,在历史上还是有一些争议的。重要的争议有两个,一个就是《周礼》成于何处?第二个是究竟《周礼》是否为周公所作?在第一个上面,关于何处成《周礼》,在很多文章中都将“丰镐”甚至“岐邑”作为《周礼》形成之处。我认为不对,但也不全错。重要的,就是“形成”二字。作为周文明的“宗源”之地,无论是是“丰镐”还是“岐邑”,将其说为一部主要用来记载和总结其之前历史上“礼制”著作所发起的场所,都是合情合理的。《史记·周本纪》中:“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这个《周官》比较统一的说法就是《周礼》,所以能看的出来,至少太史公司马迁是认为,《周礼》史作于“丰镐”。而从关于《周礼》记载成书,相对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则是在洛阳完成。所以,在这个上面也丝毫不冲突,我的观点是,可以将《周礼》形容为“始于宗周,而毕于成周”。至于第二个争议,《周礼》究竟是确实为周公所作,尽管很多论点论据都非常有趣,但与本文所讨论的主题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就不多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当有趣呦。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再回过头来说“盂爵”中所提到的这次盛典。由于各种青铜器铭文上的内容非常之多,在文章内就不一一引原文了,我就大概简略的说一下盛典的内容。那就是在成王亲政后经过十个月营造“新都”;在“雒邑”新都落成之后的第四月,周成王昭告天下将举行尊王大典,邀请天下诸侯人士前来朝贺,盛会在天下之中的“成周”雒邑举行,盛典之日天下诸侯纷纷来贺,周成王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武王的活动和封侯大典。关于这一盛典,在一位新浪博客历史方面著名的博主“卧马先生”那里,曾经考究:在记录庆典的“盂爵”铭文中的第四个字“贲”应当与“叔夨方鼎”中铭文里的“华”字同,那么,“华在成周”所记载的是关于周成王举行迁都大典这一盛世华诞相关的同期历史事件。(此句直引于“卧马先生”老师的博客)由此可见其规模盛大。具体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这位老师的新浪博客。

这次盛典,是周王朝历史上,也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有记载,并有大量文物佐证的第一次“国家层面”上的盛会。关于盛会中都做了哪些事,笼统的说,就是祭奠武王及先祖,奖赏有功之臣,同时,这次盛会上,“周成王”第一次以天下之主的身份正式的对天下进行分封!成语“定鼎中原”的典故也正是处于此。至于这中的内容,由于有极其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而且,这些资料现在在网络上都能非常方便的查到并配有文物高清图片,以及极其详尽的“铭文”解释,我很认真的看了一两个小时,连略知一二都算不上,仅挂个知道,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查阅。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对于这次盛典,其对于“周”,乃至对于中华文明来说,都是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而为了使文章更加扣题,我选择不过多的对盛典进行描述,而是直接来以我的理解与观点,来讲为何这次理应是必须要应该在国都举办的盛典,会在“成周”来举行。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雒邑”是武王伐纣之后,与周公旦等人一同制定的营建方案。依史记载,武王姬发在位时间仅有不到五年便早逝,所以才有“周公辅政”幼主发生。而按照之后“雒邑”的建设来讲,武王当时对于“雒邑”的营建,其雄心恐怕后世之人还未都理解。那就是在我看来,武王在灭商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做好准备横扫寰宇,雄霸九州、一统天下了!

此时,就非常有必要来说明一下由武王、成王两位君主执首,周公亲历兴建的“雒邑”是个什么样子的城市。与“丰镐”相似,“雒邑”也是由两座城组合而成。具体位置在“洛水北、瀍水东”,其中的“洛水”自然是现在东西走向横传洛阳中心区的“洛河”,而“瀍水”,则是几经改道逐渐枯水,现处于洛阳市瀍河区的“瀍河”。这两座城市,西边的为“王城”,是宫殿及行政部门的聚集区,东边则叫做“成周”,是殷移民所迁住,以及“周王室宗庙”所在!说到这里,一定会有朋友质疑了,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还特别强调,“宗周”是在“丰镐”,那这所处“雒邑”的“成周”又何来的“周王室宗庙”呢?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在相传因经孔子“删百篇余”而未入“六经”之列的《逸周书》中《卷五·作雒解》里,曾记:“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具体城市的规模尺寸如何换算,这个且有争议,但有一点无需置疑的是,当时依照武王规划而建成的“雒邑”,是世界上有史记载并有考古发现和文物佐证的,第一座按照国家层面来进行规划建设的都城!经近代考古发掘,“成周”已发现的宫城面积约1.56平方公里,郭城约12.45平方公里,还不包含郭城外设施建筑。这个面积现在看起来实属一般,但在3000年前,这无疑是一个世界级大都市。

