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憾中寻找教训!我们何苦从一个极端如此轻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从遗憾中寻找教训!我们何苦从一个极端如此轻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谓的“警员凝视自杀”事件依旧继续发酵,网络上继续不断地有各类观点涌出,从昨天起,我大概在各类网络媒体上拜读了差不多百十篇相关的文章,有人说,分了两大阵营,只是在我看来,事已至此,更需要的东西却缺少了关注的重视度!那就是我们如何从这样的悲剧与遗憾中寻找到教训所带来的警醒,在网络另一端的我们,又何苦从一个极端如此轻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事实上,我确实不认为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表看法,有什么错误。毕竟,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社会关系和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经历都有着千差万别,我们当然没有理由去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拥有同样的普适价值观。然而,以我个人的观点,在我们倾诉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并没有必要去把这些一定强加给别人,因为你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一个看似与你在同个世界的人,或许背负着你一生都无法想象的东西。

人永远无法设身处地!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总是会先一个劲儿的问爸爸妈妈,电影里面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因为那时候 ,我们就是希望能够很明确的去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整个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或许在那个时候,整个世界也就是在用同样的标准衡量着我们的绝大多数人。世界在变吗?恐怕不全是。我们变化的说不定快的多!

前一段时间和几个好友一起吃饭,席间提起往事,有年少时的风光与糗事,有当兵的历史,也有过往的职业经历。然而,几乎无可避免的,都会惯性的使用一种很有趣的句式,那就是:那个时候,都是这!对于这个,说实话,我是不太认可的。因为在我看来,或许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谈起往事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夹杂进去一些自己的史观。

说“史观”似乎有些大了,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呀!同样一件事,你让两个一同经历过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聊起来,几乎除了事情的大体过程雷同,其余的可谓千差万别!即便是同一个人,面对着不同的听众,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下,也经常会有不同的版本出现!

这些都再正常不过!这就是因为我们的观点往往会随着时间和经历,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着自己都察觉不出来的偏移。这个上面,没有对错,也没有高度,只有角度不同而已。与此同时,我见过的身边绝大多数人,都会习惯性的将自己所经历的一些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以及特定的人定性为其眼中的常态。所以,我们才会如此习惯性的去轻易的判定别人的善恶良丑。所以,我们才会毫无依据的轻易给一个人群定性

不知道是否只要有我一个人这样感觉,在绝大多数是时候,我们都喜欢,也是习惯性的将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相对特殊乃至极端的事件,刻意轻描淡写的摆放在自己左右,似乎每天如此。其实真不是!我始终一个观点,当我们愿意将一件事情很当回事儿的说出来的时候,那这件事儿肯定不会是一种常态!就像,我们在家吃个馒头稀饭,每人发朋友圈,大闸蟹,涮羊肉的,不发?可不敢浪费了!

我们的身边,必然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能在各自岗位上给我们提供便利的社会关系。而那些岗位,也都必然或多或少的有过无法避免的职业“歧视”!比如,提起城管必然“打人”,提起医生必然“收红包”,提起公务员必然“灰色收入”,提起娱乐场所上班的必然“私生活混乱”......没有人会质疑这些情况的存在,然而,如果你真的认为那些“必然”真的是“必然”的话,只能说,简单的还是很可爱的!其实看看朋友圈就会明白不少道理,做微商的好多呢,而且还有那么多人都没事出国旅游,动不动换包提车的。结果呢?叫你吃饭,如果和产品与“家人”无关,你看谁买单!不是说做微商的不好,只是说,都这个时代了,我们还要将每一个小概率事件当成每日必须吗?

还是回到安徽望江这件悲剧上。和我之前的观点一致,事情发生了,人命关天,当然要问责。然而,我也更加认为,这个时候,切忌的是,将关注点上轻易地从一个极端倒向另一个极端!我觉得更重要的需要分辨的清楚,究竟是要向谁问责?问什么责?当然可以依旧以道德制高点的位置继续狂轰滥炸,然而,你我都清楚,除了让事情越来越偏颇之外,似乎并不会有更多的作用。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句道德至上就可以解决一切的!无欲则刚,百万里无一!

就警务人员的出警而言,自然是有众多值得商榷和一些理应严肃处理的地方!比如,出警人员的现场处置是否得当?所携带救援装备是否齐全?警车上是否配备救援设施?在最基层的派出所、分局接出警是否有完善的处突预案?出警的警员是否有随时处突的能力以及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如果发生类似情况,一线的出警人员在不具备救援能力的时候,应当如何协调救援?......这些都是更加应该在事发之后去追责,去改进,去完善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以极端的事例来做跨越时空的较量!

我们当然希望在此时会有一个英雄挺身而出......绝对不可否认,在众多发声的人们当中,一定会有甘于,也敢于奋不顾身的勇士!对那些人打心眼儿里也应该钦佩与赞叹。但实际上,我们却很少有人愿意去当这个英雄!因为同样极端的后果,根本无人能够如事不关己般轻易接受!毕竟,远远的看着,摇旗呐喊和助威会容易的多。

一个花季少女为什么会去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之前我也很明确的表明了个人态度,对于这样的悲剧,我无比惋惜,但却难以同情。她经历的东西中,究竟有什么让她会在那个时候站在那里?难道不也一样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吗?即便如有些人所讲是因为情感问题,那我们是需要讨论该不该早恋,还是如何解决辅导青少年情感懵懂期的心理健康呢?再有,报道中有提到女孩并没有真的想自杀,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表达什么,并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救上来!我觉得,但凡认为这个说法有利和这种行为能被理解的,就应该毫无顾忌的给上一两万的大嘴巴!那是什么?那是生命!你可以不尊重你的,但别不尊重别人的!

前一段看过一个报道,说是现在我们国家自杀和患抑郁症的年龄段已经在不断年轻化,那究竟这些能导致那么多年轻人放弃最美好的生命而走向极端的原因又是什么?这太值得去讨论与争执了。是谁给孩子们灌输了这样的思维?是谁让我们的孩子们都变得如此脆弱?讨论讨论这个!有意义的很!

这不该,也确实不是什么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时代!尊重生命,从遗憾中寻找教训!我们又何非苦从一个极端如此轻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从遗憾中寻找教训!我们何苦从一个极端如此轻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走向   都会   千差万别   警员   常态   社会关系   习惯性   悲剧   教训   遗憾   观点   事情   身边   东西   事件   生命   人员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