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巨大的汽车行业潜规则,就这么不经意间捅了出来

大家还都在关注奔驰的态度,以及发动机漏油的小概率事件时,一个巨大的行业潜规则,不经意间,被桶了出来——金融服务费。

围观吃瓜的每个人,去 4S 店买车,都免不了给拔毛。

那段录音的 7 分 30 秒起:

在女车主明确可以全款的情况下,4S 店以低息诱惑贷款。

在女车主付完首付后,才告知还要再付 15000 金融服务费,而且不能刷卡,只能微信付给私人账户。

女车主有异议的情况下,直接凉了 20 分钟,无人知会。

关键,付完了还没有发票,只有收据 。最耐人寻味的是,收据上盖的还不是 4S 店的章。

巧得很,半个月前,刚写过:

南小鹏:都是圈套:为什么 4S 店极力推荐分期买车?

金融服务费究竟是什么鬼?

金融服务费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不合法,所以才不能刷卡,不给发票。

当然,这笔钱也没落银行(包括厂商金融公司)手里,也没给厂家,而是 4S 店自己收了,这算行业内皆知的秘密之一。

有什么金融服务?什么服务都没有,真的。

想方设法从你口袋掏钱的项目还有上牌费和强奸包。

上牌的成本要我告诉你吗?120 元,他们一般收 3000-5000 元。

强奸包是什么?就是你要在我这里买车,就必须加这个配件包,包括贴膜、脚垫、行车记录仪等等。他们一般收 13000-20000 元不等,成本呢?一般在 1500-2000 元。

当用户是傻子呀!就是当傻子,你不同意,他们就不卖车给你。

明细写进购车合同?可以,各种"自愿”,纸合同你还带不走,只能拍张照片。

一个巨大的汽车行业潜规则,就这么不经意间捅了出来

发票?那是不可能开的。这种赚钱方式其实是经过 4S 钻研且不违法的,销售说随便去找工商投诉,打官司也不怕,律师也搞不赢他们,只要你签了字。

套路都玩得非常娴熟,普通车主在这个时候就是弱势群体,而是很弱很弱的那种。

说真话,买个车,尤其全款,怎么就这么难。

另,还记得我们之前文章中算的,所谓的“金融手续费”,会让你贷款成本,上升多少不?

一个巨大的汽车行业潜规则,就这么不经意间捅了出来

都是行业潜规则

目前国内新车销售的收益构成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车辆进销差价,众所周知,4S 很多时候是亏本卖新车的(个别车型有所盈利)。

为什么亏本卖?

一方面,厂商压库存,有极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不打折,谁来买,消费者已经学会互联网比价。

别家降 10 个点,那咱们就降 12 个点,客户就是这样被骗来的。恩,先骗来再说。

接下来,就轮到增值业务登场了,包括上面说的金融服务、上牌、保险等。

很少有人知道,车厂的分期付款年化实际利率在 6%以上。

很少有人知道,新车在 4S 买保险,会被抽走 60%的佣金。

......

“我根本不知道这个是服务费,服务什么?我为什么要交这个服务费?”按照 4S 店的逻辑,你也不需要知道太多,反正这个钱你交了就可以。

向厂家投诉?厂家确实会受理,可是像 BBA 这样的品牌,有些 4S 店和厂商是穿一条裤子的,甚至是有股份的,都是默认操作。

有些店销售业绩好,厂商也不会为了一个客户得罪 4S 店。

店大就会欺客,能忽悠一个是一个。

一个巨大的汽车行业潜规则,就这么不经意间捅了出来

4S店这么做,还有两点不可告人的原因,一是避税,二是不用跟上层及车厂分钱。

买高端车型的客户普遍好说话,不爱计较,于是就把 4S 店惯成今天这样。

中低端品牌这种情况稍好一点,就算乱收费,还有其他店的竞争。

投诉真的没用?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

第二章 第十条 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

第二章第十四条 供应商、经销商不得限定消费者户籍所在地,不得对消费者限定汽车配件、用品、金融、保险、救援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服务、召回等由供应商承担费用时使用的配件和服务除外。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给予警告或3 万元以下罚款。

嗯,什么时候 3 万元这种毛毛雨的罚款,变成 30 万,甚至 300 万,谁还敢这样,把消费者当猴耍?

为什么客户成了弱势群体

个别 4S 店之所以这样猖狂,因为监管不到位,因为垄断,因为......

以 BBA 为代表的高端品牌 4S 店,实际上在同一个城市都会搞价格联盟。

客户的选择很小:

1. 老子不买了;

2. 乖乖掏钱;

3. 不愿意被“强奸”,那就接受车价提高。

实际上 2 和 3 是一样的结果。有的 4S 店销售顾问特牛,甚至直接表示,不同意,那车,我就不卖给你了。

只要这事没被人捅破,这钱还收的心安理得

一个巨大的汽车行业潜规则,就这么不经意间捅了出来

感谢这位小姐姐把这事捅出来,希望趁这个机会,能有制度性的解决。

不然热点一过,现在,谁还去看那个流浪大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收据   服务费   弱势群体   车主   汽车行业   发票   新车   潜规则   消费者   厂家   成本   经销商   厂商   客户   配件   金融   品牌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