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水车悠悠转

原创首发

作家唐运泉 优质美文领域创作者

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特性:离乡越远,思乡越甚。

前天,我们到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游览时,我突然发现了一架水车,忙趋前“品味”那悠悠转动的水车。细算起来,已有三十年没有看到过水车啦。西溪湿地公园的那架水车,除了没装汲水的车筒外,样子跟故乡屋后河边那三架水车中的小水车十分相似,使我倍觉亲切。我站在水车前左看右看,正面拍照侧面拍照,看呀拍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听到远处好像是老妻在喊我,抬头一看,只见老妻在远处正向我招手,这才发现大家已走远了。我来不及向水车告别,就赶紧跟上。晚上在宾馆熄灯后躺在床上,仍久久不能入睡,脑中尽是悠悠转动的水车。

故乡屋后车涧头河边,有两大一小三架水车。两架大的水车车水,那架小的水车带动水碓房两具水碓舂米。村里的田地是高段田,高出河面一丈多,也高出水圳水面许多,只能靠水车从河里车水上来解决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用于车水的两架大水车,轮圈直径有两丈,水车轮圈边上用竹篾绑扎着叶片和“车筒”。三架水车不知疲倦、周而复始地转呀转呀,一筒一筒地将清澈的河水提升到高处倒向接水槽。岸边,长长的接水槽和中间联接的引水槽,就像丁字型高架桥,将车筒车上来的河水接住并引到陆地上的车沟。

两大一小三架水车,在一条车厢内自上而下一字排开,悠悠地转。它们身披墨绿色的青苔,就像三个老农身披着棕衣,不分春夏秋冬,不怕日晒雨淋,不知疲倦地车水、带动水碓舂米,尽职尽责地为村里的生产生活服务。

少年时代,我常跟着堂兄们去车涧头河边玩耍。那河边有几堵破旧石墙,距水车有六七丈远,石墙上长满了爬墙虎。我们家乡的爬墙虎,与上海、南京的爬墙虎完全不同。上海、南京的爬墙虎虽能爬墙,但那叶片像小枫叶,藤条细而单薄。而家乡的爬墙虎,叶片椭圆形且肉质厚,藤条像手指、拇指甚至更粗的也有,显得粗壮有力。大多数藤条密密麻麻地紧贴着墙壁生长,那牢固程度,就是大人,徒手也休想把藤条扯下来。也有那表层不能贴着墙壁的藤条,半伸半垂向外生长。家乡爬墙虎结出的果子有鸡蛋大,我们常选大的摘下来玩,大人们称作“石文桃”,可以用来制凉粉吃。石墙上有好些大拇指粗半伸半垂的爬墙虎筋条,我们将两根一组打上结,一人坐,一人推,当作秋千荡。玩累了,就挽起裤腿、衣袖,在石墙脚下那不宽不深的车沟里掬小鱼小虾。

水车车厢里的水流十分湍急,河里的小鱼小虾不小心进入车厢,被车筒舀水时舀了上来,再随车筒里的水冲向接水槽,经引水槽来到陆地车沟口时,也还是头昏脑胀找不着北,就被我们轻易地掬在手中了。我们常常像“爬墙虎”一样,攀着爬墙虎爬墙,在爬墙虎上打秋千,在车沟口掬鱼虾。渴了,就掬车沟中清澈的河水喝个够。累了,我就坐在石墙下车沟边双手托腮,出神地望着水车遐想:水车是谁发明的呢?人们用水车车水有多长时间了呢?

在石墙下车沟边看那水车,水车是反时针方向转的。当车筒口上升到三点钟方向时,就开始有细水流出,刚出来的细水还不能落到接水槽内。车筒口升到二点钟方向时,车筒口出来的河水就开始落进接水槽。车筒口转到十二点方向最高处,筒口显得微微下倾,出来的水流最大。车筒口转到十点方向,没倒完的一点儿水就落在了接水槽之外。车筒里的水在较高处倒向高架桥样的接水槽时,有好些河水溅出接水槽外,接水槽下河坎那一片青草、茅草,因常年有溅出来的河水滋润,长得特别茂盛、嫩绿。小时候我家为生产队放一条老黄牛,我就隔几天到水车接水槽下割草喂牛。那溅出接水槽外往下落的水滴,在阳光照射下会变成五光十色的水珠,好看极了。

