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容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学爱好者心目中影响巨大,就像球迷心中的世界杯。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让人意外。在中国甚至几乎看不到这位作家的作品。

我们为什么不容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又颁发给英语作家,看到很多网友的评论很不平,比如:

“获奖作品是不是又是西方人喜欢的内容。”

“文学奖主观性太强”

......

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

其实,不用妒嫉。

说白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欧美文学奖

伴随着欧洲人几个世纪的侵略与掠夺,欧洲文化也随着殖民地的全球化,无死角地渗透到不同人种民族的生活中,不同程度地融进人们的思想里。

欧美文化从欧洲起源,在北美壮大,散步全球。

事实上,不管愿意不愿意承认,欧美文化已经攻占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从这个意义上说,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欧美文学奖,但是它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我们为什么不容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由于没有看过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对其文学造诣、思想深度等等不敢妄言。只是从这件事来聊一聊殖民主义对世界的影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获奖感言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

毋庸讳言,欧美文化对我们一样有着深入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化阶段,欧美文化伴随着枪炮,通过一百多年的渗透,已经让我们的生活、思维在不知不觉间“中西合璧”。

举过简单的例子,住房,以前谁要把厕所修在家里,绝对是大忌,会把你当疯子对待!现在是标配。

又比如,中医,其实是西化中医,中医院和西医院的诊断方法是基本一样的,以仪器诊断为标准。

这里没有说谁好谁坏的意思,只是说现实状态。

在中国文化因素和欧美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变成了说普通话的外国人。

在欧美文化的侵蚀下,我们现在往往是用欧美文化思维解读传统文化,这就使得已经出现断层的文化处于尴尬的境地。

这时候我们既不是纯粹的本土文化,又不是正宗的欧美文化,而是一种复合文化。

这样的背景下,要是还能经常拿到诺贝尔奖什么的,要么评委是中国作家铁粉,要么欧美文化自动退出大众思维。可能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遗憾的是,世界并不认识她,美国最高法院门楣上有三尊雕像,孔子赫然在列,但美国人认为孔子的伟大是他当司法部长(鲁国司寇)并使鲁国大治,而不是儒家思想。

我们为什么不容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欧美对中国文化是不完全理解的,要让世界理解,得我们自己先理解然后才谈得上传播。

作为一个国学爱好者,我很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不过,好像越来越难见到一些传统词语了,比如:高贵、修养、内涵、学识、情操......经常见到的是八卦、酸爽、甩锅、yyds、牛逼......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中国人压根儿人均每年读书就少于一本。

但愿不是因此让我们很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愿我只是说了个笑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诺贝尔   阿卜杜勒   坦桑尼亚   鸦片战争   拉扎克   文学奖   孔子   殖民主义   欧洲   传统文化   中国   思维   欧美   体育   文化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