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2021•‖年俗小记

中国文化的两个根源:一个是农耕生活,一个是家族本位。民俗文化的年节岁时是主要内容,我们不妨就此来看看年节民俗中所反映的农耕与家族的影响。

「民俗」2021•‖年俗小记

中国的年节,起源于古代农业的丰收祭祀。《说文》:“年,谷熟也。”禾谷成熟为年,古代史书上常以“有年”、“大有年”来表示年成。

年节岁时是农业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律,农民辛苦一年,只有到大年时节才能停下来稍事休整。

「民俗」2021•‖年俗小记

如《礼记•月令》所说:劳农以休息之。在四季农事活动中,惟有冬春之际是难得的闲暇时节,在年节中人们举行各种仪式与娱乐活动祭祀农神、祖先,祈求新年的顺遂,这些活动大多在家族中进行。我曾见过年节时分,南方祠堂里张灯结彩,族人在族长率领下,环跪祠堂庭院,叩拜祖像。

「民俗」2021•‖年俗小记

过年既是家族关系团结的时机,也是家族力量的显现。我们从年节习俗的性质与展开方式中常常能体会到农耕民族所特有的心情与精神品格。

「民俗」2021•‖年俗小记

由冬月进入腊月,在腊月初八之后就进入了年节阶段,北方有句俗语,“过了腊八就是年”。

中国人过节以吃食为标志,腊八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用各种米豆混合熬煮而成,讲究的人家,会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并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以及白糖、红糖、葡葡干等,作为腊八粥调味,提色点缀《燕京岁月记》人们除了用腊八粥祀先供佛外,还分馈亲友。

「民俗」2021•‖年俗小记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的日子,人们买些糖瓜贿赂灶王,名为“祀灶神”

中国人就是通过许多细微末节的习俗,强化着人们之间的联系,将庸常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农业民族平和的性格,也能体味他们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对神灵的信奉和对家族文化的依赖与重视。

「民俗」2021•‖年俗小记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订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岁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

「民俗」2021•‖年俗小记

考古资料表明:六千多年前,中原地区就己经有了春分、秋分,立春等节气明确概念,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民俗」2021•‖年俗小记

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

「民俗」2021•‖年俗小记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民俗」2021•‖年俗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哈萨克族   中原地区   岁首   农事   张灯结彩   风调雨顺   农耕   祠堂   腊月   小记   上古   祭祀   民俗   春节   年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