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1年/第108篇原创

作者:杨 磊

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的"国球汇"发了一篇之前写过的问答(1月15日发在今日头条号)"没有王皓,马龙会不会比张继科先拿大满贯?"具体内容见下文。没想到有这么高的关注度,更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争议!

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争议的核心点是——"球路相克"现象

先看一下问答全文:

有人说:"历史不容假设,存在即合理!",又有人说:"历史贵在假设,大胆想象,才让我们知道事实之来之不易!"

所以,我们总是对"如果项羽没有自刎,渡过乌江,是否可以卷土重来?"、"华容道前,关二哥没有放走曹操,是否能一统天下?"争执不休,议论千年,乐此不疲!

回归正题,不卖关子,给出我的答案:不会。原因有三:


原因一: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王者,只有历经磨难、破茧成蝶的王者!

冒昧揣测,楼主提出该问题,应该是着眼于"王皓2011年鹿特丹、2013年巴黎连续两次世锦赛男单半决赛淘汰马龙,然后又决赛输给张继科"的事实,提出该假设。

存在即合理,绝对有其道理。竞技体育,强者取胜。马龙之所以输,一定有逊色于王皓的地方,比如综合实力、临场发挥、技战术运用、心理素质等等,多方面或者至少一方面;张继科之所以能赢,一定是综合实力超过王皓。这些"硬杠杠"不以球迷喜好、倾向,甚至马龙个人意愿为转移。

因为,只要是一个职业运动员,站到球场上,任何人都"想赢!"到底谁能胜出?全凭实力说话。

无论多么希望马龙赢、觉得马龙多么强,只是美好愿望。恕我直言,当时的马龙还没有真正进化为"六边形战士",火候未到。退一万步说,即使过了王皓这关,决赛未必能赢势在必得的张继科!


原因二:马龙的对手并不是只有一个王皓,"冰山理论"产生的错觉而已!

"冰山理论",我们只是看到了海平面以上的冰山,远远看不到海面之下,所谓冰山一角。放到马龙身上同样适用,按照当时球迷的视角,好像马龙过了王皓这关,冠军唾手可得,事实果真如此?

举个例子类比一下,19年左右的樊振东,有那么一阵子,好像除了赢不了马龙,谁都能赢,后来连续输给林昀儒、张本智和。还是刘国梁说得好:"小胖眼里不能只有一个马龙,要有全世界"。

其实,前些年马龙遇到的状况,与此非常类似,眼里不能只有一个王皓,因为只有战胜了所有对手,才能成为冠军!


原因三:没有最强大的对手,逼不出最强大的自己!

"对手",是一个奇妙的存在,挡住了我们,又强大了我们!

我们都说张继科一路顺风顺水,445天即成就史上最快大满贯,是天选之子。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张继科正是从2010年德国世界杯男单决赛输给王皓开始,痛定思痛,脱胎换骨,走上大满贯之路!

回到马龙,如果没有王皓的一次次"拦阻",没有让龙队萌生退役之意的锥心炼狱,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六边形战士",最强龙队!

最后鸡汤一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龙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个道理!

一、我承认"球路相克"客观存在

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想说的重点是——高手之间,我们不能把"球路相克"作为解释问题的终点,更应该把它当做起点。

马龙总是输王皓,一句简单的"王皓球路克马龙"来盖棺定论,并不能让人心服口服,更多是不深入思考的表层敷衍。真正需要探究的是——王皓的球路为什么克制马龙?克制到底体现在哪些具体环节上?王皓是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这些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随着王皓的退役,再去埋故纸堆,探求克制原因,意义已经不大。我们更应该去做的,应该是受此启发,深入思考一下"球路相克"的问题。

二、为什么产生"球路相克"现象?

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业余乒乓,球路相克现象普遍存在。

谈谈我亲眼见到过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我所在的地级市,有一个横板削球高手Y,四十多岁,多年少体校童子功背景,专业没打上去,但是球一直没丢,跟绝大多数的业余打,手拿把攥,削得住、攻得狠,分分钟碾压。在一次比赛中,看到Y跟一个啤酒肚的直板单面打,原以为是一场"碾压",万万没想到,直板单面竟然赢了,而且零封Y,让我大跌眼镜。打完,我问起Y什么情况,Y说:"对面啤酒肚这大哥,俩人从小一起练球,从来没赢过对方,见了就肝颤!虽然按照现在实际水平,应该是远远高于对手,但一打,还是手打颤,赢不了!"

这个故事,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把"球路相克"说清楚了。

乒乓球场上,就像生物链一样,确实存在类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环环相克的现象,比如正胶快攻怕弧圈、长胶跟正胶不好打等等。

三、对"球路相克"的一些思考

业余乒乓系列:“球路相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球路相克"现象的出现,不可一概而论。

比如

按照常规规律,直板正胶比较怕两面弧圈打法,但是我也见到过很多正胶高手专挑两面弧圈的小年轻打,直板的那个借力和技巧,跟别的打法打还真打不出来。

再比如

长胶跟正胶不好打,也见到过许多长胶球友把各种颗粒对手玩得团团转,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球路相克"只是一个概率,一个表象。站桩输出的王皓克马龙,质量更强的小胖却被马龙套路了无数次,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实力在起决定性作用。

比赛中,"球路相克",你是上风一方,只是占据了"优势"。只要综合实力打底,高出一筹,才能把"优势"变为"胜势",直至最终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球路   强龙   鹿特丹   华容道   乌江   男单   打法   冰山   乒乓   决赛   没想到   事实   对手   现象   原因   高手   系列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