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19年,剃发明志,一名警察的执念可以有多强?

一个人的执念能有多强?陈军对于这个问题,可谓最有发言权。身为人民警察的他,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案子,然而却有一桩命案,像梦魇一般,缠绕了他整整19年。


在这19年里,陈军剃掉了他引以为傲的头发,只为督促自己不要逃避,尽早破案。


多年的寸头,让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模样,但也正是这副模样,时刻提醒着他,不要忘记那一份承诺。


每次站在镜子面前,陈军都要告诉自己:“做再多工作,人没到案,便逃避不过去。”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这份执念的来源,便是2002年横栏镇花木场的那桩凶杀案。



1. 祸起


2002年11月24日清晨,中山市横栏镇花木场的工作人员,正如往常一样上班。


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尖叫,众人闻讯赶去,发现在花木场水沟处,倒卧着一具年轻男性的尸体。


接到报警后,中山市公安局横栏分局的民警,迅速赶往现场,那时的陈军,仅仅是刑侦大队的一名普通警员。


经过勘察,死者是夜间去世,死于钝器击打,除了颅骨、下颌骨碎裂,体内脏器也已破裂。


现场除了死者本人,还有一部手机和一辆摩托车,而一把带血的水喉钳,掉落在旁,后经鉴定,这便是此案的作案工具。


陈军等人很快便排除了“抢劫杀人”这一动机,又通过现场遗留物品,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张某。


陈军本以为,案情如此明了,只等缉拿张某进行审讯,便可大功告成。


然而,事情却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开始发展,张某消失了。


他从案发地离开后便销声匿迹,没有人再见过他,甚至其家里人都不知他的去向。


为此,警方投入大量精力,使用各种刑侦手段,对张某人际关系进行走访调查,希望可以收获关键信息。


然而,张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他的任何信息出现。


为这个案子,陈军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便第一时间赶到当地,寻求验证。


怀疑嫌疑人躲到老家附近,他便驱车前往离河南商丘不远的安徽亳州;考虑到嫌疑人有一个姑姑在新疆从事采棉工作,他又思考嫌疑人借机躲到新疆。


再微小的线索,陈军都不愿放弃,每次出差,他几乎都要与当地警方沟通此案,并请求他们协助核查。


而对于张某的家,陈军更是熟悉无比。


19年来,陈军无数次去往那里,他对周围的一切已了然于胸,甚至连他家门板后写的什么字,他都一清二楚。


这所砖块垒起来的屋子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张某的父母带着他的女儿艰难度日。


案发之日,他的女儿不到两岁,妻子知道真相后,便抛下女儿,很快改嫁。


陈军每次来,心情都无比沉重,他不理解张某,怎能会如此狠心杀死一个无辜的人,怎能将父母子女舍弃,再无丝毫联系。


每次离去时,陈军都会给家人留一点钱,他说这是一个普通人该有的良心。


对于这个案件,陈军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哪怕数年之后,他依旧会定期对案件进行梳理更新。


他觉得不能让此案变成一件“无头公案”,自己之所以不轻易放弃,就是要给逝者以尊严,还生者以清明。


2. 剃发


一个活人,就这么失踪。


这也许是陈军经历的最郁闷的案子,明明嫌疑人身份已锁定,可就是找不到人。


他开始失眠,哪怕是入睡,脑子里依旧想着这个案子的细节。


而这个案子就像是一个拼图,作案动机,嫌犯落脚点,逃亡方向,这些都杂乱无章,哪怕只梳理出一个思路,陈军都有希望找到嫌犯。


渐渐地,这个案子成了陈军的一个心病,平时工作、生活,他都提不起精神。


自己的“西装头,三七分”,也不愿再费精力打理,心中郁闷,就决定剃个头,以此摆脱这种压抑的状态。


看着镜子里“寸头”的自己,他觉得又精神了不少,于是心中默默下定主意,此案一时不破,寸头就一刻不改。


起初,他还去理发店理发,可后来头发长得太快,他便用推子自己剃头。


同事们都很不理解,怎么那么精神的小伙子,突然就当了“和尚”,而陈军却一再强调这不是光头,而是寸头。


慢慢地,时间太久了,所有人都忘记他有头发的样子,都觉得寸头才是他应有的模样。


一到冬天,陈军就戴上了帽子,以免脑袋被冻坏,可哪怕如此,他也不愿把头发留起来,因为这样既能让自己“保持头脑清醒”,也能告诉自己“任务仍未完成”。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19年,一切皆已物是人非,当初一同调查这起案件的同事,或退休,或调任,整个横栏分局刑侦大队经历此案件的,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也有过无数次升迁或者调任的机会,可是他都放弃了。


