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炸的电影,我怎么能不推呢

2020年,是抗美援朝爆发70周年,中国电影人为纪念这一历史,缅怀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故辈,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团结战斗、不畏强暴、反对霸权、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品质,遂于此际,以光影之力向英雄献礼,亦要带领后人重回那段烽火激燃、硝烟四起的动荡岁月—— 《金刚川》。

这么炸的电影,我怎么能不推呢


于10月23日全国上映的《金刚川》,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实力派导演联手执筒操刀,主演阵容方面也十分硬核,包括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一水儿实打实演技派,且并无主配角之分——在险象环生的战场之上,每个人都是心怀家国信仰、舍生忘死的无悔赤子。


《金刚川》的故事由来,并不复杂。
1953年,尽管抗美援朝战争已接近尾声,但在当时,还有眼前一场大规模战役等着志愿军的战士们。


金城战役。 前线战士殊死拼搏,物资弹药消耗巨大,急需后勤部队尽快接头,连通整条战线,保证第一线将士们所需物资及时顺畅供给,保证战力。 后勤部分日夜兼程,却遇到极大地势难题——金城前线附近,60米宽的金刚川水流湍急,单凭战士们强行硬淌,肯定不行。偏偏这金刚川又是物资运输线路上无法绕开的必经之地,除了越过去,别无他法。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即遇此境,解决它就是。 川流当前,中国志愿军工兵连的战士们通宵达旦建桥搭路。

这么炸的电影,我怎么能不推呢


同一时间,蓄意切断中国军队补给线的美军出动空中力量,朝着金刚川桥梁横架的方位狂轰乱炸。志愿军死伤无数,惨烈至极。 但战士们并未放弃,桥被炸毁,立刻组织抢修,尽可能在美军进攻的间歇期内,送更多战士抵达彼岸。 战火未停,桥体不稳,再炸,再修。 这就是电影《金刚川》故事主体的由来。 看完《金刚川》的最大感受是:这是一部预料之内又在想象之外的影片。
作为一部描述真实历史事件的战争片,《金刚川》预料之内地紧扣中国将士不畏凶险、保家卫国的英雄风骨与不灭气节之主题,渲染情节与氛围。

而想象之外的部分,则要从影片的结构来看。 《金刚川》采用了章回体叙事,以非线性叙事的结构特性,分别从步兵、敌人、炮手三重视角的回环推演,逐一补足金刚川一役整个战局的巨细全貌。

这么炸的电影,我怎么能不推呢


看过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的观众对这种叙事方式一定不会陌生,编剧通过塑造不同个体视角下的所见所闻,对故事整体布局做出技巧性的延展,以点带面式地将全局情节铺展完全。


在这样的叙事技巧下,观众的情绪随着多线视角的共同推进,会产生缓缓积压的过程体验,直至最后时刻喷薄而出,抵达观影至嗨点,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观影感受。 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历史的复杂形势带来的观影门槛,《金刚川》通过两个方面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一点:影片频繁地以内容相同的字幕对眼下发生之事做出注解,比如:B26轰炸桥体。在三重视角共用一条时间线的章节结构语境下,字幕的反复出现令影片呈现出具体而规范的段落感,导演们尽可能直白简洁地告诉观众情节走向,以便后者尽快代入其中,酝酿情绪。

这么炸的电影,我怎么能不推呢


第二点:和近两年我们所看到的新式主旋律类型影片一样,《金刚川》的主视点依旧集中在战火纷飞中的小人物身上,交锋间隙,操持着各自家乡方言的他们也会展现出和如今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那一刻,他们就是普通人。

而当敌军来袭,面对强过己方百倍的火力压制,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重逢陷阵——那一刻,他们化身成为英雄。 《金刚川》预告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以血肉之躯,筑精神长城。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只能说,影片最后的一幕幕镜头,真实有力地诠释了这句话,直接哭完了两包纸。

观感层面来讲,极力推荐唯人们到影厅观看《金刚川》,为什么?因为这次的场面,真的,太太太太太炸了。 阴沉压抑的丛林川流,感受浓云压境的窒息感; 零星灯火拼凑出的生死存亡之夜,抢修桥体与殊死冲锋的士兵们身影错综; 更有美军“丧门神”轰炸机与志愿军炮手在火光震天如白昼的午夜中疯狂轰击,血肉横飞……惨烈境况不足以文字形容。

这么炸的电影,我怎么能不推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此际   金城   炮手   志愿军   殊死   视角   美军   情节   导演   观众   物资   影片   结构   英雄   故事   体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