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最受非议的名将,一心效国,为何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他是大唐最受非议的名将,一心效国,为何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撰文:李广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公元755年十一月,大唐平卢、范阳及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唐军因承平日久,将士久不闻战事,因此接连遭遇惨败。


第二年,安禄山攻克东京洛阳,建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


唐玄宗数次调集兵马迎战,却难敌凶悍的叛军,曾一度全军覆没,后多亏李光弼、郭子仪二将从土门路出征,于嘉山大败叛军史思明部,河北一时间十几个州郡纷纷归降朝廷,安禄山眼见处境艰难,便要退回范阳老巢。


恰在这时,潼关守将哥舒翰在唐玄宗的严令下,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关迎敌,结果于灵宝南面一条狭窄山路遭遇崔乾佑叛军的埋伏,唐军死伤惨重。


混乱中,担任先锋官的统领王思礼的战马中了一箭而倒毙,将他掀下马去。正在性命危急时刻,身后跑来一匹飞马,来到王思礼身旁,马上的骑兵翻身下马,将他搀扶起来,托上自己的马背,随后则一言不发的冲进溃逃的乱军中,继续拼死作战。


时光荏苒,一晃三年过去了。这时,玄宗被儿子唐肃宗李亨架空,安禄山也被儿子安庆绪诛杀,唐军依旧与叛军激烈抗争。而昔日潼关败将王思礼,却已经官升大司空兼河东节度使,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员。


话说代州刺史辛云京因御敌不利,屡遭仇家弹劾,惹得王思礼震怒,便要派人来取他项上人头,听到这个消息,急得辛云京是坐卧不宁。


这时,他麾下一名小军官上前一步道:“我曾有恩于王大人,过去从未提起,是因羞于受赏,现在见大人有难,我甘愿去见王司空一面,或许能救大人一命。”


辛云京闻言大喜,立刻派他前往京师去见王思礼。


当这名小军官站在司空大人面前时,王思礼一眼就认出他正是灵宝山中救他一命的那个骑兵。


瞬间,满面肃杀之气化为感激涕零,王思礼情不自禁的上前拉住他的手,对他说:“本官能有今天,皆因你救了我,我派人找了你很长时间,不料却在今日相逢,真是老天开眼了。”


那么这位小军官是谁呢?他名唤张光晟,今陕西周至人,正因这次与王思礼的见面,使他后来的命运是云诡波谲,起伏不定。


他是大唐最受非议的名将,一心效国,为何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02.


当下,应张光晟的请求,王思礼不但赦免了辛云京之罪,还与张光晟结为生死兄弟,赠他大量田宅财帛,并亲自上奏朝廷,加封张光晟为太常少卿,委以心腹重任。


一年后,王思礼因病而逝,辛云京继任河东节度使,他也知恩图报,上表举荐张光晟为代州刺史。


公元778年,回纥进犯边境,一度击败唐军主力,当带着大量抢掠的物资从忻、朔回军时,张光晟主动率兵出击,于羊武谷大败回纥军,夺回所有辎重。消息传回,当时的唐代宗大喜过望,加升张光晟为单于都护,兼御史中丞,赏赐大量财帛。


回纥残部逃回后,部族不久发生政变,顿莫贺达干杀死登里可汗自立,随后遣使入唐示好。


这时唐德宗即位,欣然接受回纥请求,两国达成和平共处。


不料,回纥新主顿莫贺达干的叔父突董因助唐军平叛立功,在长安纵兵大肆劫掠财物,激起京城百姓的民愤,德宗于是命人将突董驱逐出境。但这厮率部走到张光晟镇守的振武时,仍然胡作非为,敲诈勒索当地百姓,张光晟大怒,便设下“鸿门宴”,派伏兵诛杀了一千多回纥人,而这则破坏了唐朝与回纥的两国关系。


回纥为了泄愤,他们派出使者强烈要求唐廷杀死张光晟,德宗无奈之下,一面以“误杀”向回纥道歉,一面连降张光晟官职,以求边境的安宁。


至此,张光晟被留在京城长安,成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这让他觉得自己为国尽忠,反落个如此下场,不禁愤懑于心,终日借酒浇愁。


他是大唐最受非议的名将,一心效国,为何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03.


