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1982年,左权将军的遗孀刘志兰终于等到了为之奔波一生的消息。

接到通知,她望着照片里的他,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四十年,距离他离开已经四十年了!从少妇到老妪,自己终于完成了他最后的嘱托,倘若到了地下,也能对他说一声:我终究是没负了咱们这一世虽短却又深长的情缘。

注:1982年,中央有关部门出具书面文件对左权受王明路线打击迫害一事予以平反,取消对左权的“留党察看”处分,并将该文件放入了左权的档案(未对外公布)。


01你是沐浴在革命风暴中最美的花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志兰等一众革命青年,结队从北京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艰苦与简陋,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洋溢着希望和热情,刘志兰决定要留在这里。

黄土地上,这位肤白貌美、身材窈窕的少女显得格外夺目,她和浦安修、叶群并称为“延安三美”。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不过这对刘志兰来说早习以为常了。她出身良好,不仅有美丽的面容,还颇具学识,写得一手好字。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书期间,她还是“民先”队长,众人仰慕的眼光她都不知道收了多少。

大家纷纷猜测究竟最后花落谁家,答案是左权将军,众人心服口服。左权将军,壮年有为,可谓郎才女貌,这段好姻缘的大媒人正是朱德司令。

1939年,陕北公学毕业后的刘志兰跟随中央巡视团由延安前往晋东南视察。此时,彭德怀、左权等人正指挥军队在晋东南一带与日军周旋。

在革命宣讲大会上,台上的刘志兰意气风发,活泼明朗,台下的朱德夫妇拍手称赞,他们笑着对了个眼神。

就是她了!

朱司令想把刘志兰介绍给左权。左权一直忙着革命,耽误了娶媳妇。老战友实在是不落忍。

刘志兰感觉很突然,但听到是左权,她心里又有些莫名的期待。在延安的这些日子里,这个名字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

有人说他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是个帅才;有人说他是黄埔军校毕业,还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是当时学历最高的的儒将;有人说他军事理论出众;就连毛主席都夸他是"神枪手",还说他" 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刘志兰毕竟是女儿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一切听总司令安排。”朱老总一看有戏!他开玩笑说:“打仗,我是总司令,你听我的,找对象,你是总司令,我听你的。不要以为是总司令介绍,就委曲求‘权’了。”

1939年4月16日,在八路军总部潞城北村的小院里,刘志兰同左权举行了简朴又热闹的婚礼。

那天,天气很好,村里的老乡带着土豆、白菜、萝卜、馒头、白酒来了,院子里唢呐震天响,一曲《丹凤朝阳》热闹翻天,整个北村就像过节一样。左权胸前带着大红花,眼前的新娘虽然衣着简朴,却难掩惊人的美丽。他忍不住凑到她的耳边,用俄语对自己的新娘说了一句情话“亲爱的,你是沐浴在革命风暴中最美的花!”

谁说铁汉无情,说起情话来,却最是动人不过。

02战争中奢侈的幸福

婚后,刘志兰来到太行山北方局妇委会工作,左权则在八路军总部继续工作。

左权在外是英勇无比的将军,但在家里,却是最温柔、深情的丈夫。在他的细心呵护下,刘志兰觉得好像之前那个独立能干的自己变得软弱、变得喜欢无理取闹了。

每次都盼着他回来,他回来又忍不住跟他发脾气,丈夫温言安慰下,自己便立即转怒为喜。

很快他们迎来了爱的结晶。1940年4月,刘志兰生下女儿左太北,左权把娘俩接到身边。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前来贺喜的朱总司令将自己54岁生日时总部机关送的一块红色寿幛送给左权夫妇。刘志兰便用这块红布为女儿做了襁褓。名字是彭德怀副总司令取的,他说:刘伯承师长的孩子叫刘太行,我看很有纪念意义啊!你的小女孩就叫左太北吧!

35岁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左权欣喜万分。每天处理完军务之后,他恨不得把女儿捧在手心。刘志兰望着丈夫与女儿,感受着满足与喜悦。虽然初为人母,她还没有完全适应,但是对于她的小脾气小心思,左权总是照单全收,温柔回应。他说等把侵略者赶出去,我一定好好陪着你们。

那段安稳的时光,大概是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然而,战争时期中的幸福从来都是短暂的、点滴的。所以珍贵得不真实

战局越来越严峻,日军疯狂进攻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总部不得不经常转移,家属随行极不方便。1940年8月30日,按照左权的安排,刘志兰准备带着女儿回延安。离别之前,他们留下了一张唯一的全家福。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刘志兰笑着和丈夫并肩而立,素来沉稳的左权,怀抱着女儿露出难得的微笑。

若知这次是诀别,刘志兰宁愿陪着他,哪里都不去!

