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争论之后

1982年秋,从报纸上获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等五个专业课程业余学员的信息,我非常高兴,上学求得知机遇到来了。满怀信心地到市“电大”工作站报名,得到的答复却令人失望。

市“电大”工作站只办一个业余中文班,招收对象为市直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报名要持本单位介绍信,并确保授课和辅导时间,对所招学员年龄未做限制。我又咨询,即是业余班,若单位不同意可以吗?答曰:不行,单位同意是最基本的条件。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工厂正门职工下班时候的情景

心灰意冷地骑车回家,在路上,我反复掂量:单位的工作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脱产学习,根本没门。而“电大”这次招收的是业余班学员,可仍是所在单位同意,真有些强人所难。回头又咨询一遍,人家解释是:虽为业余班,其授课、辅导、考试也得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并让我回去跟单位好好说说。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工厂联合厂房外景

无奈,还得回单位,硬着头皮去拜见顶头上司——车间主任。将打算上“电大”学习的想法道出,当听到每周需占用两个半天时,个子矮小的车间主任一口回绝,语气中无任何商量余地。去“电大”的求知欲望,被这位领导的几句话彻底浇灭。

剩下的只能是日复一日,在车间和管钳子、套管板子、圆板牙为伍了。每天所关注的只能是哪台车落车,哪台车点火,哪台车试车的生产日计划了。伴着晨曦入厂,换上工作服干活儿;暮色中,洗脸换衣服骑车回家。日月穿梭,钩织着平静的生活。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机车厂联合厂房内点火机车整备现场

秋日的一个上午,由于上工序影响,我所从事的汽缸栽丝整备工作,暂时干不上活儿。闲来无事,便到厂房窗外的绿化带处,坐在蓝色铁围栏上歇息,与几个同样等上工序完活儿的外车间职工闲聊。这时,车架车间青工小穆从库房取车轴油盒打此经过,听我们正议论英阿马岛战争事宜,便也凑过来跟着侃。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英阿马岛战争英军重占马岛后举升英国国旗

当时的马岛战争,已是英胜阿败而结束。有人对美国支持英国打败阿根廷颇有微词,也有人认为英军远渡大西洋作战能取胜,是国力强盛的体现。还有人把此次战争同朝鲜战争相比较。我说:“英国隔着大西洋能战败阿根廷,朝鲜战争时,美国从太平洋东岸过来打仗,却没能战败中朝,国力强盛不一定就能赢。”小穆听后曰:“美国是西方国家,怎么跑太平洋东岸去了?我们才是太平洋东岸大国呢!”猛一听,他说得好像有些道理。

可又一想,我那本《世界地图册》上明明标着,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在东半球的太平洋西岸。我国的大洋彼岸是美国,那不就是东岸吗?在场闲扯的另外几人也都觉得美国是西方国家,理应在我国的西面,不能是东岸。小穆更是一副成竹在胸样子,对在场的人道:“让他自己说,美国在太平洋哪岸!”我仍然坚持其太平洋东岸一说。这时,忽见厂劳资科那位主管劳动考核的王干事朝这边走来,大伙儿觉得在此扎堆瞎白呼,有违反劳动纪律之嫌,便快速散去。争论也就告一段落。

那次争论之后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世界地图

次日午后,我去料库取栽丝,迎面又遇到小穆。他告诉我说:“我昨晚回家查了地理书籍,美国是在太平洋东岸。”我说:“昨天让你一忽悠,我都有点不相信自己了。”他嘿嘿一笑道:“你地理知识记得比我扎实。”“中央电大文科招生,你该去照量一把。”他接着说。我说:“前些日子去市电大工作站咨询了,招收的学员得所在单位同意才行,我们车间对此事就是亮红灯”。

小穆又道:“我听说,咱厂教育科办了一个电大中文班,学员都是咱厂机关科室人员,像你我这样的车间工人,人家不收。不过你要想学,我到有个主意,就是咱俩坐到教室后面旁听,然后再一点点渗透。你去,咱俩做伴,岂不是更好。”我担心道:“咱俩两眼一抹黑,进教室听课,让人给撵出来,咋办?”小穆郑重道:“听课学习之事,没有往外撵的道理,你听说过誰因听课学习叫人撵出来了?”他这么一说,我还真没耳闻,谁听课被赶出来过。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厂水箱车间生产景象

继而商定,我们先不向各自车间打招呼,每天把自己的工作尽量往前赶,以便能确保每周五次的听录音课时间。眼前的关键是解决没有学习课本问题,由于不是正式学员,班里教材都是按人数在市“电大工作站”订的。好在此之前他通过关系,整了一套教材。现在只能是两人暂用一套,然后再想办法了。

那次争论之后

图为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电大”课本《古代汉语》

随着中秋节日的临近,九月中旬,厂教育科“电大”中午班的第一次学习辅导课正式开课。那会儿厂休日是社会星期六,上辅导课虽为星期日,但是工厂的周一,所以仍占用半天工作时间。之所以这么安排,可能是外请的辅导老师周日休息的缘故。由于学员众多,一般教室容纳不下,课堂设在厂 俱乐部二楼会议室,辅导教员是从牡丹江师范学校请来的。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工厂的俱乐部

开课前,学员班长首先点名。小穆由于事先疏通了这个班的班主任,他的名字排在点名册的最后。我因根本没跟厂教育科打招呼,只能灰溜溜地坐在会议室角落里,低着头,不敢正视台上的讲课老师和身边的学员。那时的心里,就像餐厅就餐时混进的乞讨者一样,生怕别人看见,整整一下午,心情忐忑的低头记笔记。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机车厂领导和部分职工在牡丹江市人民公园