公元783年,长安发生了著名的泾原兵变。


当年十月,五千泾原兵奉命前往东线讨伐淄青节度使李希烈叛军,不料他们在浐水等待朝廷分发犒赏,以用来维持家人生计时,朝廷却仅以粗劣的饭菜来应付。泾原兵立时群情激愤,踢翻了破锅烂盆,拿起刀枪鼓噪着杀向京都。


德宗闻讯大惊失色,先后派去两名宦官带着上万匹锦帛去犒赏叛军,但为时已晚。叛军杀死宦官,涌入长安,大肆劫掠,京师百姓仓皇逃命,德宗也被迫带着皇亲国戚弃京逃往奉天。


京师无主,泾原统帅姚令言无法控制部下,只好请出在京赋闲的太尉朱泚收拾局面。朱泚原为凤翔节度使,刚被免去官职,正郁郁不得志,便在左右的怂恿下,突发异志,竟然自立为帝。期间,张光晟便被裹挟进来。


张光晟本来一心忠于唐朝,当兵变发生时,他催马逃往长安的开远门,不过他担心皇帝逃走,若有人乘乱称帝该如何是好?因此就想到曾在泾原任职的朱泚,他是最有可能被拥立作乱的,于是他调转马头,穿过长安大街,来到朱泚的府邸,目的是想带着他一块逃亡。


朱泚见到张光晟,一时也非常慌乱,便答应和他一起逃走,正在这时,叛军在姚令言的统领下,团团围住朱泚府邸,逼他出来称帝。


皇帝谁不想当呢?朱泚假意思忖片刻,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但他素知张光晟为人义气,欲成大事,就要收拢人才,于是软硬兼施地逼迫张光晟留下来。最终,张光晟也成为拥立朱泚称帝的开国元勋。


兵变六天后,朱泚在源休、姚令言、张光晟等八人的拥戴下,迈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国号应天,同时封赏功臣。


又过数日,朱泚下诏亲率兵马,进取唐德宗避难的奉天,以姚令言为元帅,张光晟为副帅,浩浩荡荡前去扫除大唐天子。


孰料唐朝国运未终,朱泚兵马猛攻奉天一个多月也未能攻克,反遭唐将里外夹击而落败。此时,唐朝各处援救德宗的兵马也不断向奉天围拢,在这样形势下,朱泚只好下令撤军,返回长安。


他是大唐最受非议的名将,一心效国,为何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04.


第二年,朱泚改国号为汉,这时德宗派出大将李晟、骆元光等人率军反攻长安,朱泚命张光晟率五千精兵驻扎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然而,张光晟见朱泚大势已去,却暗中派人通知李晟,愿重新归降唐朝,李晟表示欢迎。


可张光晟一面接应唐军进取长安,一面却又顾及朱泚对他的恩义,便在长安城破之前,他亲自派出千人护送朱泚出城西奔,随后返回长安,率领余下人等献城投降。


或许正是张光晟对大唐忠心和恩主义气两面都难以割舍的性格,从而导致他后来的残酷结局。


张光晟归降后,因内应破城之功,受到李晟的高度赏识,李晟数次上疏朝廷免去张光晟叛唐之罪,同时经常带他出席庆功宴,奉他为上宾。一时间,张光晟志得意满,自认今后还能继续为国建功立业。


可叹不久,在一次庆功宴上,时任华州节度使的骆元光因十分瞧不起张光晟,便借着酒劲对他言道:“我不愿与反贼同席饮酒!”说完,竟拂袖而去,接着又有数人也托辞离开,这下弄得李晟是好不尴尬。


李晟见同僚都看不起张光晟,感觉众怒难犯,只好派人把他关押起来,等候朝廷的裁决。而德宗在几位权臣的强烈要求下,为了免除后患,最终下达诏书,斩杀叛逆张光晟,以儆效尤!


李晟见事已至此,只能哀叹不已。


午门临刑前,张光晟泪落如雨,他望着刽子手高高举起的鬼头刀,回望平生,不禁仰天大呼:“请将我最后一句话留给世人,‘莫去做,一旦做了就不要罢休’!(一不做,二不休)”言罢,鬼头刀下血溅当场。


纵观张光晟的起伏人生,从义薄云天舍生救主,到国之栋梁,到国家叛贼,再到平叛功臣,最终却又被斩杀,真可谓是一波三折,难以预定。而随着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他的千秋功罪也只能交给后人去评判了。


推荐阅读:

一名瘦弱老将,听闻儿子被围困,单人独骑闯入万人敌阵

他是大唐第一战神,从苦拔海一战成名,结局却如此窝囊

体重300多斤的福王被李自成砍头后炖汤,背后的真相……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大唐   潼关   奉天   灵宝   史记   河东   节度使   叛军   兵变   长安   兵马   京师   非议   朝廷   名将   唐朝   耻辱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