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见到就“反感”,为此还曾提出一无礼要求

相传,在黄帝时期,有一位名叫仓颉的史官,他在观察鸟兽足迹的过程当中受到了启发,于是创造了文字。而后“天雨粟,鬼夜哭”,就连上天也担心人们在学会了文字后,放弃农耕而开始经商。

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见到就“反感”,为此还曾提出一无礼要求

自人类出现以来,表达与交流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活动。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依靠口头的语言进行交流。然而,在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之下,口语往往无法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整个人类社会需要一个约定俗成的字符系统,来表达信息和传承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汉字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在如今的专家学者中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等。

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见到就“反感”,为此还曾提出一无礼要求

如今的学术界普遍认为,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古人记事性的图画和刻符,而能够识别并趋于成熟的汉字系统则是我们所熟知的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之所以名为甲骨文,是因为这些文字都镌刻、书写在龟甲与兽骨之上,在社会中广为流传。甲骨文的发现,为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汉字到底遵循着怎样的造字规律呢?又表达着怎样的含义?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法大致可以分为六种,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以及转注。利用“山”、“人”、“火”、“田”等,都是由象形的图案演变而来。中国早期的汉字主要以象形为主,代表着人类最为本能的造字方法,而后才出现形声、会意、假借等多种方法。

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见到就“反感”,为此还曾提出一无礼要求

汉字由中国古代的先民所创造,为人们服务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演变而出现不同的变化,赋予新的含义。很多文字,诞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具有其特殊的含义。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些外国人很难理解汉字中所蕴含的深意。例如在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只要见到就非常的“反感”,甚至还提出在外交文件中一律不得使用这一无礼要求。到底是什么字呢?

在晚清时期,出现过这样的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晚清时期的思想家魏源所提出的倡导向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而达到反制列强的目的。而在这句话中,“夷”就是指的英国等外国国家。也正是这个“夷”字,让外国人反感。

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见到就“反感”,为此还曾提出一无礼要求

在现代汉语当中,“夷”拥有多种含义,作名词具有除草工具的意思,作动词具有消灭、除去的含义,甚至还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平坦。而外国人之所以反感这个汉字,是由于其蕴含的其他意思。

在刘向的《战国策·燕策》当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北蛮夷之鄙人。”在这里,蛮夷指的是位于中原王朝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事实上,夷在我国最早是代表我国古代东方的一些部族,也是中国古代一些王朝对于中原以外各族的一种蔑称。

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见到就“反感”,为此还曾提出一无礼要求

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夷”作为汉字开始泛指一些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到了晚清时期,人们用“夷”来称呼外国或外国人。而在最初,外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不甚了解,并不知道在早期,这个汉字带有贬低和轻视的含义。事实上,在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这一汉字已经成为了一个单纯的称呼代词,并没有其他的特殊含义。

但即使这样,外国人在得知这一汉字的真实含义之后,纷纷表示反感,甚至厌烦,尤其是英国。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并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

中国有一个汉字,外国人见到就“反感”,为此还曾提出一无礼要求

在这些条约当中,清政府对英国的称呼,依旧是“夷”,这让英国代表十分不满,向清朝政府提出抗议,谋求“平等”。最终在《天津条约》当中,列出了这样的条款:“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规定在文件当中一律不得使用“夷”这一汉字。因为当时清政府孱弱不堪,只能签下条约,改外国人的称呼为“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汉字   仓颉   鸦片战争   中国   反感   外国人   形声   造字   象形   晚清   英国   甲骨文   无礼   条约   含义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