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这样的问责实属应当

歧视学生的教师没资格教书育人

文 | 郑桂灵

“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别怪我瞧不起你!”近日,天津一段女老师“训话”录音曝光,录音中老师多次以父母职业、收入衡量学生素质,并说出“父母当官有钱的孩子,就是比你有素质”、“某某的妈妈一年挣得钱比你妈妈50年挣得多”等话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教师疑似曾被评选为“最美教师”。27日,当地教育局通报称,给予涉事教师肖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岗位;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给予党内警告处分。(2月27日《北京日报》)


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本分,有教无类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尊崇和奉行的教育理念和为师道德。拿学生家长的收入作对比,一再强调“高官富商”和“平民百姓”的身份差别,并进而说出“我瞧不起你”的混帐话语,其歧视学生的等级观念可见一斑。德不配位枉为人师,不能一视同仁对待学生的老师就该“下课”走人,清除出教师队伍。


歧视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这样的问责实属应当


也许,有人会以“一时口误”或“无心之过”为这位老师的不当言论遮丑辩解,但透过事后一张疑似当事老师在班级群里的截图言论,人们不难窥测其“等级观念”的根深蒂固。该老师虽为此表示出了“道歉”之意,但依旧称“你们不努力,就会不如你的父母,就会阶层下移。”即便是从“激励学生学习”的角度解读,这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认知也是不当的,出自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之口,其传递出的职业歧视就更当有害。


人常说“言为心声”。对学生说出如此露骨直白的歧视性语言,绝非是一般性的工作“错误”,更非意外疏忽和可以原谅的一时“口误”,而是其长期以来“三观”不正、价值扭曲的必然流露。


歧视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这样的问责实属应当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心灵最单纯、可塑性最强的重要时期,很多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这个时段。作为最受学生敬重和最可信任的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让学生铭刻在心的金科玉律,甚至是笃信模仿的示范引领。同样的,任何一句歧视性语言,也会对其性格形成和健康成长造成深刻影响和极大伤害。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每位教师在面对学生和履行职责时,都应以良好形象示人,都要对自己的每一言行举止斟酌细量、谨言慎行。这绝非是一种过分苛责,而是职责使命使然。


歧视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这样的问责实属应当


诚然,老师不是百害不侵的圣人,而是有着与常人一样柴米油盐和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但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不如意,只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得以化解,而不能成为其影响正常教学、发泄不当言论、误导学生认知甚至是做出情绪化过激动作的理由。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加强自身修养,涵养道德情操,学会情绪控制,尤其是把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塑造做到位、完成好,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不能只顾教学业务晋档提升,忽略了树德育人的充电换脑,更需谨防因不当言论和错误认知而带偏学生、误人子弟。


歧视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这样的问责实属应当


教书莫忘育人,育人先要律己。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育方向,关乎孩子成长,更助推社会风尚,不可小觑。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抛弃“论出身”“分等级”“看家长下菜碟”的错误导向,学会用“爱”和“欣赏”的慧眼发现孩子优点,这是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从业底线。对无德教师必须“一票否决”,不能姑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有教无类   学生   教书育人   口误   党内   认知   不当   教师资格   言论   父母   等级   错误   老师   孩子   教师   职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