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悲剧 或谋反确有其事

韩信的悲剧 或谋反确有其事

标签:中国人文历史、汉代西汉、韩信的悲剧、韩信是否谋反、历史人物传记随笔故事

汉淮阴侯韩信,历来争议颇多,也是一个著名军事将领,著名的历史人物。韩信的一生最终以悲剧结局,所谓生死一知己,成败两妇人。


韩信的悲剧 或谋反确有其事


韩信死于吕后之手,但似乎得到了刘邦的默许和认可。因为刘邦活着的时候,韩信就不怎么安分和老实,私藏项羽大将钟离眜,敌方将领、亡命之徒,收留为门户,其心和用意颇值得玩味。

汉初,许多诸侯造反,其中不乏忠诚,甚至有些是刘邦逼反,封功臣为王侯,也封同姓王,也并行郡县制,刘邦采取的是中间路线。既觉得秦法专职苛政失败,又觉得六国、项羽封疆裂土存在问题,所以干脆折衷。

这里面异姓王侯,其实是被猜忌的,诸如英布、卢绾都发生了叛乱、投敌事件,刘邦花费了很大力气才平息,自己甚至也因此受伤导致了直接死亡。

西汉建立最大的功臣无疑是韩信,韩信是将才,是战术家,但未必是帅才,是战略家和政治家,从他丧命吕后之手就可以看出来,他在政治上并不很成熟。

韩信要做假齐王就暴露了也行,自己想王,他本身就是韩国贵族,内心其实也是想恢复韩国、韩室,这种旧贵族其实是隐患。刘邦假装很大方,做啥假齐王,要做就做真齐王。但是后来的结果,是韩信成为淮阴侯,剥夺了其楚王王位。刘邦内心对韩信是猜忌的,因为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实力,如果起兵,他势必无法应对,政权、基业可能颠覆。

韩信追随刘邦较晚,且几乎一步登天,功臣宿将们,徐州帮、淮左人士未必信服,欣赏韩信的是萧何。对比张良功成身退,非常理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从而换来平安,隐匿和佳话,韩信显然比较的不理解人性,低估了刘邦的毒辣。

自古帝王,建功立业往往是刀光剑影,大杀功臣,萧何干脆消极无为,甚至贪腐自污,以求让刘邦放心,让自己有弱点和把柄让刘邦掌控,一国丞相,刘邦最早起兵的老伙伴,甚至老上级尚且如此,何况韩信?

韩信有无造反意图,有无私通陈烯、英布,历史上是一个谜,但是他的谋士们很早就劝他自立,也劝过谋反,是为乱世,本来就没有天子、共主。应该说或许是有动机,也有密谋,也有联系的,预备举兵,只是被查获发现了。所谓韩信被吕后处死,不然以他一个淮阴侯,以他的功绩,还是可以混混日子,做个富家翁,做个寓公。

韩信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动荡乱世,也缺乏忠诚度,本身就是叛将,从项羽那边过来,在刘邦内心里,其实是另册另类。以刘邦识人、用人的功夫,早就备好了绞索、链条、结局。

韩信丧命于内宫,被吕后绑进布袋用木棒活活打死,也是凄惨,而且通知他进见的还是萧何,萧何是欣赏韩信的,也是他的知己,恩人,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日下灭韩信,如果不是有谋反的证据,不是觉得韩信确实大逆不道,不是诚然威胁汉代中央政权和统治,萧何怎么会干让韩信死的事情?

韩信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也算是士为知己者死,如果他确实谋反,那就干脆和旧时代、旧人全部决裂,走上一条不归路,却还要藕断丝连,还要遮遮掩掩,只能说其内心犹豫不决,还在摇摆不定,但是大事大业已经谋划好,准备行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弱点在于优柔寡断,在于乱世里有雄心而无狠心。对比刘邦甚至是吕后,韩信显得太过于小儿科了。(1365字)

文| 柳轻侯(作家、新闻人、策划人。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策划编辑。)

审读:苏白传媒 编审 邹剑川

运营:苏白传媒 墨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和政   淮阴   项羽   悲剧   王侯   刘邦   西汉   韩国   汉代   将领   功臣   乱世   政权   内心   传媒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