同样在《逸周书·作雒解》中记:“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封人社遣,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与国中,其遣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亹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列土于周室。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亢重、郎、常累、复格藻棁,设移旅楹舂常画旅。内阶玄阶,堤唐山廧,应门库台玄阃。”也就是说,在当时的“雒邑”中,不仅有周王朝的王室宫殿和行政机构,还有象征着“宗周血统”,用来祭祀先祖的“宗庙”所在。不仅如此,城内所有的王室建筑及宗庙的建造与设计,也均符合“宗周”建制!同时,象征着天下的“九鼎”,也被置于“明堂”之内。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从建设这样一个实际上已经从规模和建制远超“丰镐”的“雒邑”上,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绝不应该是信口雌黄的“地域黑”,而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让所有人振奋的一个信息,那就是极有可能在周武王得胜回师之时,就已经做好了更大的宏伟蓝图,即《左传》中所言:“光有天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时在武王的心中,已经燃起了一统天下九州的宏伟目标!

所以,武王两位君主才会选择以如此的规模营建“雒邑”,而成王也才会迎难而上的在这被《史记》称作“天下之中”的地方,进行这次盛世庆典!他们要做的不仅是宣告王权的正统,更是向全天下宣告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或许有朋友会说,这就有点胡扯了吧?那我就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依旧在《逸周书·作雒解》中记,记载了关于这次盛典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分封。“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都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农居鄙,得以庶士,士居国家,得以诸公大夫。凡工贾胥市臣仆州里,俾无交为。”这一段文字,我想已绝大多数朋友的古文功底都能很清楚的明白其大致含义。这一段话,就是对于当时周王朝对于所辖疆域,采用了一种新的划分方式。并且,更是用了一种新的分封制度,由周的王室、宗亲以及对于周王朝有功之臣,将所划分的疆域“封土而建国”,这不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封建”吗!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关于“封建”,今后有大把时间聊起。文至此,可想必然会有众多热爱西安的朋友会感到不太舒服,然而,我想说的还没有讲完。对于在“雒邑”所进行的这场祭祀及封建的盛典,以我的理解其历史地位在中国王朝历史上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秦嬴政”统一华夏。而且,我觉得,这次盛典和始皇帝统一中国,恰恰可以看作是中国国家政体层面上的封建制度的一头一尾。同时,我还想表明一个一直以来没有变化的观点就是:尽管武王和成王在“雒邑”建立了相当健全的国都建制,《左传》中专门解:“筑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同时在还置有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并且在此处完成了一个王朝最大的官方活动!由此见,此时的“雒邑”就是在起一个都城的作用。可以,即便如此,作为一个洛阳人的我仍然认为,所谓的“成王迁都”一说,依旧并不存在。

研学历史果然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消耗时间的事情,在已经全力避免引用一些并不能算非常重要的史籍原文及文献、文物铭文的情况下,本文又到了4000余字。个人感觉,3000-4000字差不多是平常人阅读一篇文章的注意力极限,所以,暂且作罢。文末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其实无论我在聊起“丰镐”还是“雒邑”时,一定会有些立场鲜明的朋友持不同意见,说句实在话,我是非常认可的!因为,本身我就是一个连半瓶子都算不上的业余爱好者,所写皆所想,所引皆所学,个人观点而已,并无针锋相对之意。然而,也是希望,但凡有对我文中一些理解有歧义的朋友,尽可讨论,望协佐以供研习。感谢!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五)

最后还有一点,是应该在我这次试写的“西安、洛阳”文章中的第二篇后,有一位网友专门在文后回复,提出我在解释“华山之阳”里的“阳”不应当“东”,而是应当做“南”解。当时我还较为草率的回复说是有一张说法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所以向东为“阳”。后经我多方查阅资料以及原文,确实那位朋友说得对,史籍中记:“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也有具体地名能印证,如“华阴”为华山之北、"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而"洛阳"则是在洛水之北。况且,结合当时的语境,也确实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含义。但或许是我粗心马虎,确实没有再找到那位朋友的回复究竟在哪里,索性直接在文章末尾道个谢!

“丰镐”和“雒邑”基本上也算都说的挺明白,那我下篇文章,就专门来说说为什么我认为所谓的“成王迁都”一说,依旧并不存在的原因。

相关文章: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四)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三)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二)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与洛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城市(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洛阳   西安   周礼   都城   史记   王朝   宗庙   铭文   王室   祭祀   诸侯   盛典   庆典   眼中   两个   朋友   城市   体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