那天先辅导《写作》课程,记得辅导教员是牡丹江师范学校的郝汉老师。他讲课语言诙谐幽默,不时引起学员的笑声。而另一节《现代汉语》课,由于课程本身枯燥,加上老师讲授方法一般,上课时间太长等,有些学员有点坐不住了。

两节辅导课从午后一点,一直进行到晚间六点多。天色已晚,饥肠辘辘,怕被别人发现。班主任一宣布下课,我就第一个从后门溜了出来。先跑去车间看了一眼白天落下的活儿,好在那台计划落车的机车,改成次日落车了。这样明天再整备此车也来得及,便匆匆回家了。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厂联合厂房的机车落车作业

次日,又见小穆。我将昨天听课时无学员身份,无教材的尴尬,和打退堂鼓的想法道出。他鼓励我,别着急,慢慢摸索着来。等国庆节后,你去找教育科苏科长,谈下此事,说不定能名正言顺地参加期中考试。在此之前,他以其三寸不烂之舌顺利报上名,成为厂教育科“电大”中文班自由收看学员了。

那次争论之后

1984年辽宁省出版发行的《电大语文》杂志

经过十多天的思想斗争, 国庆假日过后的一个下午,我小心翼翼地敲开厂教育科苏科长办公室的门。先自我介绍,接着把自己在厂“电大”班旁听遇到的问题向其道出,恳请教育科能给自己提供点方便,正式参加班里学习。出乎预料,苏科长竟一口答应,可以继续参加工厂“电大”中文班学习。

但有个让我必须遵守的要求:听课、辅导、考试所占用的工作时间,必须妥善处理好。即你上“电大”学习,不是教育科招收来的,若因上学影响生产,与教育科无关。我连连保证,决不会因学习而影响工作。苏科长客气地一直把我送出门外,使我很感激,心想,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课堂听课了。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笔者所在八二届中文班全体学员在毕业典礼上

接下来的节目,便是解决学习课本的问题了。班里已发的课本都是按人头订购,以后再发教材,可增加我的名额。但现已开始售课的《写作》、《现代汉语》、《中国通史》及参考书计七本,没有着落,与小穆合用一套,太不方便。思来想去,一时还真没有招。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厂检修完的“朱德号”蒸汽机车

世上有些事情,有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巧合。厂休日的下午,我独自去江边看书和背题。回来时在裕民路碰到了原在矿山机械厂铸钢车间的一位同事,打招呼后得知,他现在该厂教育科主管职工教育。我一听,连忙问能否帮我整几本今秋开课的“电大”文科教材。

他说自己刚从市“电大”工作站回来,等明后天再去那办事,帮我问一下,如有一定帮忙整到。我一听,甚是欢喜。当下留了单位的联系电话给他,两天后的周二上午,他打来电话,告诉说,教材搞到了。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原来的牡丹江矿山机械修配厂正门

下午,我立刻骑车去矿山机械厂教育科将书取回。这下在“电大”中文班学习的较大障碍基本排除,今后就是全身心投入学习了。每天按时上班,挤时间听录音课,社会周四、周六下午参加辅导课,贪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剩下的也是学员最关心的,便是迫在眉睫的期中考试了。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笔者小学就读的牡丹江市机车小学学校

因小学五年级赶上“文革”运动,在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少得可怜。根本无文化底子可言,再加上业余学习。白天还得从事一份体力劳动工作,上班、干活儿、听课、写作业、自我感觉所学得的知识,连“半瓶晃荡”的程度都难以达到。

想到若期中考试不及格,灰溜溜被淘汰,还不如就此打住算了。临考前两日,在与小穆复习时,便流露出临阵脱逃的念头。小穆则以兄长的口吻教训道:“我看我得准备个板子,你要是再坐坡,我就来上几板。”虽说言谈有开玩笑的成分,但细品觉得在理。

那次争论之后

图为当时机车厂教育科所属的机车小学南楼一楼

两天后,硬着头皮,进入了设在厂教育科教室的考场。坐定后环视场内,真有不少座位空着,没来考试的这些人,可能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一来学得不扎实;二来本职工作太忙。干脆和“电大”拜拜了。第一节考《写作》课,基础知识答的一般,但作文觉得还凑活。第二节考《现代汉语》,我答得有点一滩糊涂。再就是我偏爱的《中国通史》,自我感觉及格是没问题的。

那次争论之后

图为“电大”教材张传玺主讲的《中国通史讲稿》

两天后,考试成绩公布。我参考的三门课程成绩,在60分和79分之间,全部及格。这下跟着学习的劲头大增。此次期中考试,也淘汰一些学习成绩太差学员。进而显现出“电大”业余班,广种薄收的教育特点。刚开课的几周,听课学员人数多得一个教室坐不下。尤其上辅导课时,还得占用俱乐部二楼会议室。而期中考试后再去听课,则一个教室坐不满了。教学更加步入正轨运行。

那次争论之后

图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铁道部长丁关根视察牡丹江机车工厂

随后便正式步入“三年寒窗苦” 的“电大”业余学习生涯。不脱产学习,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需完成所学的专业。这就要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一个时期,侧重哪一方面,做到齐头并进。稍有闪失,便会出现偏差。

在学业最后一年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时,工作与学习发生了冲撞,为了三年的学业有成,在无法分身的情况下,全力投身论文答辩,后来却被车间扣发了当月的工资和奖金。但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奉献社会的技能却是无法扣发的。三年“电大”学习生涯的日历早已翻过,但留下的美好记忆有时仍会浮现在眼前。

那次争论之后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工厂八二届“电大”中文班部分学员在厂外合影

作者:王耀礼

2021年2月25日写于威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牡丹江   机车厂   辅导课   教育科   太平洋   电大   美国   工作站   机车   中文   车间   学员   工厂   教材   体育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