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太高冷看不懂?原来我们生活早被其成果包围

这两日,诺贝尔化学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陆续公布,专业的名词和晦涩的术语让网友们直呼:“诺奖太高冷,简直看不懂!”但焦点君发现,看似“高冷”的诺贝尔奖其实早就“承包”了我们的生活,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

诺贝尔奖太高冷看不懂?原来我们生活早被其成果包围

诺贝尔奖牌


2019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


最近,是2019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的时间。


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来自英美两国的三位科学家威廉·乔治·凯林(William G. Kaelin), 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Peter J. Ratcliffe)和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表彰三位科学家革命性的发现让人们理解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对低氧诱导因子(HIF1)水平调节机制进行的深入研究。


10月8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名单,吉姆·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摘得殊荣。吉姆·皮布尔斯主要研究成果是“关于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而米歇尔·麦耶和迪迪埃·奎洛兹两人的获奖理由是“发现了围绕太阳系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诺贝尔奖太高冷看不懂?原来我们生活早被其成果包围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17:45,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也即将公布。在诸多候选人中,研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科学家Omar M.Yaghi和首创连续沉积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工艺的化学家Michael Gratzel获奖呼声很高。


但是,无论是医学奖、物理学奖,还是化学奖,这些能在科研界掀起狂欢的奖项对普罗大众的吸引力都不是很强。因为获奖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都具有高度专业性,光是那些复杂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就能让普通人一个头两个大,只想问:“你在讲咩?”

诺贝尔奖太高冷看不懂?原来我们生活早被其成果包围


诺奖太高冷离普通人太远?


随着2019年诺奖逐渐公布,也让一个观点在网络上大为流行——诺奖太高冷,离普通人生活太远!


为何大家会有这样的看法呢?除了医学奖、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因专业性强,让人很难看懂外,诺贝尔文学奖也加深了大众认为诺奖“高冷”的印象。


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将揭晓,中国当代女作家残雪在英国某博彩公司赔率榜出现,成为热门人选。得知此消息的一些网友去阅读了她的小说,发现这些小说和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一样,属于文学素养不高的普通人很难欣赏的类型。读完容易让人变身电影《人在囧途》中的王宝强,发出“啥啥啥,写的这是啥”的文盲式疑问。

诺贝尔奖太高冷看不懂?原来我们生活早被其成果包围

纵观历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就连流传度最广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蝇王》《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门槛,更别说其他那些难啃的“大部头”了。


另一边,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也是日本写纯文学里最流行的作家。他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发表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更是引起了“村上现象”,获得拥趸无数。但就是这个扛起了日本80年代文学大旗,作品畅销到影响一个年代的作家,却屡屡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成了大众眼里悲情的陪跑符号。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大多晦涩难懂,陪跑诺奖十余年的作家小说却畅销几十年,诺奖“曲高和寡”“离普通人生活太远”的评价似乎十分中肯。


诺奖成果早就包围我们


其实不然,诺奖非但不高冷,其成果反而早就包围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了现代人便利生活的支柱。


喜欢拍照的人要感谢19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李普曼,他发明了彩色照片的复制方法,开启人类记录彩色世界的大门,让模糊不清的黑白照成为历史。


天天捧着手机的我们则要感谢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克·基尔比,没有他发明的集成电路,就没有现在的几乎一切电子产品。手机、电脑、iPad、PSP……如今没了这些我们可怎么过?

诺贝尔奖太高冷看不懂?原来我们生活早被其成果包围

尤其是在医学健康领域,诺奖成果几乎个个都能救命: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创制的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可用于治疗疟疾,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则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让全球数十亿女性有望远离宫颈癌;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弗里德•穆拉第一次发现了一氧化氮信号可以传递生物信息,在治疗心脏疾病、癌症、糖失衡、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诺奖成果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其对于人类生活给予的巨大帮助!可以说,如今人人都是诺奖成果的受益者。诺奖并不高冷,也并不遥远,致敬诺奖,致敬这些为我们今日健康、便利和舒适生活作出卓越贡献的诺奖得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诺贝尔奖   吉姆   诺贝尔   成果   生理学   大众   日本   普通人   文学奖   科学家   包围   作家   医学   作品   体育   物理学奖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