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江西泰和位于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居赣江中游,北倚吉安和青原区,西连永新、井冈山和遂川,南与万安接壤,东南与兴国相邻。这里东仰鹅公岭,面朝笔架山,西傍云亭河边府山城遗址。划分乡的依据主要是水系流域,赣江及其几条支流分别流经这6个乡,每个乡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凑的自然地理单元,河道则成为村落联系的自然网络。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王英高将军故里泰和

云亭河畔、笔架山下,风水宝地、人文荟萃。在土地革命时期,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泰和三十都暴动是全国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之一,这里的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其中白云山战斗、老营盘战斗打得更为出色,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如火如荼的红军革命运动中,泰和人民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县内也留下了那一处处弥足珍贵的革命胜迹、旧居、纪念碑亭等,这些无不见证着泰和那永远不朽的红色历史,诉说着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其中,云亭河畔沙村走出的一位开国少将王英高是杰出的一位。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王英高,1913年9月出生,他在16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本县沙村农民协会,历任泰和乡苏维埃政府儿童团书记、少先队队长、乡少共书记、县游击大队事务长,在红军游击队的时期,他参加历次反“围剿”作战,其中发生在他老家泰和的二次战斗最为著名。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白云山战斗旧址

第一次是白云山战斗,是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激烈、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1931年4月,蒋介石重新调兵遣将,纠集20万兵力,再次进犯中央苏区。兵力部署是:十九路军两个师在兴国;五路军的5个师进吉安、吉水、泰和、永丰一带;二十六军2个师进宜黄、乐安地区;3个师驻南丰、广昌;从赣江边一直延伸到建宁,构成了一条800里长的弧形阵线,当时,我英勇的红军在白云山西崖、中洞、伯佐一带全歼敌28师,打死打伤副师长以下官兵4000多人,俘敌4000多人,缴获很多,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的胜利。红军领导人著名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上阕:“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写的就是这次战斗的情景。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老营盘战斗旧址

第二次战斗老营盘战斗,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面对敌人的3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围绕过来,我红军总部指挥3万多红军主力,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泰和一带。就在此时,两广军阀向湖南衡阳进兵,蒋介石急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其中第一、四军团由兴国、高兴圩地区退向泰和、吉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得悉这一消息,当即决定在泰和老营盘地区首歼北退敌军,并部署:红三军和独立第五师抢占老营盘,攻击第五师,截断其退路;其他各军分别钳制附近敌人。深夜,红军按照战斗部署,分别隐蔽进至战斗地点。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拂晓,敌人二个师进入老营盘地区,我红军分左右两路迅速出击,切断敌先头独立旅与其后续部队的联系。接着,在泰和独立团的配合下,从北、南、西三面向该独立旅发起攻击,打到下午2时许,全歼该旅。然后,红军乘势扩大战果,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随后,红军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在泰和的这二次重大胜利的战斗中,已经参加红军队伍的王英高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他先后担任红1军团野战医院第1所指导员、中央军委直辖附属医院政委兼卫生学校政治部主任、第1后方医院政委、军委后勤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地方工作科科长。他的职务虽然是在医院工作,但一直也是勤勤恳恳,做事也是相当负责,他身边的同志们没有一个不说他好的。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他参加红军长征胜利之后,抗日战争爆发,王英高分配到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教导员、政委、抗战军政大学第四大队政治处主任。在当时整个国家就是内忧外患,每天在各个地方都会发生大大小大的武装斗争,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伤员被抬到医院,还有一些路程比较远的就得需要医院将他们安置好。虽然没有在抗战的一线可是王英高每天都有巨大的压力顶在头上,但是他依旧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上,为抗日战争和总部野战医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解放战争期间,王英高就被派到晋察冀军区,先后曾担任了炮兵团的大大小小的职务,是当时华北地区炮兵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他在位期间也曾率军参加了大同、怀来、保定、石家庄等各个战役,为华北炮兵团同样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王英高将军故里

建国以后王英高任川东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及军政治部主任,过了两年时间,王英高被任命为华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后升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期间部队的作战能力明显提高了很多。王英高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部队建设当中,为新一代的装甲兵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1955年,功勋卓著的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王英高将军的夫人刘琳,曾担任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副院长,夫妻共生育五个孩子,三男二女。老两口时时注意不奢侈不浪费。尽管生活比较宽裕,也从不大手大脚。并倾注很大的精力教育子女要生活俭朴,勤俭持家。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他们家中有三件宝。第一件宝是一套修鞋工具。这是将军进城后买的。将军的家有充裕的经济条件给子女们买款式新,质量好的鞋。但他们为了给孩子们做出榜样,老两口总是穿布鞋。买来了新鞋也要先钉上掌再上脚,穿一阵就打上包头,一双布鞋穿几年,一双棉鞋可穿十来年。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第二件宝是缝纫机。将军总是穿一身军便服,脚上一双布鞋,头上端正地戴着一顶军帽。刘副院长和孩子穿的衣服基本上是家里做的。大孩子穿小了,给小的改了穿。大女儿、小女儿都会熟练地拆洗缝补衣服。孩子小的时候,刘副院长总是用手针缝制和缝补衣服。后来工作实在太忙了,才买了一架缝纫机。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第三件宝是一套理发工具。王家兄弟三个,小的时候由将军亲手理发。到了学生时代一律留平头,头发长了就“互相帮助”,从不到理发店去理发。现在老大、老二都先后成了家,小弟弟也快30了,仍然互相理发,因为已经养成了习惯。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他们家虽然有5个孩子,但从来都是一次只买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到最小的孩子穿的时候,早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鞋子也是一样,破了就自己修,要是小了,就给脚小的人穿。新衣服也是很久才会买一件,在他的家中,完全体现了那一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王英高经常对孩子们说:“老一辈流血牺牲打江山,可能有那么一点功劳,但这不是什么可以贴到脸上的金字招牌。前一辈不能给你们留下万贯家产,不能让你们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去享受、挥霍、去当败家子!作为干部子弟更应该有好的品德,有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有健康的体魄。这些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奋斗,艰苦创造,孜孜以求。这比金钱、地位、洋房重要千万倍!”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有这样的家教,孩子们自然很容易成才,将军的五个孩子小时候个个艰苦朴素,忠厚老实、刻苦学习。在学校里都是“三好学生”,到部队都是好战士,好干部。五个孩子先后入了党。他们从不炫耀自己,踏踏实实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没有什么人知道他们是将军的儿女。他们的大女儿王彦彦和二女儿王英英都继承了母亲的事业,而且都在北京卫戍区医院工作。在北京卫戍区全军医务人员考试中,姐妹俩两次都包揽了冠亚军,轰动了全军区。大儿子王倩倩也是物理界高材生,自学成才,成为海军某部研究所的工程师。另外两个儿子王维毅和王维佳,曾共同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会一等奖,都是非常厉害的科技人才。

少将王英高,买1件衣服5个子女穿,3位亲家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

在王英高的辛勤教育下,五个孩子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两个女儿成为医学界的名医,儿子们则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其子女足够优秀,大女儿王彦彦跟徐帅的儿子徐小岩结婚,据说,他们举行婚礼时,竟然没有坐婚车,而是直接坐着公共汽车就去了徐家,可见其简朴的风格。他的二女王英英,嫁给中将徐立清之子;长子,王倩倩,娶上将杨成武之女杨东荣。王英高的三个亲家,一个元帅,一个上将,一个中将,真可谓是强强联手,一时在老家传为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赣江   南丰   建宁   泰和   井冈山   吉安   装甲兵   苏区   营盘   亲家   政委   少将   元帅   军区   上将   红军   中将   将军   子女   衣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