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同学们无比诧异三峡之能。我的是按照三峡的那位厂长同学满发法计算,事实上,水电有荣枯期,峰谷落差相当大。意味着1/3的中国家庭用电,可由三峡一家独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库底抬升,如何避免三门峡悲剧重演?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清水调沙可以挖掘的潜力有限。现在只能加大中上游环保,减少泥沙入库量了。如果能像延安绿化后,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70%,那么,三峡基本上算是完美之作了。当年担心的防空漏洞等,也已经被强军堵上了。

电费里的三峡建设基金,难道要收100年,与三峡同寿?这个锅,三峡背得有点冤。法国作家雨果说:“斗争是甜蜜的。”三峡大坝,是龙的传人与万里长江斗争的果实,起初五味杂陈,现在甜蜜可人。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而现在全国用电量最大的城市排名是。上海3000万千瓦级。苏州2500万千瓦级。而北京深圳广州重庆也都是2000千瓦级的。

就是说三峡水电站全力输出,就可以满足北京、深圳、广州、重庆 任一城市最大负荷的用电需求。

当然三峡还是一项水利工程。八九月份雨量充足就能够发挥防洪调控功能!夏季高温各地用电需求激增,全力发电缓解用电紧张。

不得不说国家当年能够下决心建设三峡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能发电多少不是重点,重点是新能源配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一次发力。而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有可能重新定义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版图。

现在三峡电站的这个功率水平有人算账了:成都电网负荷突破1560万千瓦,苏州电网负荷超过2800万千瓦。一个三峡工程的发电水平,也就大概能给1.5个成都供电,给苏州供电都不够。

表面上看没错,是这样的。这就是看山是山。如果看山不是山,又该怎么看呢?

三峡电站是水力发电,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这两样一样,都是清洁能源,也就是大家说的新能源。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这个事儿,都跟今年大火的两个词“碳达峰”“碳中和”有关。

如果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只是节能环保,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这也只是最表层。这背后的大国战略,意义深远。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咱先来复习一下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什么?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增加,我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碳中和是什么?在2060年前,我国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把排放二氧化碳抵消掉,排放=没排放。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咱们都知道上海花了大力气引入了特斯拉,计划了1300亩地,将近150亿低息贷款,破例让特斯拉百分百控股其中国公司。为什么?是为了把新能源车的完整产业链落地中国,带动新能源车的产业链崛起。先前引入给苹果代工的富士康,等我们自己的手机产业链培养成熟后,2015年国产手机迅速崛起。这两个一样的道理。

油车烧油,而且油车对华出口的关键零部件技术是N-2,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现在用的是苹果13,出口给你的只能是苹果11的技术。

新能源车就不一样了。新能源车用电,绕开了石油这个旧能源,而且同时绕开了油车技术的卡脖子。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理解了这个,就理解了咱们的新能源大国战略。

先说结论:碳达峰、碳中和,本质上就是一场能源大战,是新能源与旧能源的决战,是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决战,是大国博弈,是不见硝烟的战争。

碳达峰、碳中和一旦实现,中国将手握主导世界的新能源“王炸”组合:“碳中和+特高压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届时,石油、美元、某衰落帝国,都将成为过去式。

来解读一下这个王炸组合:

碳中和说过了,来看特高压技术。这是唯独中国掌握的核心专利,全球一流,全世界独一份。电力输送,中间损耗跟距离有关。特高压技术,让电力的输送可以达到5000公里,距离越远损耗越低。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发,2250 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首倡并在积极推进。2015年9月26日,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宣布: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中国能源互联网由三块组成: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其中,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一直都是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清洁能源的储备,主要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国能源互联网就是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输送和使用的基础平台,是把中西部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搬运工和输送管道。

中国能源互联网,走向全球的话,一边帮忙建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一边运用可以输送5000公里的特高压技术,再加上穿过中国西部的一带一路以及170多个国家和组织,这个全球能源互联网,未来可能有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电站   特斯拉   油车   组合   峰值   苏州   新能源   电网   产业链   中国   大国   负荷   概念   能源   全球   体育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