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1950年9月3日,张静江在美国因病去世,享年74岁,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听闻噩耗,悲恸欲裂,破例设灵堂公祭,然而蒋介石的深情却掩盖不了外界对二人关系的争议:

有人说,蒋介石用“伤心”作秀,隐藏自己当年对张静江的背信弃义。

也有人说,事过境迁,死者为尊,蒋介石的内心是真的在意这位曾对他倾力相帮的义兄。

众说纷纭。

那么,蒋介石对张静江到底有几分真情?如果有情义在,为何两人称兄道弟多年又老死不相往来?这背后的故事,和孙中山、宋美龄、陈洁如等人有何关系?

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这位民国奇侠,解锁他和蒋介石之间的恩怨纠葛。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1877年9月19日,张静江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浔的富户张家,祖父张颂贤是南浔有名的“四象八牛”大家之一,一开始就很喜欢这个聪慧的孙子。

张静江10岁时,亲眼目睹家乡两次火灾,建议家里摒弃旧式救火器材,购买进口器材,并成立救火队,如此懂事,族人称奇。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16岁那年,张静江乘船遇险,被船家搭救后,他发现水里还有人,就大呼谁能救一人,就赏100大洋,船上的人纷纷下水救人,张静江不惜钱财让他人免于灾难,此后每年还支付200元感谢救他性命的船主。

少年英侠,初见端倪。

1901年,父亲张宝善花费10万两白银给张静江捐了官职,为江苏二品侯补道衔,第二年,张静江以商务参赞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骑赴法,发展海外贸易。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来到法国的张静江,与周菊人一起筹办了通运公司,运销国内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生意火爆,后来又与李石曾合作售卖国内的古董文物,获利颇丰,同时,他自己开办的开元茶店、豆浆公司,都门庭若市。

按这样的发展势头,张静江的经济实力很快就能赶上祖父,没想到,他志不在此,不但辞了官,还在做生意之余参与到反清革命活动当中,一心想救国于水火之中。

张静江一面刊发宣传世界各国革命壮举的文章,抨击清朝腐朽专制制度,一面四处宣讲反清言论,渴望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

只可惜因为他清使馆随员的身份,真正的革命党人对他不信任,直到1905年,张静江在欧洲旅途中巧遇孙中山,救国之志才有所依托。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张静江与孙中山游轮偶遇

他主动拜访孙中山,详细陈述自己的革命热情和思想,两人相谈甚欢,张静江更是慷慨陈词:

"余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告,余当悉力以应。"

张静江不是说说而已,当下就和孙中山商定电文暗号:A为1万元,B为2万元,C为3万元,D为4万元,E为5万元。

分别后的第二年,张静江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1907年,东京同盟会本部经费短缺,想尽办法的孙中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张静江发电文,内容就一个字母“C”,没想到几日后就收到张静江从巴黎寄来的3万法郎,同盟会成员惊喜不已,活动继续开展起来。

后来好几次,孙中山在遇到经费问题时,第一时间致电张静文,均收到对应字母的款项,一次也没有失望过。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由于张静江多次筹款支持革命,通运公司中途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但是,张静江并没有停止筹款,而是想办法变卖资产予以资助。

辛亥革命前,庞青城、周柏年、蒋介石等人参与组织光复军敢死队,张静江受孙中山之托,负责筹划物资供应,两天两夜没合眼。

辛亥革命失败后,张静江又追随孙中山参与“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后,袁世凯大肆追捕革命党人,张静江利用自己名门大户的社会关系,掩护革命党人,或帮助他们逃亡海外,或资助他们维持生活。

辛亥革命前后,张静江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活动资助款项高达110万,孙中山感激不尽,称其为“民国奇人”、“革命圣人”,并手书“丹心侠骨”四字相赠。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然而,这位民国奇人对革命的支持并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一有机会,他就加入到真枪实弹中去。

比如,1913年,张静江调查得知袁世凯将安抚军长徐宝山,就策划利用徐宝山痴迷古董的嗜好刺杀袁世凯。虽然最终没有除掉袁世凯,但是藏在古董箱的炸弹炸死了徐宝山,也算为民除害。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1923年,张静江骨病复发,孙中山得知后第一时间请留德名医为他看病,还附信一封:“俾贵体恢复常态而再出为国尽力,这岂止是一人之幸,实为吾党之大幸也。”

张静江不胜感激,遗憾的是,他自己还未痊愈,劝他养病的孙中山在一年后也病倒了。

张静江心急如焚,拄着拐杖从上海前往北京看望,孙中山感动不已,对他说:

“你自己都病成这个样子了,为何专程来看我?”

