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常有气无力?留意精神内耗

有这么一群孩子,明明才十几岁年纪,但却没有一点精神气,眼神暗淡,乍一看像一群老头老太太。每天总是喊累,每天只想躺着,却依然觉得精神状态不佳,没有活力。还经常浑身疲惫,仿佛干完重活一般只想躺在床上休息。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叫做“精神内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具体地讲解这一概念。

孩子平常有气无力?留意精神内耗

“内耗”一词来源于物理,指的是机械零件之间相互摩擦使得机器产生能量损耗。其实人的大脑如同机器一样,每天都有很多想法在脑内运转。这些想法和观念会相互摩擦和斗争,消耗我们的精力。处于精神内耗中的孩子会有如下症状:做事拖拉,经常疲惫,犹豫不决,没有动力。对于别人随口一句话十分在乎,经常过多联想,而对方早已把这件事忘了。

孩子平常有气无力?留意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心理内耗长期存在,得不到疏导,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还会引发多种身心疾患。常见的偏头痛、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也都与心理损耗有很大关系。成年人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2%左右,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人脑其实是一台24小时工作的机器。当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大脑内的数百万个神经元会相互传递信息,并把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现在的孩子,营养绝对是充足的,甚至很多时候是过剩的。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加入了养生的行列,各种保健品、中医调理,却仍然感觉身体状况差,精神不济。

孩子平常有气无力?留意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1.过于敏感

这一类孩子在生活中过于敏感,对于身边人和事情,哪怕是风吹草动都会在他们心中引起不小冲击。孩子的大脑因此积累了非常多不相关且没用的想法。这些想法互相摩擦,使得孩子精疲力尽。

2.过于严于律己

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过于严于律己的孩子会在每一次失败中都无止境地反思自己。这种不健康的反思会在大脑里产生大量自责的想法,使孩子焦虑疲惫。

3.想得多,说得少

处于精神内耗中的孩子常常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对方和他随口说了一句话,随便一个眼神,孩子的内心会想:“他是不是讨厌我”“没有吧”“我觉得他就是生气了”...如此循环往复,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很多想法,而和那个人却一句话也没有再说。

4.害怕冲突

还有一类孩子是自己吃了亏,心里不满意,却不敢表达,只能生闷气。明明对一个同学很不满,觉得对方做事很过分,但不敢说出口,担心得罪对方,只能是远着对方,“眼不见为净”。表面上避免了冲突,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解决,反而在内心里反复搅扰,弄得自己心里不安。

对于解决精神内耗,小编有这么几条建议:

①理解孩子的“颓废”。

看着孩子整体没精神,颓废、低落,气就不打一处来:为什么别的孩子那么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自甘堕落?其实,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精神内耗”不只孩子有,在成年人当中也普遍存在。只是成年人迫于生存压力,状态再不好,也必须正常工作。孩子的状态更容易表现在脸上,而不做过多隐藏。因此,当碰到“颓废”的孩子,在批评之前,尽可能找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困难和担忧。说不定,他的内心,正承受着不堪重负的“争斗”呢。

孩子平常有气无力?留意精神内耗

②制定小目标。

精神内耗的一个最大表现就是拖延 ,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也不马上行动,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勉强开始行动。另一方面,总觉得要做好完全的准备之后,才能行动,一旦行动,就要做到最好。最终的结果便是:一等再等,什么也没干。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虚无缥缈的、理想化的大目标分解成切实可行、具体的小目标。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只有在接近目标的期限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这被称为“最后通牒效应”。因此,不妨先将一个大任务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每一个阶段性小目标有一个“最后期限”。以厌学的孩子为例,很多孩子和家长总是希望“完全准备好”,再“完全正常上学”。这往往不切实际。分割成小目标,能先去半天,或者一周去三天,制定一个期限,防止一拖再拖,不断地“精神内耗”。

孩子平常有气无力?留意精神内耗

③不管怎样,先让孩子动起来。

对于“精神内耗”的孩子,最难的就是“启动”,能动起来,后续就好办很多。遇到不想做的事,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先做两分钟。不要一上来就想让孩子坚持到最后,那往往会让他们因为感觉太困难而直接放弃,先做两分钟。有时候我们不是不能坚持,而是不能开始。往往最难的部分就是入门,开始行动的前两分钟也许是最简单的两分钟,一旦行动起来,坚持做下去似乎也不是难事。

孩子平常有气无力?留意精神内耗


④敢于拒绝。

鼓励孩子:对于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或是自己实在无能为力的事情,要敢于拒绝。不要强迫自己,更不要碍于面子,勉强答应。否则,做是做了,心里却很不舒服,反复纠结:我不该答应,我不想做的,我怎么不敢做自己呢?又再次形成“精神内耗”。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青少年心理相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匠人芯机器人编程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内耗   精神   孩子   严于律己   有气无力   摩擦   成年人   颓废   消耗   能量   大脑   平常   内心   想法   事情   目标   心理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