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在中国历史上,说到李世民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但是说到尉迟恭却鲜为人知。事实上,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早就将尉迟恭一举推上中国历史舞台,成了唐太宗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但,凡事都有意外,“功高震主”让唐太宗和尉迟恭这对君臣关系呈扑朔迷离、相爱相杀状。

表面上,尉迟恭自弃隋降唐之后,就屡立战功,还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唐太宗视尉迟恭为开国功臣,不但隔三差五升官、封地,还一次次将金银财宝送到他府上。

实际上,尉迟恭性格耿直,好勇斗狠,加之战功显赫,慢慢就自我膨胀,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有时候还对唐太宗发脾气。

但是,自古以来,君臣有别,任凭尉迟恭如何有功于李世民,李世民又如何感恩于尉迟恭,如果臣子一旦逾矩,君王必然想法制裁。

那么,对于居功自傲的尉迟恭,唐太宗是如何平衡与他的关系,以至于君臣相安无事二十多年呢?

今天,我们就从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唐太宗嫁女给尉迟恭说起。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一、唐太宗嫁女遭拒始末

贞观十三年,有一天,唐太宗像往常一样召见尉迟恭进宫闲聊,说着说着,李世民突然冒出一句:“朕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你,不知贤卿意下如何?”

尉迟恭瞬间呆住了,等反应过来后,赶紧跪地叩首说:

“尽管臣的妻子出身卑微,但是我夫妇二人同甘共苦几十年,感情甚笃,况且古人有云‘富不易妻’,臣肚子里没多少墨水,但这个道理还是懂的。感谢皇上恩宠,迎娶公主这件事,臣万万不可为。”

按理说,皇帝的赏赐,臣子是不能拒绝的,尉迟恭之所以敢冒然回拒,一方面是他这个被李世民亲封的武侯大将军,地位在那里摆着,皇上向来对他礼让三分,不予计较;另一方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内容里重点讲述。

要是往常,唐太宗见尉迟恭推辞,必然摆事实讲道理,直到说通他接受恩赐,但是这一次,唐太宗只是笑一笑,并没有多言。

既然皇帝不再坚持,尉迟恭也就怀着惶恐的心回去了。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二、唐太宗为什么要把年轻的公主嫁给尉迟恭这个年逾50的老头子?

隋炀帝大业末年,尉迟恭参军讨伐暴乱兵众,勇猛无比,被刘武周收为部下,参与反隋活动,后来,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尉迟恭便归降到李世民旗下。

不过,李世民的老部下都认为尉迟恭归降不真心,迟早会叛逃。

可是,李世民慧眼识人,他不但不相信尉迟恭会叛逃,还赠送大批金银珠宝给他,并对他说:“君子之交,凭的是情感志向相互信赖,你万一要离开,这些财务权当我们短暂共事的情谊。”

尉迟恭大为感动,就在当天,他和李世民一同打猎,碰巧遭遇王世充带兵挑战,就在王世充奔向李世民杀他时,尉迟恭大喝一声,策马过去将王世充和他的部下逐一斩杀。

此后,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参加大小战斗无数次,一直到玄武门之变前,他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要谋害李世民,赶紧建议他先下手为强保全国家社稷。

李世民同意后,尉迟恭带领70名骑兵助力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那天,险象环生,期间,李世民在追捕李元吉时被缰绳绊倒,李元吉刺杀他的那一刻,尉迟恭又一次及时出现斩杀李元吉,救下李世民。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玄武门之变后没多久,李世民登基称帝,尉迟恭被封为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起实封一千三百户。

俗话说:“功高震主”,尉迟恭也不例外,他生性喜揭别人短处,加上战功卓著,深受李世民厚爱,慢慢就傲慢起来,不但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不和,还动辄喜欢拳头示人。

有一次,唐太宗宴请众臣,尉迟恭来到后,发现有人功德不如他,但座次却在他前面,于是大声斥责那个臣子,旁边的任城王李道宗过来圆场,他竟然一拳上去差点打瞎李道宗的一只眼睛,场面一时混乱,唐太宗气的当场离去。

第二天,唐太宗为了这件事专门找来尉迟恭批评他,还以“刘邦和韩信”作比,告诫尉迟恭严守规矩,不要屡犯国法。

此后,尉迟恭虽然有所收敛,但隔三差五还是会闹出点事来。

李世民深知自己和尉迟恭的关系,如果惩罚,重则伤情,轻则无效。

最后,聪明的他想到了将自己的一个公主下嫁给尉迟恭。

一来可以试探他的反应,二来可以用恩典震慑他的行为,算是一举两得。

至于唐太宗嫁女的真心到底有几分,我们接下来一一揭晓。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三、身为臣子的尉迟恭敢于拒绝唐太宗嫁女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前面我们提到,尉迟恭敢于拒绝唐太宗嫁女儿给他的一个原因是,他大将军的身份以及多次救过李世民的行为给了他勇气,但是,这只是浅层次的原因。

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尉迟恭跟随唐太宗多年,已经多少了解了自家皇帝的脾性以及处事方式。

从他看来,李世民下嫁女儿于他,没有多少真心。

首先,当时尉迟恭自己已经年逾50,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步入老年行列了,而李世民才四十出头,这样的年龄差,他岂敢给李世民做驸马?况且他们还是君臣关系。

其次,李世民虽然有二十多个公主,但是,即便是最大的公主要嫁给他,结为夫妻的两个人至少相差了20岁,这样的老夫少妻不是爷孙恋吗?这还不被其他臣子和尉迟恭自己的部下笑死,尉迟恭丢不起这个人,所以说什么也不会答应娶公主。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最后,尉迟恭猜到李世民嫁女儿给他的心思三分是真,七是假,真的那部分是李世民确实想快刀斩乱麻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假的部分是李世民充其量只是在试探自己。

如果尉迟恭喜滋滋地答应了,李世民就意识到他之前对尉迟恭的说教没起多少作用,尉迟恭已经膨胀到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竟然敢给唐太宗做驸马!

