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能走关系发论文,犯罪团伙诈骗学生200万,受害者值得同情吗?

犯罪团伙盯上学生群体,以能走关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为由,5年里诈骗200多万。那些试图靠走后门将文章刊登到权威期刊上的受害者们,值得被同情吗?

空头支票式诈骗

你是学生或学生家长吗?你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论文的需求吗?如果动用一些小手段能满足你的需求你会去做吗?不少人选择"会",从而被骗子钻空子。

2015年4月份,一伙心术不正的人在河北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打着替人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幌子,骗取"客户"的钱财。为了把戏演得逼真,他们租用看似正规的办公场所,还雇佣了不少"员工"。

称能走关系发论文,犯罪团伙诈骗学生200万,受害者值得同情吗?

骗钱的流程很简单: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批量发送名片介绍"业务",或非法获取特定人群的信息进行电话推销,等"客户"上钩,他们便假装有内部渠道承诺可发表任何论文。获得信任后,"客户"支付定金,他们再伪造发稿通知单骗取尾款。

从头到尾,受害者只得到口头承诺和一纸不知真伪的通知单,诈骗分子的工作任务就两个:花言巧语引人上钩、P一张稿件录用通知单。

称能走关系发论文,犯罪团伙诈骗学生200万,受害者值得同情吗?

是否值得被同情

招摇撞骗近5年,涉及金额200万,昧着良心挣钱的犯罪团伙终于被一网打尽,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不过这桩案件里的受害者,好像并没有那么善良清白,让人很难对他们生出同情心。

第一:他们动机不纯。这场诈骗交易能成功进行的一大原因是,有一小撮群体没有发刊的实力却有发刊的需求,同时不介意通过不正当途径满足自个需求。他们视学术公平为草芥,试图践踏学术环境,不想成为学术氛围的维护者,只想成为学术成果的既得利益者。

称能走关系发论文,犯罪团伙诈骗学生200万,受害者值得同情吗?

第二:身为相关方,他们对权威期刊缺少基本认知。有发刊需求的,大概率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学历不低甚至颇高的学生,这些学生难道不知道论文刊发的流程吗?难道不知道核心期刊的公正性吗?难道不知道自己那篇水文如果能登上杂志,会立刻引发多大恶潮吗?

欲望真可叫人蒙了心智、盲了眼睛。

称能走关系发论文,犯罪团伙诈骗学生200万,受害者值得同情吗?

公平公平再公平

也许有人会说,某些专业强制要求必须要在核心期刊登文方能发放毕业证,学生们也是病急乱投医,此种心理乃人之常情,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性质恶劣。

并非如此,它性质恶劣之处在于:有人试图破坏学术公平。

社会有两大红线不能碰,一是教育公平,二是学术公平。前者出了个仝卓,作为复读生高考时利用父亲关系将身份改成应届生,如今被注销学籍;后者出了个翟天临,明明胸无点墨却靠着名气和地位混到了博士的位置,如今在圈内销声匿迹。

称能走关系发论文,犯罪团伙诈骗学生200万,受害者值得同情吗?

为何碰到这两大红线的人下场都不好?因为这是普罗大众阶级跃升的重要途径,关乎到无数人的前程命运,它既承载着世俗的期待,又笼罩着神圣的色彩。每个人都知道,一旦教育和学术不再公平,那么受伤害最大的永远都是最平凡的大多数。

受害者应当警惕这次教训,暗箱操作只会把自己"作"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团伙   受害者   论文   学生   通知单   红线   恶劣   群体   核心期刊   公平   期刊   学术   需求   权威   客户   关系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