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侵华战争,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为何输给战犯

日本侵华历史的两种迥异学说

文 | 鞠龙克


中日互为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不仅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地区重要国家,两国利益也高度交融。两国只有妥善处理好历史问题,才能从历史阴影中走上正常轨道,推动两国关系得以深入发展,营造全面发展的格局。


面对近代日本侵华的历史问题,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中形成了两种迥异的学说:


反对侵华战争,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为何输给战犯


一是以反思战争罪恶和剖析造成军国主义各种原因为主的学说。日本侵华战争伊始,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不顾当时政府高压,充分表达了反对战争的真实心声。二战后,其他国家的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分析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尤其是战争反省人士结成的民主同盟迫使日本国民价值观得以改变,集中全部国力投入到恢复日本经济的发展中。


二是以指责日本过去的反省是“讨好外国人”以及拒绝承担战争责任的学说。伴随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国内的文化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等开始抬头,致使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与前期学说形成了巨大的反转。


反对侵华战争,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为何输给战犯


面对日本所形成的两种迥异学说,究其有三方面的内在原因。


一是日本靖国神社对国民的误导。神道作为日本的本土宗教,在发展到国家神道阶段创建了一些高级神社,出现了将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相结合的靖国神社。如今的靖国神社演变成军队的宗教设施,用来安置因以天皇名义发动战争而战死者的灵位以表祭奠。这种做法不仅强化了日本魂灵祭拜的传统,也使日本对战死“亡灵”的祭祀转向了只祭祀为天皇忠诚而死的日本军人。这不仅造成了日本国民道德观的混乱和强化了日本军国主义,也扭曲了对侵华战争的理性认知。


反对侵华战争,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为何输给战犯


二是日本人持有耻感文化的影响。美国人持有“罪感文化”,认为违背了戒律和社会道德准则,通过忏悔和赎罪以祈求上帝的原谅。而日本人持有的“耻感文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外部的促醒和推动成为日本人向善的力量,致使支配他们生活的不是某些永恒原则,而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外化的社会舆论,主张人不仅没有原罪,即使犯下了罪,可以依袚、禊等仪式或供奉物而全部消除。二是具有唯精神性,统治者向民众灌输忠诚与服从的文化,甚至他们不惜以生命的代价追逐胜利。倘若不良行为没有被公布于众,他们就不会有羞耻感,希望通过隐藏来维持自己的正义形象,反而忏悔只会使自己难以解脱。


三是历史与今天高度关联的选择性记忆。日本语言学家新村出在《广辞苑》中对“历史”做出解读,一是“在人类社会的过去变迁、兴亡的状态,以及对此的记录。二是事情到了现在的来历。”日本人不是完全抹杀历史和忽视历史的继承性,而是从实现当今之目的出发,重视历史中的昨天与今天的高度内在统一性。


反对侵华战争,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为何输给战犯


即昨天不再是原本事实的全部,而是被今人所选取与今天有高度关联的选择性记忆,倘若与今天没有高度的关联性,他们就会选择回避或遗忘。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国不仅为维护世界及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发展需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还要在共同努力和不断开展对话的基础上,保持两国关系总体上的改善发展势头,以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两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日本   靖国神社   神道   战犯   军国主义   日本人   天皇   选择性   祭祀   学说   国民   学者   高度   战争   体育   文化   历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