两位因革命相识、继而深交的友人紧握双手,泪洒衣襟不自知。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张静江同样为孙中山四处寻医,还守在他病榻前服侍,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临终前,两人仍旧畅谈不断。

张静江不但对孙中山保证一定会完成他的遗愿,还被安排第一个在遗嘱上签字,其次汪精卫、宋子文、何香凝等人相继签字。

孙中山去世后,张静江悲痛不已,书写挽联:

“功高华盛顿,德盖中华间,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瘗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

此后,他带病筹办丧葬之事,后来还负责建造了中山陵,两人因革命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从事业延续到生活中,令身边人动容。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如果说张静江对孙中山的情谊,是仰望与追随,那么他对蒋介石的情谊则是赏识与扶持。

只可惜,张静江对友谊的付出,在孙中山这里得到了同样的回报,而他对蒋介石的付出,则落得个恩将仇报,半生不负相见的下场。

张静江同蒋介石的相识相遇,比认识孙中山晚不了多少,因蒋介石和张秉三是留日同学,张秉三是张静江的族侄,他经张秉三认识张静江的堂侄张乃骅,随后才认识了张静江。

张静江初见蒋介石,就觉得他是个有抱负的青年,几番交谈,颇为投缘。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青年蒋介石

二次革命后,蒋介石被追杀,同为二次革命参与者的张静江,利用其民国元老的身份为蒋介石打掩护,帮助他躲过袁世凯的缉捕。

1916年,陈其美惨遭袁世凯暗杀,身为义弟的蒋介石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收尸,此举令同为陈其美知己的张静江颇为感动,在蒋介石暂缓革命、流离失所期间邀请他来自己在上海开设的恒泰交易所任职。

只可惜,蒋介石没什么经济头脑,在经济市场上屡屡受挫,一度败光家产,多次向张静江借钱周转,有侠义心肠的张静江对他有求必应,从无轻视,甚至不顾10岁的年龄差,和他结为拜把兄弟。

有了这一次关系后,张静江又多次向孙中山举荐蒋介石,让他在1918年担任了上校作战科主任,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又创造机会让蒋介石在广州中山舰上侍奉蒙难的孙中山40多天。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在张静江的帮助下,蒋介石最终赢得孙中山的信任,他撰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后,孙中山亲笔题名、张静江亲自作序并资助出版。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可以说,这本书之后,寂寂无名的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声名鹊起,当1924年5月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后,颇具声望的他再一次在张静江的举荐下如愿当上校长,为他之后培植自己的势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朋友是梯子,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助你前进。张静江于蒋介石就是这样的朋友,经济上资助,政治上扶持,就连生活上也诸事照拂。

蒋介石在和张静江交往期间,已经有了原配毛福梅和妾室姚冶诚,但是生性风流的他,有一次在张静江家里遇见了身材高挑、丰满的陈洁如,倾心不已,展开追求。

陈洁如同张静江的继室朱逸民是中学同学,关系甚密,常来张家玩,13岁的她,只想读书,不愿谈感情,面对蒋介石狂热的追求,躲闪不及。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陈洁如、朱逸民

蒋介石无奈之余,只能请张静江夫妇出面说媒,但是陈洁如母亲调查得知蒋介石不但有妻妾,而且生活困顿,怎么也不肯答应。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张静江和朱逸民

直到张静江多次上门,把蒋介石的壮志雄心陈述一番,又告知陈母毛福梅是蒋介石母亲逼着所娶,两人毫无感情,且毛福梅已皈依佛门,而姚氏拿到蒋介石给的5000元离异补贴后,已和他没有关系。

陈母这才答应。

1921年12月5日,在戴季陶的主持下,蒋介石和陈洁如举办了婚礼,张静江为证婚人。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蒋介石和陈洁如

殊不知,仅仅过了6年,蒋介石就打算一脚踢开陈洁如,因为他遇见了貌美如花、背景雄厚的宋美龄,和她结婚,不但能满足男人的虚荣和欲望,而且“蒋宋联姻”可以更好地巩固他在国民党的地位。

只不过,陈洁如并不好打发,一来蒋介石对她用情颇深,二来陈洁如可是在张静江的帮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娶来的。

后来,蒋介石向张静江承诺“五年后与洁如恢复夫妻关系”,请他前往劝说陈洁如和陈家。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陈洁如

这个时候的张静江对蒋介石一如既往地有求必应,不但理解他和蒋家联姻的目的,而且相信蒋介石一诺千金,不会背信弃义。

他一面亲自上门劝说陈家母女理解这是蒋介石政坛崛起之需,一面安排自己的两个女儿张蕊英、张箐英陪同陈洁如去美国读书。

万万没想到,张静江这一次看错了人,做错了事,蒋介石送走陈洁如后,并没有如约在5年后接她回来,而是和宋美龄终老一生,这就相当于让中间人张静江背了锅。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蒋介石不仅在道义上陷张静江于不仁不义,而且因为有了宋子文、孔祥熙等经济上的援助,也不再需要张静江的财力,渐渐对这位“二哥”不如之前那么恭敬。

