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逢乱世,巴金和萧珊患难与共的岁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逢乱世,巴金和萧珊患难与共的岁月

标签:中国人文历史、现代当代、作家巴金的爱情婚姻、名人婚恋爱情、历史名人传纪随笔故事

苏轼曾在《江城子》里悼亡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逢乱世,巴金和萧珊患难与共的岁月


古今真情,如出一辙。其后续弦的苏轼,十年后梦到结发妻子悲伤如此,更何况妻子死后独自一人生活的巴金。

听闻萧珊逝世后,其生前的朋友穆旦来信,提及撰文纪念萧珊一事。一向不善言谈但擅长用纸笔倾吐心中思想和感情的巴金坐在桌子前,坐了好几天,却一句话也写不出来。不是因为不爱、无话可写,而是痛失我爱的郁结冻结了他的心、他的笔。文革以来持续多年的批斗,已经让他不堪重负。而妻子的死,就像已经病入膏肓的人又被丢入深潭中。悲伤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宁愿死的是自己,不能接受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妻子走在他的前头。

他恨自己的怯懦,他认为妻子悲惨的命运是因为自己连累导致的——被关牛棚、罚扫马路,被骂“巴金的臭婆娘”,被红卫兵打,被当成罪人看待,熟人、朋友都不敢再跟他们走近,唯恐受牵连。有时候,白天他们要接受批斗、改造,筋疲力尽,到了晚上,却要吃安眠药才能睡几个小时。在这种强大的压迫下,再健康再顽强的人恐怕也难以熬过这段苦日子。

日子再难过,默默流泪后的她也会鼓励巴金: “再坚持坚持,总有一天你的问题会得到解决的!”看起来坚强的萧珊却更快的倒下了。他知道,是多年来的精神折磨压垮了她。最让他心中有愧的是,妻子病倒了,却因为他的原因不能得到及时救诊治,拖了四年,最后肠癌扩散到肝癌,好不容易求人凭关系住进了医院,巴金却被勒令回五七干校改造,不能守在她身边,理由竟是“你又不是医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仅仅在医院呆了十几天,怀着对丈夫和儿女前途的担忧,饱受病痛折磨的萧珊离世了。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巴金不在身边,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时隔多年,巴金终于能提笔去写萧珊了。在萧珊逝世六周年之际,他写下了《怀念萧珊》一文。而正是从这篇文章,我们得知了萧珊生前和巴金的一些生活往事。

巴金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1935年从日本回国,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萧珊是巴金的一个读者,忠实粉丝。那时萧珊还是一个学生。两人一直通信,因为年龄差距,巴金将萧珊视为自己的一个小朋友。而萧珊这边,对巴金的才学则颇为倾慕,有太多话题跟他谈。热情爽朗的萧珊感染了木讷慢热的巴金。直到1936年,巴金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家》,也正是这一年,萧珊主动提出见面,从此情定终生。其间,萧珊家里为她寻了一门亲事,让她嫁给一个有钱人家,巴金得知后,没有激烈的反应,而是告诉她自己决定。他怕她日后长大了成熟了会后悔跟了他这个老头子。

相对于萧珊的真挚与热烈,年长一些的巴金无疑是更慎重和理性的。他身上有一种四川人特有的气质,温吞、平和、达观。他尊重她的选择。在这场考验中,萧珊明白了巴金的真心,更加坚定了要和巴金在一起的决心。1940年后的几年,在连绵战火中,巴金碾转于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八年恋爱长跑后,两人终于在贵阳花溪旅行结婚,没有酒席,没有隆重仪式。

这一年,巴金将近40岁。她是他人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爱的女人。萧珊陪伴着巴金,度过了艰苦的生活,而她从无怨言。每每在他处境艰难的时候,萧珊总会温柔地对他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所以她是他的港湾,一个永远不会在危急时刻抛弃你的地方。唯有在萧珊最后一次进手术室时,预感疾病已深的萧珊才说了一句:我们要分别了。其实她不想死,因为她放不下丈夫,她说,我不在,谁来照顾你啊。手术五天后,萧珊躺在病榻上没有了呼吸。这一年是1972年,萧珊终究没有等来丈夫的“解放”。三年后,巴金才获得批准,取回了萧珊的骨灰。从此,巴金将萧珊生前翻译的几本书放在床头,将萧珊的骨灰放在枕边,与之共眠。

1978年后,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以巨大的勇气,反思文革这场浩劫,剖析人性,并无情拷问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曾在威逼之下就范的胆怯和懦弱而忏悔,呼唤五四精神的回归,号召知识分子担起应有的责任。十二年后,巴金梦到萧珊,仍然悲痛不已,他在《再忆萧珊》中写道: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2005年10月17日,巴金逝世,享年101岁。遵从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和妻子的骨灰一起,撒入了大海,重回彼此怀抱。(2050字)

文|彭春妮(211高校中文系学士、硕士,青年女作家,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特邀编辑、合作作家。)

审读:苏白传媒 编审 邹剑川

运营:苏白传媒 提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红卫兵   巴金   患难与共   骨灰   文革   生前   乱世   悲伤   年后   家里   丈夫   妻子   多年   岁月   心中   身边   精神   传媒   体育   萧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