此后的两年里,抗战进入了关键时刻,左权就没再回家。唯一能缓解思念的就是写信。纸短情长,见字如面。他的信里,刘志兰能读到他对自己的愧疚,对于女儿的思念。她暗暗祈祷,战争早点结束,他能平安回来,一家三口早日相见。

“有不少同志很惊奇我俩能够分别,你真的去延安了,本来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分别后不免相互怀念着,聪敏活泼的太北小家伙很远的离开,长久的不能看到她,当然更增加我的想念。”

“此时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1942年5月,刘志兰收到了左权写来的第十二封信。

信中,左权说:再带给你十几个字。说是十几个字,却又把挂念写满了纸篇。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是>极须〔需〕人照顾的。”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怜子如何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

这是左权生前的最后一封信。刘志兰收到信时,他已经壮烈牺牲。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03纵然没有余生,心底仍然都是你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太行山的局势危急。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信5天后,在掩护总部机关撤离过程中,左权不幸头部中弹,当场牺牲,终年37岁。

左权牺牲的消息传回延安,整个延安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朱老总感叹道:“失去了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最悲痛的是刘志兰。她伤心欲绝,虽然他们只做了三年的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过三个月,但是左权真挚、朴素、包容一切的爱,让她再难忘怀。刘志兰在朱总司令一再安慰鼓励下强忍着悲痛,在延安《解放日报》撰文纪念左权。字字泣血,写尽了思念、痛苦,读来让人动容。

夫妻间,以为是终身的伴侣,其实不过是或长或短的一场陪伴。早知这样,一起的每一刻,都要对你再好一点。 

挨过了最难受的日子,刘志兰远离了丈夫生前的圈子。虽然她知道只要自己提出来,组织和同志们都会帮助她,但是她已经答应他,

“在任何困难之下,我都要咬着牙关渡过去。如果有一点失望和动摇,都不配做你的妻子。”

她要靠像他一样坚强,靠自己的努力,照顾好自己,带好孩子,以慰逝者。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但在那艰难岁月里,一个女人养活孩子谈何容易。有人劝她趁还年轻,早一点找个依靠。可是她知道,自己的心里被他占得满满的,根本容不下别人。

这个时候,左权生前的秘书与战友陈守中出现了。他曾经和左权一起出生入死,情同兄弟。他尽心尽力地照顾刘志兰和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左太北,更是视如己出。无论流言蜚语,无论岁月艰难,他都不离不弃,守护着她们。

左权牺牲后的第6年,刘志兰终于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她接受了陈守中。

但在刘志兰的心底,她永远是左权妻子,左家的媳妇。她一直赡养着左权父母,替他尽孝,而左家人也一直将她当亲人看待。

纵使余生不再有你,但我的心底依然都是你。


04四十年奔走,沉冤得雪

在刘志兰的心底,还压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是左权将军最后的嘱托。

原来,左权当年和她结婚时,考虑到她年轻,没有将自己被污陷为“托派”的事情告诉她。直到左权牺牲后,刘志兰才知道丈夫曾被污陷为“托派”,并戴“罪”作战十余年。于是她开始为还左权一个清白开始奔走。

左权身为八路军最高指挥之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处分呢?这一切都跟一个人有关。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左权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刚好王明在中山大学大搞宗派,打压异己,他污蔑不合群的左权为“江浙同乡会”的成员,是个托派。虽然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瞿秋白经过调查,否定了所谓“江浙同乡会”的存在。但是苏联正在开展大规模的运动,所有中国学生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因为王明的小报告,左权受到了一个党内警告处分。

1931年1月,王明等从苏联回国,逐渐取得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上台后立即在党内开展斗争,凡是不同意他们路线的人,都要受到打压。

1932年,有人举报,左权曾经收藏一份托派的刊物,左权的红15军军长立即就被免除,并接受组织的审查。王明一伙给了左权一个“留党察看”8个月的处分,还被定为“不得重用”,并被调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去教书。

后来,虽然处分在事实上早已撤销,但没有落在纸面的结论,这让左权一直惶恐不安。

彭德怀曾经替左权出面,希望党组织能作出明确结论。左权也写信申诉,

“向党提出要求,请将我的问题作结论,洗涤这一不白之冤,取消对我的留党察看的处分。”

正当中央准备着手解决左权的问题时,他突然牺牲了,这是他生前最在意的一件事却悬而未决。

左权将军身后事:妻子下嫁秘书,四十年奔波为他平反


从此以后,刘志兰多次向中央反映左权的问题,但是得到的回复几乎都一致。左权牺牲后,党中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左权牺牲前,也一直得到重用,实际上,左权的冤案已经得到了平反。

但是刘志兰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因为并没有一个书面文件说明左权的问题。她要让左权安心,于是她坚持不断地向上反映。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1982年,中央出具书面文件,取消对左权的“留党察看”处分,并将该文件放入了左权的档案。

就这样,左权生前背负“留党察看”为革命工作10年,在牺牲40年后,终于获得了清白。

05结语

1982年,刘志兰带着女儿左太北走进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她扑到左权的墓碑上,嚎啕大哭。

回到北京,刘志兰把珍藏了40多年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女儿,这11封家书的日期被排列整整齐齐,虽然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是里面包含的左权将军对妻子女儿的爱却历久弥新。

那个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你已许国,为大义而去,我便在心底念你一世。

当我们安享和平与宁静,切莫忘了曾经有那么多人为了这一切,舍弃了父母、妻儿、家人乃至生命。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左权   太行山   留党察看   托派   中山大学   将军   延安   苏联   总司令   生前   悲痛   总部   牺牲   秘书   丈夫   妻子   女儿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