两人心里的疙瘩就此结下。

1927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张静江和蒋介石的分歧从心理层面上升到行动层面,张静江坚持按照孙中山的遗嘱大搞经济建设,而蒋介石则偏向于搞内战,对付共产党。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首先是关于铁路建设的意见,张静江主张建轻轨,低成本以偿清贷款,蒋介石要求建重轨,方便运兵以利军事计划。

其次是关于国民党路线方向的问题,张静江力图效仿英美,发展经济,资本兴国,而戴季陶、陈果夫跟着蒋介石走的则是通过武力确立国家统治地位的路线,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蒋介石原本就不是心胸宽阔之人,随着权利地位的不断攀升,他对张静江的特立独行愈发不满,1930年,蒋介石派人去劝张静江主动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一职。

张静江哪里受过这样的欺辱,厉声说:“我偏不辞职,叫他免我的职就是了。”

不过两人毕竟有情意在,张静江生气归生气,在朋友的劝说下,还是去和蒋介石讲和了,谁知蒋介石竟摆架子让他等了好几个小时,张静江气的和蒋大吵一架,关系更僵,愤而辞去主席一职,但保留了建设委员的职务。

然而,蒋介石做得更绝,在之后的会议上竟然将建设委员会分属各部主管,张静江一下子成了权力架空的摆设。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但是,这一切丝毫不影响张静江继续搞经济,他不但在各地办电厂、煤矿以及汽车公司等,还成功举办西湖博览会以提倡国货、奖励实业,不愧是毛泽东眼中“有经济眼光”的人。

只是,此后多年,张静江很少涉足政 治舞台,一个蒋介石让他彻底寒了心,他曾对身边人这样说:

“我一生被人利用,今后将不再被人利用了。像蒋介石这种人,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他只知为己,不知为人,而且毫无信义!”

从背信弃义于爱人陈洁如,到过河拆桥于自己这个义兄,张静江最终看透了蒋介石的为人。

1937年,抗战爆发,张静江拒绝去重庆,而是转道香港,最后前往瑞士看病,后定居美国。

晚年的张静江在吃斋念佛、修身养性以及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中度过,并且将自己的财产和精力投入到中国文化的推广中。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至始至终,他都谨遵孙中山遗愿,也坚持自己“改变旧中国”的理想不放弃,“爱国情怀”哪怕是身在异国他乡,也被处处彰显。

唯一犯错的大概就是看错了蒋介石这个人。

据张静江身边的账房先生李力经回忆,当年离开香港时,他曾问张静江要不要致电蒋介石,张静江听后勃然大怒:“我去哪里是我的自由,用不着通知他!”

足见这对昔日结盟兄弟的情谊,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等到两人再次被世人同时谈起已经到了13年后的1950年,张静江在纽约去世,蒋介石在台北特设灵堂公祭,沉痛悼念:

“中正患难之交,情谊尤深,噩耗传来,曷胜悲痛……”

看起来情深意切,而张静江若是泉下有知,又会不会领他的情呢?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结语:

了解完张静江和孙中山、蒋介石之间革命情谊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我们钦佩张静江“侠骨丹心”的实至名归,也唏嘘他后半生蹉跎异国的孤寂。

张静江和孙中山因革命志向相识相交,尽管相处不到20年,彼此却结下了倾尽家财、托付遗嘱的过命交情,而张静江和蒋介石虽为结盟兄弟,相处近半个世纪,却因政见不合恩断义绝。

基此,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志同道合”在一段关系中有多重要。

因为“志同”,张静江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孙中山和蒋介石倾囊相助,一度从革命斗争领域延续到生活领域。

因为“道合”,孙中山不顾身份,多方照顾张静江,就连临终遗嘱都让张静江做第一见证人,张静江对孙中山的情谊更是从生前延续到死后,谨遵先生实业救国的遗愿。

而因为“道不合”,张静江和蒋介石不管前期如何情深义重,在政见不合时照样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见证孙中山临终遗嘱,助力蒋介石求娶宋美龄,张静江结局如何?

张静江带病为蒋介石送行

翻遍史料,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张静江对蒋介石的帮助,很少看到蒋介石对张静江的回馈,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所致,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蒋介石重利轻义的特质。

小素上一篇《蒋妙缘结局如何?95岁孤苦,周恩来密送她去台湾和蒋介石团聚》文中,详述蒋介石对舅母感恩一生,老年还不忘接她去台湾养老,彼此间的恩情真挚动人。

这大概是因为两人之间是单纯的亲戚关系,而对待张静江则不同,毕竟牵涉利益和前途,他除了在对方死后大放悲声,沉痛悼念,再无任何实际回报之举。

这究竟是一个政 治人物的薄情还是无奈?“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梅雷特”,就留给后人自由评说吧。

参考资料:《蒋介石的幕僚军师·张静江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遗嘱   通运   同盟会   辛亥革命   蒋介石   逸民   义兄   背信弃义   遗愿   台湾   临终   助力   情谊   国民党   民国   见证   结局   关系   经济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