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棣次子,一心想当皇帝,为何最后却被侄子做成烤肉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他是朱棣次子,一心想当皇帝,为何最后却被侄子做成烤肉

撰文:乔西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大明建文四年(1402)发生的那件事,想必朱高煦永远都无法忘记。那一天,打着“靖难”旗号,决心要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的燕王朱棣,在浦子口被朝廷的军队击败。就在他感到筋疲力尽,希望渺茫的时候,上天为他安排的救星及时到来。而这救星,正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


朱高煦带领着大批援军赶到战场,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成功转败为胜。这让燕王大喜过望,极度兴奋之下,他对儿子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这短短的一句话,仿佛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朱高煦的心中,并在若干年后,发芽长大,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这句话首先带来的是希望,那是一种看见理想可能实现的希望。在这种希望的加持下,朱高煦干劲十足,屡立奇功,多次拯救燕王于危难之中。可惜的是,这种希望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朱高煦就意识到,人类口头的承诺多半是靠不住的。那时的燕王已经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大明的天子,所以他自然也面临着所有天子都要面临的问题,那就是确立储君人选。


其实这个问题本不必纠结,因为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早已是名正言顺的燕王世子,如今燕王摇身一变成了皇帝,那燕王世子当然也应该更改身份,成为当朝的皇太子。可偏偏朱棣不想让事情如此顺利,因为在他的心中,次子朱高煦或许是更合适的人选。


原来,长子朱高炽生性不好动,而且身体过于肥胖,甚至影响到了他的行动。与朱高炽相反,次子朱高煦则仪表堂堂,能征善战。这样一来,在戎马半生的朱棣眼中,哪位皇子更能博得他的青睐,似乎不言自明。不过,朱高炽虽然身体欠佳,但绝非一无是处。这位皇长子饱读儒家典籍,为人宅心仁厚,处理起政务得心应手,因而在文官集团中声望很高。


同时,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加分项,那就是他的儿子朱瞻基颇受朱棣的宠爱。在朱棣看来,如果将朱高炽确立为继承人,那大明江山早晚有一天会由朱瞻基来治理,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画面。所以在种种因素的加持下,朱高炽还是成为了皇太子,而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藩国云南。


这个结果对朱高煦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自以为得到父皇的承诺,皇太子的身份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如今看来,自己好像被父皇耍了一顿。他坚决不肯前往云南,并极力请求父皇允许他留在南京。朱棣本就觉得对次子有所亏欠,见他如此坚决,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朱高煦愤愤不平,他举止放纵,行为猖狂,多次在皇帝和太子中间挑拨是非,甚至还自比为唐太宗,不轨的心思丝毫不加以掩饰。永乐十三年(1415),朱棣决定将朱高煦改封到青州,但他依然拒绝前往,甚至还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第二年,忍无可忍的皇帝终于对儿子失去了耐心,他下令严查朱高煦的不轨行为,打算将他废为庶人。还是皇太子念及手足之情,苦苦哀求,才让朱高煦逃过一劫。可是,朱高煦绝不会对自己的大哥感恩戴德,他的野心不允许他这样做。


他是朱棣次子,一心想当皇帝,为何最后却被侄子做成烤肉


#02.


永乐十五年(1417)三月,朱棣终于把朱高煦打发走了,他把这个二儿子封到了山东的乐安州。在那里,朱高煦将进一步筹划自己的谋反大业。也许在他的设想中,乐安州就是曾经的北平府,而他汉王就是下一个燕王。所以当父皇去世,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后,他特意派遣心腹去京中打探消息,意图寻求谋反的最好时机。令他感到兴奋的是,他的哥哥朱高炽在位还不满一年便猝然离世,而皇太子朱瞻基当时尚在南京,需要赶往北京去奔丧。


这对朱高煦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决心在半路设伏,截杀皇太子。可惜朱瞻基吉人自有天相,他一路飞奔,赶在伏兵到达之前就经过了设伏之地。这让朱高煦十分懊恼,却无可奈何,朱瞻基成为大明王朝的新主人已成无法更改的事实。只是这个事实,依旧无法抑制住朱高煦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朱瞻基继位后,对自己的叔叔们一直以礼相待,特别是汉王朱高煦。新皇帝给他的赏赐远超诸王,而且对他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统统批准。谁知道这不但没能让汉王感受到皇恩浩荡,反而让他觉得新皇帝软弱可欺,似乎与当年的建文帝是一路货色。