如果尉迟恭表现出惶恐的一面,且二话不说就拒绝娶公主,就说明尉迟恭还算有自知之明,一方面不敢承接这份皇恩,另一方面也猜到了唐太宗此举的用意,不过是让尉迟恭认识到皇帝对你有多够意思,你可千万不要不知足,做出不合规矩的事。

所以,尉迟恭赶紧下跪磕头,拒绝皇帝的美意。

此后,他果真收敛了自己的言行,而且在59岁的时候,多次上奏请求退休。

李世民见坡下驴,答应了他以后,尉迟恭至此闲居在家一心研究神仙道术,再也没有过问过朝廷的事儿,就这样一直活到74岁。

尉迟恭去世,唐高宗李治专门罢朝三天,要求京城高官统统前往吊唁,并下诏追认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忠武”,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四、“唐太宗嫁女,尉迟恭婉拒”的背后,有两点启示值得现代人深思

关于唐太宗和尉迟恭一起经历的大小事件,在史书《资治通鉴》以及《后唐书》中多有记载,但是,唯有“唐太宗嫁女,尉迟恭婉拒”这件事令人印象深刻。

唐太宗和尉迟恭表面看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一起征战沙场的生死之交,这就让李世民称帝后,在处理和尉迟恭的关系上变得小心谨慎。

而李世民在历代君王中,颇善处理人际关系,就拿他嫁女给尉迟恭这件事,从表面看不过是君臣的一场博弈,但是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真相。

仔细琢磨,倒是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启示警醒生活在今天的我们:

第一,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尉迟恭神勇无比,战功累累,但是他脾气差,不懂得克制自己,以至于虽然官至吴国公,但是和唐太宗时期的众多宰相关系不和,而且多次冲撞皇帝李世民。

像他这样的性格,幸亏是得遇李世民这样开明的君王,如果对方是刘邦或者朱元璋,尉迟恭任凭功劳再大,也早就成了刀下之鬼了。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也幸亏李世民有耐心,在他一次又一次的敲打下,尉迟恭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早早退休回家,颐养天年,这样才活到74岁的高龄。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人,因为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或是失手杀人,或是致人伤残,或是祸从口出,为双方关系埋下祸患。

前段时间,一位母亲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扇了儿子几个巴掌,儿子也不懂控制情绪,羞愤之余就跳楼了,结果就发生了一桩惨案。

克制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其次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克制自己,表面看是限制了自己的行为,实则是为自己创造了更加开阔和长远的自由。

同时,一个人若是拥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就足以体现出他的高情商。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第二,自知之明,可免纷争

老子有云:“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很明显,李世民有“知人”的明智,而尉迟恭在“自知”这方面却做得差强人意。

从尉迟恭在宴会上对别的臣子大打出手,到他屡次顶撞唐太宗,就可以看得出,尉迟恭太缺乏自知之明了。

同为人臣,大家在职位上难免有高低之分,但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尉迟恭万不可居功自傲,看不起群臣,轻则出言不逊,重则拳脚相加。

这样为人处世,必然遭人嫉恨,迟早会为自己带来灾祸。

身为臣子,替主君出征,保护主君,这都是他的本分。尉迟恭却因此在唐太宗面前表现的过于随意,不但当着他的面打人,还多次反驳他的意见。

这样的举动,必然引起皇帝忌惮或者反感,那天不高兴了,没准儿他就人头落地了。

42岁唐太宗为何要嫁女给55岁尉迟恭?背后真相令现代人没想到

好在尉迟恭不算笨到家,通过“皇帝嫁女”这件事最终开窍了,通过早日解甲归田换得后半生的平安和死后的厚葬。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员工,会得到老板的青睐,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朋友,或获得长久的友谊。

反之,身为员工,必遭打压,身为朋友,迟早关系破裂。

“自知”是一面镜子,谦虚的人常以此来映鉴自己的不足。

“自知之明”是一种智慧,聪明的人,凭借这一点,或青云直上,或朋友遍天下。

结语:

弗朗西斯·培根在《论读书》中说到:读史使人明智。

中华历史上下5000年,其中大唐兴旺300年的历史尤为吸引后世之人争相品读,今天分享“唐太宗嫁女,尉迟恭婉拒”的故事,希望我们不但懂得自我克制,还能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当代好青年。

以上和大家共勉。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五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尉迟   居功自傲   吴国   臣子   驸马   战功   自知之明   君王   大将军   部下   现代人   皇帝   真相   没想到   女儿   公主   原因   关系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