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1935年11月,湖南桑植,一个小女孩出生。

她的姨父萧克将军为她起名贺捷生,用来纪念出生时她的父亲贺龙所取得的重大战斗胜利。

在接连突破敌人10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接连取得刘家坪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后,贺龙带着红二方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妻子蹇先任也将参加长征。

按理说未满月的婴儿是不能随红军长征的,但事先说好收养她的农家不知踪影,贺龙无奈地说“那就带上吧,是死是活,就看她的命了”。

于是出生19天的贺捷生跟着父母踏上了长征路。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婴儿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开始人世间的旅行吧。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初生的婴儿蜷缩在母亲的怀里,懵懂不知。5年前,母亲也曾经怀抱着一个婴儿爬高山,钻深林,与敌人周旋,后来那个孩子病饿交加,死在了母亲的怀里,那是她的姐姐红红。

这一次,母亲发誓要竭尽全力保护好这个孩子,她暗暗祈祷,孩子,希望你福大命大,能挺过这段最难的路。

急行军的时候,初生的婴儿时而被母亲用布紧紧裹在胸前,时而放在箩筐里将她背在身后;怕她的哭闹引来敌人,还把她包裹得差点窒息。

无论她哭还是笑,醒着还是睡着,母亲孱弱的脚步都不曾停下过。最长的一次赶了两天一夜的路,停下来休息,母亲打开襁褓,她身上沾满的屎尿都已经干了。

婴儿总是很饿,产后虚弱的母亲随着部队长途跋涉,吃完了干粮吃草根、皮带,哪里还能分泌出多少乳汁?吃不饱的婴儿总是委屈地哭,哭得撕心裂肺,沿途的老乡好心给她口奶吃。最难的时候,草根汁、面粉糊,塞进嘴里,她吃得狼吞虎咽。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图蹇先任(右一)、贺捷生(右二)与贺捷生姨母蹇先佛(左一)合影

父亲贺龙几乎天天都在率军与前来追击的敌军作战,偶尔才能看看她们母女。有一次突围,母亲实在体力不支,父亲便把她揣在怀里,冲过封锁线后,她却不见了。掉下马来滚到草丛里的她被后面的伤员给捡到了,交回给了父亲。贺龙接过失而复得的女儿,瞬时红了眼眶。而她只瞪着大眼睛冲他无忧无虑地笑。

进入乌蒙山区时,气候无常,她还穿着秋天薄衫,虽然母亲拆了棉被给她做了个小棉衣,但她依然受凉发烧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缺医少药,发烧就基本上意味着死亡。想到上一个因为发烧夭折的女儿,母亲心如刀割,但又无能为力。

要看死亡就要带走她,随行的军医死马当活马医,给她用土了法子,奇迹发生了,她竟然退烧了,失而复得的母亲喜极而泣。

就这样,过草地,爬雪山,日晒雨淋,在敌人的炮火下穿行,她真的如母亲所祈祷的那样,福大命大,在母亲的怀里安安全全地走完了长征。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贺捷生不到1岁。

陕甘宁边区,多了一个细瘦的黄毛丫头。在那里,贺捷生与父母亲一起度过了一段宁静、安稳的时光。

只是美好是短暂的,尤其是战争时期的美好更是如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准备东渡黄河深入抗日前线作战。

而此时,贺龙与蹇先任的感情也出了问题。1938年离婚后,蹇先任与贺子珍、陈琮英等一道启程去苏联学习。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蹇先任(右)、蹇先佛

年幼的贺捷生该何去何从呢?

贺龙决定把她送回老家桑植,并把她托付给了曾经跟随自己参加南昌起义的两个老部下秦光远和瞿玉屏,他们受组织委托要回湘西去争取湘西王陈渠珍一起参加抗日。

此一别,再见不知何时。贺龙虽然万般不舍,但也无可奈何。他再三叮嘱:“乱世岁月,祸福难料,如遇不测,捷生可以改姓,但千万不能更名。”

倘若更名了,该如何才能找到呢?心里总有一丝念想,还会有再见面的时候吧。

孩子,希望你福大命大,能挺过这段最难的路。

就这样,贺捷生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童年。

她先是随着第一位养父秦光远去到了贵州铜仁。结果没想到只住了几个月,秦光远就被国民党识破了身份。年幼的贺捷生又辗转来到湘西黔阳(今洪江)瞿玉屏家中。

瞿玉屏无儿无女,家里开了家纱厂,经济尚宽裕。为了保护她,谎称她是从育婴堂抱回来的孤儿,贺捷生第一次改姓为瞿。

瞿玉屏认真地履行着对老朋友的承诺,非常疼爱贺捷生。年过40岁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贺捷生抚养成人,将来交还给贺龙。

