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荀子用善恶论述人性,其实他俩都没弄懂人性!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出身,他俩对人性都理解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孟子以水来比喻人性,水性就下,有的时候水能跃起浪花、激流能翻过山丘,但水的本性仍然是就下。这就好比人性,人性有不善的时候,但人性还是本善。

孟子和荀子用善恶论述人性,其实他俩都没弄懂人性!


孟子认为人能分辨是非,人有恻隐之心,人有礼仪道德,能做到这些的前提是人性本善,人的不善全是后天才有的。

孟子所说的是人有善恶的表现,不足以说明人性本善。孟子更像是在以说教的方式来劝善,只有把人性说成本善才容易劝善。

荀子比孟子小七十多岁,荀子作为后来者,肯定思考过孟子的人性本善论。荀子从实际角度来论述人性本恶,对于“争、恶、欲”的解释是人与生俱来的。

荀子虽然说出了人性本恶,却没有说怎么解决这一问题。荀子对人性本恶的认知,必然使他从儒家走向法家,只有法才能约束人性本恶。

其实人兼有善恶,只是或多或少。王阳明提出“有善有恶意之动”,为什么会有“意之动”?难道不是人本性的需求吗!孟子和荀子并没有弄懂人性是什么。

孟子和荀子用善恶论述人性,其实他俩都没弄懂人性!


人性就是物性,水避高就下,这是因为水存在下方。人趋利避害,是因为这样才能存在。凡是存在之物无不是处在有利于自身都位置!

人的本性是生存,不然何以有人?不只是人,所有物体无不是如此!有生存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自然法则,当人有共同需求的时候就出现了规矩方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荀子   善恶   孟子   儒家   善才   方圆   人性本恶   人性   趋利避害   物性   恻隐之心   人性本善   论述   本性   需求   竞争   体育   孟子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