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乌蓬渔火,在世人眼里,就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绿柳飞燕一样,是江南风韵的经典元素。曾记得,大人经常这样吓唬小孩:再不听话,把你送给网船上的人!苏州作家金曾豪著文说,网船是有乌蓬的。他是常熟人,说的应该没错。乌蓬船是不是江南的标配,我不太清楚。在苏南水乡,蓬船确实曾经是司空见惯的。小时候,确实见到过,但那都是小船,竹篾席编的圆蓬遮盖着小船的中段。河里行驶的更多是帆船,有单桅杆的、双桅杆的。前桅杆小、矮,后桅杆高、大,是主桅杆。苏南人称呼帆为蓬,在桅杆上升帆为扯蓬,锡剧经典《双推磨》,就有 "两人牵磨像扯蓬船" 的唱词。

半个世纪前的无锡城乡,我曾经见过运货的船、罱河泥的船、收肥的船,水泥船、铁壳船是绝对的主力。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全没有乌蓬。就如同船帆,并非有船就一定有帆。太湖上的桅船,也早已不见踪影,现如今湖上的点点风帆,只是摆拍的道具,竭力再现往日的盛况,呼应着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那点记忆。

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乡下来的船,大多是吱吱呀呀地摇着橹的。一人在船尾把着舵,两、三个人一仰一俯地摇着橹,说不出的自然与舒展。机帆船则大多是专门跑运输的,有单只的,也有拖着几艘船一起的。突突地驶过,激起的水流拍打着河岸,正在河边石阶上洗刷的人赶紧避让,船人望着拔脚躲避的人,一脸的坏笑。

听父亲讲,我们家祖上是弄船的。但不是在江南,而是在徐淮,是运盐的船工。但船上人家实在太艰辛,几代积蓄后,就在盐场附近置了点地,弃船上岸,做了农民。总算离开了水。父亲还开玩笑地说,祖宗是留下印记的,男人的脚都大。脚大,行船立得稳。真的,我们兄弟俩都和父亲一样,个头不高,竟都穿43码的鞋。不是船上人的后代焉能有其他?

造化弄人。父亲这一辈,尽管已不再跟船有牵扯,他也从淮海来到苏南,生死相争,几经辗转,最终还是与水打上了交道,成了锡城国营水产养殖的先驱。兄长子承父业,也吃了水产的饭。每到太湖开捕的季节,便会上船,入太湖收鱼,一去就是好多天。回来后就说把这辈子的鱼都吃了,闻到鱼腥味就想吐。我不信,还有吃鱼吃厌了的?终于得到一个机会,跟着兄长上了船。

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那是吃鱼吃得最爽的日子。太湖鱼获极丰。梅鲚、激浪、银鱼、白鱼、白虾,都是我喜欢的。梅鲚鱼刺多且细,我并不感到享用困难。几日下来,我仍觉得津津有味。老渔工问我:吃够没有?我眼一瞪:怎么会够?下趟还来!老渔工笑着摇头。

太湖流域水网密布,河汊相通。大小河流一般都能联通太湖,并流入长江。有几千年的光景,陆路远不及水路通畅、便捷。所以,船,便成了不可缺少的劳动和交通工具。有了点钱的,便会置办一只船,下湖捕鱼虾、罱河泥、跑运输。枕河人家如果离得开船?有船便有了活路,有了生计,有了希望。

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小时候,在外婆家,后门出去就是河,通着大运河。印象最深的是经常见到运嫁妆的船只驶过。贴着大红的喜字,带来了一船的欢乐和喜庆。过船时动静一定要大,必须引得岸上的人关注,看得人越多越好。最好还要引得岸上人问话,船上人就大声说是谁家的,有多少嫁妆,是多么的值钱、排场。这才能挣足面子。外婆说,当年,她也是坐着这样的船,穿过太湖,从长兴嫁到无锡。

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有一个江阴朋友跟我讲,他家父辈、祖辈都是船工,主要在长江跑运输。起先是帮船主弄船,生命都没有保障,那是在拼命,风险极大。解放后,进了轮船公司,有了固定收入,日子才好起来,但风里来雨里往,还是十分辛苦。

水面上明显热闹起来,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政策允许私人买船,生产建设也飞速发展。一些人敢冒风险,买船跑起了运输,钱赚得人眼热。有的地方几乎家家都买船跑运输,一心发家致富。我的至友张老师,家在太湖西岸的宜兴周铁,他家当时也买了船跑运输。年幼的他及妹妹,跟着父母以船为家,风雨兼程,太湖沿岸的苏、锡、常、湖都去过。

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第一次坐船出远门,是我家下放去苏北,从无锡西门码头出发,竟然一直能开到黄海之滨的王港河。成年后,坐过江轮,溯长江而上,求学武汉;坐过海轮,往来嵊泗列岛,护卫海疆;坐过军舰,东出吴淞口,驻守佘山岛。也还坐过游船,睡一晚上的觉,便横越太湖,从无锡来到了杭州天堂。

无锡水运发达,且不说长江,光是这大运河,便不同凡响。晚上,隔着一座锡山,都能听到运河里传来的汽笛声。三里桥一带,应该是最热闹的地方了。这里曾经是米码头、布码头,繁荣过几百年。河岸两侧,许多都是船民的后代。想当年,一定是厌烦了漂泊的生活,忍不住停住脚步,弃船上岸,另寻一个生计。建棚搭舍,融入了市井,也走出了一片天地。这就有了铁匠铺、木匠店、绳缆坊,还有了客栈、饭馆、书场、澡堂,成就了无锡的繁华。

许多年前,曾驻足凝视过这样一个画面。夏日的傍晚,一只船靠了岸。船头高出河堤,向前翘起。河岸边支着小饭桌,赤膊的男人坐在躺椅上喝酒。光屁股的小男孩,上窜下跳的,很高兴上了陆地。女人则船上船下忙着收拾。一只小黄狗翘着尾巴围着桌子乱转。收音机正在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喝尽兴了,男人往躺椅上一躺,男孩爬到他的肚子上,父子开始逗乐,幸福感爆棚。

舟人夜语:少年踏浪不畏风

这种情景很会触动人心。年轻时,有领导动员我北上发展,前途可能更为广阔。我本愚钝之人,一时迷糊,又不好拂了领导的好意。有一次,正好有机会与领导同游周庄古镇。适逢夕阳西下,河边石榴树下,见前面替我们撑游船的老船工已在小桌旁坐定。伴着收音机中谐趣的苏州评弹,老船工一边饮酒,一边和着拍子跟着吟唱。我指着这一幕,跟领导说,这也是一种人生啊。领导与我相视一笑,再也没提北上一事。这种自鸣得意实在无颜说出口,什么年纪过什么样的生活。新时代的青年,竟然失去了祖先踏浪行舟的勇气,往大了说,是奋斗意志衰退,没有了小目标的追求;往小了说,真是埋没了这双可以立船头、走四方的大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苏南   河泥   渔工   太湖   船工   桅杆   躺椅   嫁妆   无锡   长江   江南   船上   码头   父亲   少年   领导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