到了六七岁上学年纪,瞿玉屏亲自送她去一个老先生家上课。后来,他又把一个逃难来的福建读书人请进家来,给贺捷生当家庭教师。

在他的庇护下,贺捷生渡过了一段安稳时光。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洪江

没过多久,安稳的时光又被打破。

1944年,瞿玉屏给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送药品时被日军飞机炸伤,回家不久便去世了。秦光远也已经于1940年去世。

父亲为捷生留下的庇护被撕得七零八落,谁还能再保护她呢?

去世之前,瞿玉屏把9岁的贺捷生叫到跟前,告诉了她的身世,她的生父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将军,叮嘱她长大后一定要去找他。同时他嘱托同乡兼好友时任国民党中统湘西站站长罗文杰一定要好好保护她。

罗文杰也曾是贺龙的部下,他向瞿玉屏保证,虽然他与贺龙不在一个阵营,可只要他在湘西,就一定护她周全,绝不让孩子遭遇不测。

瞿玉屏带着不舍离开了。知道了自己身世的捷生痛哭不已,眼前这位慈爱又温和的父亲竟然不是她的亲生父亲,养育大恩何时能报?而自己的父亲母亲又在哪里呢?捷生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就能去找他们了。

在罗文杰的帮助下,贺捷生与养母杨氏辗转来到乾州。失去了养父的庇护,两个人的生活过得异常艰难。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贺捷生在湘西

捷生该读中学了,但是家里穷得交不起每个学期两担稻谷的学费,只能休学。

正在这个时候,以前的老师帮助了她。这个老师姓史,在保靖省立八中教书,学校可以解决一个孩子读书问题,史老师便提出让贺捷冒充他的孩子,就这样贺捷生又第二次改了姓。

贺捷生在保靖八中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人继续履行着自己的诺言,暗自保护着贺捷生,一旦危险就立刻出手,那人就是罗文杰。

有一次八中闹学潮,高年级的同学打着“反内战、反饥饿”的标语涌到县党部去请愿,贺捷生也去看热闹。

结果一个自称是她哥哥的国民党军人突然出现,把她带离了现场,原来那人是罗文杰的儿子,警察马上就要出面镇压学生请愿,为了贺捷生的安全,罗文杰让儿子一路护送贺捷生回到乾州养母身边。

贺捷生颠沛流离的童年时代,因为有了这些人无私的帮助,显得不那么惨淡,反而多了几丝人性的温暖。

1950年,贺捷生回到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父亲贺龙身边。这一次,她改回了她真正的姓。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团聚的一天原本可以再早5年。1945年10月,母亲蹇先任从苏联回国,她托人在《大公报》连续两天刊登广告寻找瞿玉屏和女儿。

令人遗憾的是,这条寻人广告在68年后,即2013年才被贺捷生从历史档案看到。真是令人唏嘘。

15岁的少女,正是明媚灿烂的时候,而贺捷生沉默又自卑。

一则是因为她的身体。她出生不足,后来生活动荡,营养不足,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两条腿长短不一,走路有点瘸。

二则是因为父亲贺龙与后来的妻子薛明组建了家庭,生养了3个孩子。在这个陌生的家庭里,贺捷生感觉自己像个多出来的人。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贺龙与薛明及孩子

她越发的沉默。

贺捷生一边读书,一边治疗腿部疾病。1955年,20岁的贺捷生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大学期间,她爱上了一个人。

毕业的时候,她没有告诉父母,便选择了和他一起去青海工作。因为当时的青海省计划筹建了18所高校,急需大批的人才担任教学的工作,年轻人觉得那是更大的舞台。

知道女儿要走的时候,贺龙沉默了许久,他说:“你离开我们太早了。”这个从小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女儿如此匆匆离开,让他倍感歉意。

