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听到许多北方人埋怨江南的冬天冷,不好过,也不习惯在江南过冬。我有一位老师是生在无锡、长在无锡,地道的江南人。他的岳父母生活在北京,儿子也在北京,每年过年他总是到北京。退休后,冬天也都是在北京生活。

我没在北方生活过。想象中,冬天,总应该是北方比江南要冷吧。但来自东北的朋友告诉我,北方过冬,家里有暖气。而且,北方的冬天是干冷。不像在江南,是湿冷,空气湿度大,加上没有暖气,所以很不适应,觉得冬天比北方难过。

不由得想起另一种体会。在部队时,我曾在宣传部门工作。每年年初,上级机关总要在北京召集教育准备集训会,培训宣传口子的骨干,为新一年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作准备。这种集训,少则七八天,多则十来天。我参加过一两次。整天上课听报告,都是室内活动,暖气24小时保证。没几天嘴皮就裂开了,晚上一定会起床找水喝。回无锡时,身上竟然长出了疖子,实在是活受罪。

一直生活在南方,确实觉得江南的冬天不好过。如果遇到雨水多一些,几天见不到太阳,更觉得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间长了也就适应,麻木了。况且现在到处都有空调,许多人家里还安装了地暖。江南的冬天也能温暖如春了。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有个感觉不知道准确不准确。就是现在的冬天好像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冷。小时候,跟着外婆生活。外婆的家在无锡南门外,家后面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曾经结过比较厚的冰,我在冰面上玩过。跟着几个不知深浅的小伙伴,踩着冰就走到了小河的对岸。为此,还挨了外公的一个巴掌。还有,那个时候,许多孩子都会生冻疮。无锡人叫冻死血。我也生过。耳朵边、脚上、手上都生过。一块一块紫肿着,有的还裂开了口子,一碰生疼。天暖和冻疮快好时,痒得你恨不得把手脚都剁掉。老人们都说,只要冻过死血的,以后年年会冻。可我也就年少时冻过,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前不久,看到头条上姑苏阿焦在总结他取暖的岁寒三友:火炉、太阳和棉衣。心里忽然一动,一股暖流涌了上来。

冬天在外婆家,最喜欢陪着外婆烧饭。那还是用的柴灶,坐在柴仓的小板凳上,面对着灶口。柴火一般是稻草。挽成一个八字结,塞进灶里,窜起一篷大火,映得人浑身发暖,满面红光。连家里的猫也知道过来取暖,并偎在灶台上不肯离开,无锡人称之为偎灶猫。晚上,热水烫好脚,早早就钻进被窝,里面早就被汤婆子焐暖。被外婆搂着,嚼一阵死话,就呼呼睡去。外婆的怀里,怎么会觉得冷呢?可外婆却说还是跟小孩子一起睡觉暖和,小孩子就像一个小汤婆子,一夜都不会冷的。唉,对一个孩子来说,妈妈的怀里,亲人的怀里,肯定是最暖和的。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如果要让我总结过冬取暖的的岁寒三友,我想应该是汤婆子、盐水瓶、热水袋。这也应该是当年江南人过冬取暖最常见的岁寒三友。当然,这是有时间限制的,是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取暖用品。后来进一步发展,又有了取暖器、电热毯、浴霸之类,进而到今天的空调、地暖、暖气片。花样繁多,品种齐全,满足各种需求。我觉得这三样东西既有普遍性,也有代表性,应该是那一代人的基本共识。当然,见仁见智,各人的体验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先说汤婆子。难道江南人取暖是靠一个老婆子?非也。这是一个铜制的扁圆型器皿,像个扁型的南瓜。里面是空的,用来贮存开水。顶上有一个盖子,可以旋紧,防止水溢出来。这就是江南人冬天最常见的取暖器具。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一个取暖用品怎么会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我查了许多资料,没有得到答案。我家曾经就有一个,也只有一个,那是我母亲的陪嫁。汤婆子曾经是江南人嫁女儿必备的嫁妆。就和木制的马桶、拗手、洗浴盆之类一样,当妈妈的一定会为女儿备好。当年受经济条件限制,想多一个汤婆子是比较困难的。有了孩子后,大人就让给孩子用。好在孩子们大多挤在一张床上,还不至于争抢。也有想办法给家里的老人购置一个的,仅此而已。汤婆子也曾经是奢侈品。还有用陶瓷制作的汤婆子,形状大致差不多,效果如何,我没用过,大概是一样的。

往汤婆子里灌入开水后,一般会用一块布或者毛巾、衣服包裹好,塞到被窝里。等到钻进被窝时,被窝里就不觉得冷了。也可以包裹好后捧在手里或怀里。前些年,曾经有一种电汤婆子,叫暖宝,比铜制的要小许多,充好电后就会发热,捧在手里取暖正好。我家里的这个汤婆子一直在用,前后使用了二十多年。直到出现了电热毯,才把它束之高阁。问了一下,许多七零后对汤婆子都有记忆。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再来说说盐水瓶。这又是什么东东?就是生病住院打吊针用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瓶。这也能取暖?可以的。实际上,它是汤婆子的替代品。铜制的汤婆子不是买不起吗,不知从何时何人开始,就用盐水瓶来代替了。把打吊针用完的瓶清洗一下,往里灌满开水,再用原装的橡皮塞子塞住就行。这种瓶子不会因为开水的注入而爆裂,物廉价美,取材便捷,实在是聪明。尽管不像汤婆子那样难以取得,但也得有关系。医院工作的人就吃香了。好在这种瓶子使用量大,通过医院的关系弄到个把,还是比较容易的。一到冬天,家里的被窝里,可以人手一个啦。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最后说说热水袋。这个应该不稀奇。橡胶皮的热水袋现在网上都能买到,使用的历史够长的了。可见其生命力强,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汤婆子毕竟分量重,当年铜的东西也金贵。盐水瓶也不易携带,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热水袋就不一样了,不用时可折可叠,也不贵,买上一个,什么地方都能用。我现在还在用热水袋,经常用来暖腰暖肩膀。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江南人过冬取暖的方式还有许多,老人喜欢晒太阳,小孩子喜欢靠在一起挤暖。家人在一起还可以生一个脚炉、火炉,用炭火取暖。普遍使用蜂窝煤后,也可以生个煤炉子取暖,但这有一定的危险性。蜂窝煤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气体,一定要把烟排到室外。冬天落雨落雪,小孩子的尿布,一般都是靠煤球炉子烘干的。

江南往事系列之:温暖的记忆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各种取暖用具就多了去啦。暖风机、电热油汀、电热毯曾经占据了主流。暖空调出场则是上世纪末的事了。主要是电力供应不足,电压不稳定,空调启动不起来,真是急死人!

现在的生活当然是“老虫(吴方言指老鼠)掉进米缸里”,真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热空调基本普及,单位、商场、超市,到哪里都不觉得冷。还有许多老人“雁南飞”,到海南、云南等暖和的地方去过冬,过上了候鸟式的生活。相信老百姓的日子还会越来越红火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江南   汤婆子   岁寒   电热毯   热水袋   无锡   盐水   暖和   北京   外婆   开水   怀里   往事   家里   冬天   温暖   空调   记忆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