水车是谁发明的呢?人们用水车车水有多长时间了呢?这两个问题,少年时代我问过父亲。父亲只是说,水车是很早很早就有的,我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呢。我还问过叔叔和堂叔,他们也不知道水车是谁发明的,人们用水车车水有多长时间了。

我只听大人们说过,水车看起来构造简单,可制造和安装水车却很有讲究。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装水车的材料必须是松木。其他再好的木材,如做家具的最佳木材梨木、杉木、香樟木等,都不能用于制造水车,要是制作水车的话天天浸水很快就会腐朽。“水浸千年松”,只有松木才不怕水浸,才能制作水车。事实也证明了“水浸千年松”的说法。我看河里筑陂头、筑车厢用的木桩和栅栏木,全部都是松木。大人们说,因为松木有松油不怕水浸。非但不怕水浸,而且只有在水里浸着才不会被虫蛀蚀,越浸越坚而千年不坏。

我读高小时,有一年天大旱,河床都露了出来,村里修陂头,我和几个堂兄也去参加义务劳动,其实是想趁机去凑热闹、去玩水,中午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筑陂头的大人一起吃一餐公饭。我们参加义务劳动,是没有工分记的,虽然没有工分记,我们却特别积极,找石头、运石头,运松木桩、帮忙打木桩,都毫不惜力。那一次,我们就在修陂头的河底挖出好一根墨黑的老木桩。大人们说,那是百年之前打下河底的松木桩,别看外面墨黑,内面一点都没有坏。一个堂兄拿来柴刀砍了几刀,果然木质特别坚硬,内面露出赤色的松光格,松油味道十分清香醇正。真真是“水浸千年松”,只有松木不怕水浸,才有资格制造水车呢。

制造水车第二个重要的事,是不能用铁钉,只能用榫头。为什么装配水车不能用铁钉,一开始我很不理解,用铁钉不是更快更好吗?问大人才明白,水车天天湿水,铁钉很快就会生锈朽坏,水车就会散架。除这两条之外,水车若装配不好,整体不厚实,转起来不顺,车辐条受力不均匀,水车也都会很快损坏。就是装那竹筒做车筒,也很有讲究。水车的车筒,必须去掉竹青(竹皮)才不会开裂。安装车筒时,也要十分认真校正角度。装平了不行;装仰了,也不行。角度得恰到好处,才能容易装进水,车得上水,才能使车筒里的大部分河水倒在接水槽内。听大人们细说后,我才知道,看起来构造简单的水车,制造、装配还有这许多技术,农民懂得的学问真不少呢。

村里的车沟从车涧头开始,先是从东向西,在一条大圳桥旁有青砖砌的渡槽,在一条小圳桥旁,又有一条水桶般粗的松木挖成的渡槽,然后就到了屋后小松冈北边,由北向东再转南,绕小松冈转个半圆后到达屋前晒塘边。屋前晒塘边有个小水埠,车沟就从晒塘边小水埠通至村尾,田野中部左右还设有几条岔沟分流,将水车车上来的河水灌溉村里的稻田。真得感谢勤劳的水车,不知疲倦地水车,不仅车上河水灌溉村里的土地,还将清澈的河水送到我们屋前晒塘边,我们屋中人,村里人,挑水、洗菜、洗衣样样生活用水,都十分方便。

关于水车是谁发明的?人们用水车车水有多长时间?这两个问题,我直到参加工作后学写作买了《辞海》,才从《辞海》上找到答案:“水车在汉灵帝时由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的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水车,不仅可以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解决生产生活用水,还可以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带动水碓、石磨、风箱等生产工具为人类服务。

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了水车,后来又发明了水碓。水车和水碓都是以水为动力的生产工具,它们还可以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进行舂米、磨面、碾粉,是在没有电的时代里最科学、最省力的生产工具。人们驯服牛马为人类服务,但牛马要吃东西,还要人看管,要人服侍,而祖先们发明的水车、水碓,不用吃东西,不用人看管,也不用交电费,只是利用水力驱动水车,就可以减轻许多艰苦劳动,节省许多人力、财力、物力,为人类造福。

不仅仅是水车、水碓,祖先们的许多发明创造也都是为人类长远造福。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真是福泽万代,功德无量。

每当我在书中看到“水车”字样,或在遥远的他乡看见水车——不管是车水的实用水车,还是没装车筒的“风景水车”,都会让我想起故乡的水车,想起故乡的亲人,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水车   爬墙虎   水碓   堂兄   藤条   生产工具   石墙   铁钉   屋前   木桩   水槽   河水   村里   河边   故乡   悠悠   散文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