在青海,刚开始的日子是快乐的。

因为她有了心爱的人啊。

他是在结婚之后才知道她的父亲竟然是贺龙元帅,而她说我就是我自己。他们生育了3个孩子,过得平淡又幸福。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贺捷生在青海民族学院当了一名老师。没人知道她是贺龙的孩子。青藏高原上自然生存条件恶劣,严重的高原反应让那她身体常年浮肿,经常流鼻血,再加上当时的生活非常的艰苦,吃不饱饭,没有电,还经常停水。

可这些困难对于贺捷生来说,都算不上什么。要知道她可是在妈妈怀里就走了长征的人啊。

幸福又只过了6年。

60年代初,父亲贺龙突遭不幸,又身患重病。消息传来,贺捷生束手无策,正当她软弱无助,需要鼓励和支持的时候,丈夫生怕自己被殃及,逼着她离了婚,还带走了二女儿。

瞬间幸福变了脸,她措手不及,她赶忙回到北京,却要“到石油工业部某研究院劳动”。

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爱情在悄悄的滋生。父亲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大胆地向贺捷生表白,但他们连去领结婚证都不方便。后来贺捷生的两个大学同学实在不忍,便冒名顶替去替他们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贺龙与薛明

原以为是悲苦中一丝安慰,谁想到更大的痛苦已经潜伏于此。因为他们的婚姻,这位夫婿失去了生命。

然后就是父亲的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让贺捷生有点喘不过来气。

命运从来没有停止折磨她,正当她沉浸在痛苦不能自拔的时候,更大的苦难又来了。

被前夫带走的二女儿也离世了,最后只留给她一张照片。

离异、丧父、丧夫、丧女,生命的重锤一次次击打着贺捷生,所有的痛苦铺天盖地而来,仿佛就是要看看她到底能有多硬,能有多刚强。

贺捷生给出了答案。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孩子,希望你福大命大,能挺过这段最难的路。母亲曾经的祈祷似乎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命运若打不死你,便终将向你臣服。

贺捷生挺了过来。

1978年后,贺捷生回到了部队工作,她在文字里找到了抚慰伤口、安顿灵魂的地方。

她先是为张大千、邹韬奋等几十位文化界名人的传志、专著等做了大量整理工作,又创作了《通向世界的窗口》、《潇洒身轻闯江湖》、《共青畅想曲》、《祝您一路平安》等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

后来她参与、领导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2013年,她凭《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一文,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她的作品很少描写苦难和创伤,大都激昂、乐观。有人问她为什么,

她说:“我品尝了太多的生活磨难,不愿意让人们沉浸在对痛苦的回忆中,我早已从个人圈子中跳了出来,生活是美好的,微笑回眸来时路,我愿用手中的笔再现生活的光明及人类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苦难半生也坚强了半生的贺捷生再次迎来了自己的幸福。新郎叫做李振军,时任湖南省委书记,也是一位能打仗又有文化的儒将。邓颖超亲自为她主持婚礼,婚后两个人琴瑟和谐,扶持相伴。

她还经常回到曾经庇佑过她的湘西小城,为当地的发展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1988年,贺捷生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的7月20日,晋升成为少将,成为我国不多的女将军之一。


元帅之女,三改其姓,出生19天去长征,一婚被弃二婚丈夫因她而亡

写在最后

贺捷生将军出生将门,却半生漂泊。这是她的命运,也是时代的宿命。

无论繁华、绮丽,还是黯淡和飘落,她都活得坚强、坦荡。

还有一群信守诺言的君子,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她,比如秦光远、瞿玉屏、罗文杰。

透过她,我们更能看见老一辈革命前辈的英勇、无私、伟大。比如她的父亲贺龙元帅、比如她的母亲蹇先任......

在艰难、痛苦中得以存活,靠的多是信仰的力量,才能让人忘却当时当下的苦,而着眼未来。时代在变化,而美好的信仰与人性不应该变。

正如贺捷生将军在《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序言里所说,

“放弃了对理想对信仰的追求,我们的社会同样也会走向沉沦和没落。同时,不谈信仰,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也就无法理解。”

她写作的目的“就是想以一个老人的绵薄之力,加入激活精神信仰的行列。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应该有更宏伟更高远的目标;因为精神信仰的薪火。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也是我讲述这些革命先辈故事的目的所在。


我是@酒肉诗太,关注我,喝酒吃肉读史讲故事,一起快意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桑植   湘西   保靖   苏联   方面军   青海   元帅   将军   婴儿   怀里   敌人   丈夫   父亲   痛苦   女儿   母亲   孩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