既然新的“建文帝”占据了皇帝的宝座,那他朱高煦自然要接过谋反的大旗,扮演父皇曾经的角色。大明宣德元年(1426)八月,朱高煦正式起兵造反。他大肆搜刮周边郡县的马匹,扩充自己的实力,同时还模仿朝廷官制,设立五军都督府,并找人来担任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很快,汉王谋反的消息就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朱瞻基起初不忍用兵,他派人对朱高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能及时醒悟,以免铸成大错。可惜朱高煦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野心勃勃,觉得自己兵强马壮,皇帝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在劝说无果之后,朱瞻基采纳了大学士杨荣的建议,决定御驾亲征。这一举动完全出乎朱高煦的预料,他没有想到新皇帝如此有魄力,远非当年的建文帝可比。看来自己这场“翻版靖难之役”的难度,远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简单。想到这一层,朱高煦终于开始恐慌起来。不久,朝廷平叛大军的前锋部队抵达乐安,朱高煦只好硬着头皮迎战。然而让他更为意外的是,在朝廷的军队将乐安城团团围住后,城内早已人心浮动,甚至有人已经打算抓住自己,亲自献给皇帝。朱高煦这才认识到,局势完全没有扭转的可能,只好灰头土脸地缴械投降。


他是朱棣次子,一心想当皇帝,为何最后却被侄子做成烤肉


#03.


朱高煦谋反失败后,朝中大臣都纷纷上书,请求皇帝将他处死。但朱瞻基反复考虑之后,还是不忍心这样做。他只是下令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然后将他们关押在皇城的西安门内。如果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朱高煦的结局还算不错,毕竟在谋反失败后还能保住性命,这在历史上可并不多见。但是,朱高煦偏偏对这个结果不满意,软禁的处罚没能消灭他嚣张的气焰,他依旧狂妄自大,目无君主,还常常大放厥词。


有一天,朱瞻基亲自去探望朱高煦,想看看自己的叔叔现在变成了什么样。结果朱高煦看见皇帝亲临,非但不主动行礼,反而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嚣张样子。看见自己的叔叔依旧顽固不化,朱瞻基十分恼怒,他强忍着怒火没有发作。就当他经过朱高煦的身旁时,朱高煦不知发了什么神经,鬼使神差地伸出自己的腿,把皇帝绊倒在地。这下子,朱瞻基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他命人找来一口重达三百斤的铜缸,将朱高煦牢牢扣住。


然而朱高煦力大无比,三百斤的铜缸也困不住他,他竟然用双手将铜缸顶起。这惊人的一幕让朱瞻基感受到了危险,这位一向对待叔叔十分仁慈的皇帝终于下了狠心,他吩咐人控制住铜缸,并在缸周围点燃成堆的木炭。木炭燃起了炽热的火焰,铜缸里的高温让朱高煦惨叫连连,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嚣张气焰。最终,那个一心梦想成为皇帝的不可一世的汉王朱高煦,在铜缸里被活活烤死。


朱高煦已被封为汉王,如果他安分守己,必定能够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可是他偏偏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这当然也可以说是遗传自他父亲的基因,但朱高煦毕竟不是朱棣,他既没有父亲那样的本事,也并非处在当初“靖难之役”的特殊形势中。更为关键的是,他的对手,也不是软弱可欺,缺乏主见的建文帝,这所有的不同之处加在一起就导致了他那场“翻版靖难之役”几乎不可能成功。尽管兵败遭到软禁,但他依然有着一线生机,可惜他的愚蠢和鲁莽最终彻底将自己送上了绝路。于是,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可怜又可笑的结论:一次拙劣的模仿,竟然让尊贵的大明王爷变成了铜缸里的烤肉。


推荐阅读:

体重300多斤的福王被李自成砍头后炖汤,背后的真相……

他战功赫赫,却惨遭活刮剥皮,人皮还送给其女儿作纪念

伯邑考被做成肉饼给西伯昌吃,姬昌面不改色地连吃了三个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次子   乐安   汉王   史记   大明   皇帝   庶人   世子   燕王   皇太子   长子   侄子   朝廷   烤肉   叔叔   可惜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