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随着秋季开学的临近,2021年辗转已过大半。和2020年相比,今年的新建校数量有小幅减少,但部分一度延期的学校仍会在今年开学招生。


目前,距离修订版《民促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仅有几天,可预见的是,未来民办教育将迎来换挡发展的“转折期”,国际教育也将在严监管下负重前行。


文 | 李成

编 | Chris_guo


2021年秋季招生已进入尾声。根据顶思最新统计,在这个招生季,国际学校市场还将迎来51所新建校,和2020年的57所相比,数量有小幅减少,但在外部疫情和内部监管的双重压力下,能维持增长势头,实属不易。


从2011年到2021年,中国国际学校数量的增长已呈现逐渐放缓趋势,而2021年的政策收紧,令这个行业的未来多了几分不确定性。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01

增量分布:华东华南平分秋色

江浙粤建校活跃,四川表现不俗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51所新建校中,华东和华南各新增23所和21所,两区合计占据全国超八成增量;其次是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各增加了3所。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从省份上看,51所学校分布在14个省(市),广东领跑全国,江苏紧随,一如两省GDP格局。而2021年也是广东连续3年保持国际学校两位数增长,近10年间,广东和江苏也均有7年保持两位数增量。


在广东21个省辖市中,拥有国际学校的城市为11座,除了湛江和汕头外,其余9市都在大湾区发展规划中,超200所国际学校聚集于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而散装的“苏大强”,则实现了13个省辖市全覆盖,其中,长三角9市占据了9成以上的存量和增量。


此外,西南地区的四川近年来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国际学校开进了18座省辖市中的10座,总量和增量超过了很多东部沿海省份。其在10年间的增长也是连续性的,每年均有新建校落成。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从城市增量上来看,27个城市中,苏州以11所的新建校领先各市,深圳次之,达5所,成都、杭州和广州均有明显增长。作为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苏州、深圳和成都,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表现不俗。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02

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强势主导

本土品牌占六成,英式品牌增长迅速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在学校性质上,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几乎占据全部的增量,51所新建国际学校中,除了两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厦门长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成都高新区晟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一所公办国际化学校(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外,其余均为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


在品牌发展方面,本土品牌继续占据主导,63%的学校为本土品牌。英式品牌发展也较为迅速,老牌英式名校,如剑桥德佩斯学校(The Perse School Cambridge)、雷丁学校(Reading School)、查特豪斯公学(Charterhouse School )、圣保罗女子中学(St Paul's Girls' School)将于今年在中国开出首校,诺德安达、国王、威雅、哈罗等也将在今年进一步扩张版图。


美式品牌方面,荟同和伍斯特建校苏州,爱思瑟成都再建一校,赫威斯落子南昌赣江新区,也同样值得期待。


▶一贯制教育成主流,K12一贯制学校占比超六成


在2019年、2020年的新建校中,K12一贯制学校分别为24所、15所,占当年新建校的比例为35%、26%,而顶思统计的2021年新建校中,K12一贯制学校达到了30所,占比近六成。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分学段来看,初中学段依旧覆盖率最高,近乎全数的新建校开设了初中学段,四个学段占比总体维持2020年趋势。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从学段覆盖来看,一贯制教育为主开展招生宣传,覆盖K12全学段的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二三线城市家长的青睐。


▶新建校大有向二三线下沉趋势


像儋州、南宁、张家口,新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教育品牌,在首校选址方面,也纷纷把目光投向成都、苏州等新一线城市。而顶思统计的远期国际学校布局图谱里,还有诸如滁州、临沂、吉安、南充等地有远期建校规划。


03

未来负重行远,从粗放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


国际学校在监管愈发趋严的市场背景下,背负着重重压力,向“青草的更青处”行深致远,而换挡发展的新形势,也同样面临着突破的困境。


例如:部分原本计划开学的学校,或因为疫情带来项目建设、师资招聘、招生不确定性等问题,或因为审批和监管等问题延期或终止办学,面临重重困境。


在之前的分析中,监管和政策的趋势一直是顶思重点关注的,从法律法规到纲要意见,我们从字里行间体悟政府部门对于民办学校办学思路的转变。


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政府对于民办学校的监管在不断加强,这从“十六大”到“十九大”报告中可见一斑。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到“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再到“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法的细微变化,体现出了国家对于民办学校的监管力度大大加强。


而近期,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各地也纷纷出台地方版新政——


2021新建校盘点:14省新增51所国际学校,负重行远,前路几何?

▲来源:顶思研究


综合中央和地方文件,不难发现,政策多集中于对新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审批,民办学校招生规模和收费管理方面的规范。


比如:河北省各市要将各民办普通高中2021年在审批地以外招生计划控制在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30%以内,并逐年递减。湖南省教育厅明确要求调减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调减至5%以下。深圳发改委出台民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要求将学费上限控制在公办学校平均成本的五倍以内。这一道道地方的具体政策传达出了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决心。


如何理解这种政策的收紧呢?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过去15年里,民办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数从2005年的761万增长到2019年的1632万,翻了一番,年增幅在5%左右。


近三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数的增幅更是都超过了7%。与之对应的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数的减少,2019年公办义务教育的学位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2500万个之多。在这种背景下,规范民办国际学校发展,控制民办校规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办义务教育历经近20年发展后的价值归位和政策回调。


监管趋严后,审批难度加大,进入门槛升高,对行业而言现在或许是至暗时刻。但另一方面,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面不会变,对于优质国际教育的需求仍在日益提升。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大部分地区将继续推动发展高质量国际教育写入建设蓝图。比如:深圳市宝安区在《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持续做强外国语特色学校,吸引国内知名教育集团落户深圳举办高水平国际化学校,提高开展境外教育交流的中小学比例,深入推进教育双向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区内学校缔结姐妹校等等。在新建校的审批方面,将更多考虑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合理布局,补齐短板,支持重点地区的建设发展需求。同时,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退出机制,严格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监测。


除此之外,国际学校行业也需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和教育认证体系。比如:广州市在今年5月启动了创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创建工作,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在全市基本建立起基于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2021年起,依据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创建指标体系,每年确定15至20所普通中小学校(含公、民办)为建设单位。希望通过创建培育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升地区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和质量。


结语


总之,未来民办国际教育的发展思路,将从粗放的规模扩张变成规范化、可控的高质量增长


各地发展国家化教育的趋势可以归结为两条:


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国际学校的作用和效益,重点发展一批示范性的优质特色民办学校,同时研究制定区域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标准,有序淘汰不规范、水平差的学校;


二是在规划方面合理优化国际学校布局,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学位供求(包括外籍人员子女、港澳子弟)等因素,统筹资源,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政策等。


对国际教育而言,至暗时刻过后,光明依然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省辖市   学校   民办学校   国际   苏州   成都   前路   广东   增量   深圳   义务教育   几何   国际教育   趋势   来源   品牌   城市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