他就像是“火种”的最后一个守护者,他觉得只要有一个人还想着这起案件,它便有重新燃起的一天。


有时候,他翻着案卷,摸着自己的寸头,总是觉得自己水平不够,能力欠缺,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案。


陈军曾说,对于线索核查来说,无非就是两个结果:“对”和“错”。


这是两个极端,从没有中间模棱两可的结果。对了,便可宣告终结,错了,只能从头来过。

而其中,可能一次便对了,也可能100次也不对,又或是眼看就对了,可最后依旧是错的。


所有的一切,只以结果定胜负,错了就把案卷材料重新看一遍,重新梳理,也许做这一切都可能是无用功,但这些又是不能不做的环节。


陈军失落过无数次,却从未认输过过一次,他心中永远坚信,张某迟早会发现,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他的寸头始终没变过,他的初心也未曾有过改变。


3.缉凶


故事的转机,往往就是那么突然。


2019年,一个西安的摆摊小贩,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这个自称是新疆人的小贩,却做着一口地道的胡辣汤。


胡辣汤是地域小吃,而河南与新疆隔得十万八千里,饮食风格本就不同,况且新疆人也有自己的特色饮食,没有理由专门去学习做胡辣汤,并以此为生。


陕西警方多次与陈军进行过案情交流,很快便发现此人与19年前,横栏镇花木场凶杀案的嫌疑人十分相似。


可西安警方并没有因此打草惊蛇,而是开始了缜密的核查。


经过一周多的调查,陕西警方最终确认,此人就是嫌疑人张某。


于是,陕西警方一方面通知陈军,一方面实施抓捕。


以有心算无心,很多张某便被陕西警方逮捕。


陈军得知消息时,他正要吃饭,一听张某归案,他高兴得饭也不吃了,立刻订机票赶到西安。


作为对这个案件最熟悉情况的人,陈军也参与了对张某的审讯。


作案动机,身份的隐藏,所有的谜题在这一刻,都将解开。


2002年11月23日晚,张某原本乘坐着摩的,前往中山市横栏镇花木场附近。到达目的地后,司机要价8元,可张某只愿给5元,渐渐地,两人从争吵变成了肢体冲突。


张某一时气愤,拿起工作时用的水喉钳,砸向了摩的司机。就因为三块钱的车费,就因为一次不必要的争执,这些人的命运都因此而改变。


这么多年来,张某四处漂泊,因为会做胡辣汤,他就在街边做点流动性的小生意,身份证是旧版,没法租房,他就想办法找了个女人同居。


这么多年,张某说他的良心一直都在折磨着自己,睡觉从来没有踏实过,不敢一个地方呆太久,更不敢主动与家人联系。


而陈军告诉他,自己成了他家最常出现的外人,事发时他的女儿还在吃奶粉,如今已成为人母。


陈军看着张某的女儿长大一样,而张某却耽误了陪伴家人最好的时光。


如今张某的父亲已经卧床,张某也终于可以和父亲视频通话了,虽然张某的父亲总是再说没有这个儿子,可接起电话的那一刻,老人还是泪流满面。


审讯结束后,陈军在台阶上点了根烟,沉默了许久。


在他人看来,陈军削发明志的日子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对于陈军来说,长发与寸头都已不再重要了,最关键的是心中的石头,可以落地了。

追凶19年,剃发明志,一名警察的执念可以有多强?

4.正义


张某有多少次夜不能寐,陈军就有多久辗转反侧;


张某有多少次受到良心的谴责,陈军就有多久受到灵魂的质问。


虽然两个人的命运早已纠缠在一起,案件也耗费了陈军19年的精力,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陈军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民警察就是这样,无论时光荏苒,无论艰难险万险,他们心中永远藏着正义,有着不屈的信念。


哪有什么福尔摩斯,哪有什么所谓的神探,所有案件的破获,都是人民警察一次次案件推理,一回回的走访调查,他们倾尽自己所有的精力,才换来这一次次可贵的真相大白。

追凶19年,剃发明志,一名警察的执念可以有多强?

听过这么一句话:“用一只干净的手和一颗纯洁的心去战斗,用自己的生命发扬神圣的正义,这真是优美的事情。”


而这,也正是像陈军这样的人民警察在做的事情: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而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民卫士,才让所有人相信,真相永在,正义永存。


故事总会有落幕的一天,但像陈军这些人民卫士的正义使命,却会随着五星红旗,在这片土地上永存。

追凶19年,剃发明志,一名警察的执念可以有多强?

作者:琳小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中山市   寸头   人民警察   头发   新疆   陕西   此案   案子   嫌疑人   正义   警方   案件   精力   警察   女儿   心中   体育   剃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