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生物入侵事件,导致中国人口猛烈增长,成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在原生状态下是有一定的地理间隔的,在相同地域的生物虽然没有地理间隔,但是,由于长时间的进化,使得这里的生物维持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处于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当中,因此,在自然状态下,生物与生物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行为,一般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随着人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跨洲、跨大洋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些生物也跟随着人类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新的地域生长,由于这些生物来到了新的地域,没有天敌,于是就疯狂式的蔓延,这就是生态学上所说的“生物入侵”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入侵”事件都是有害的,有的生物虽然疯狂式的蔓延了,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并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是没有绵羊的,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绵羊带到了这里,绵羊是这里的“入侵物种”,绵羊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得与绵羊相关的羊毛、羊乳、羊肉等产业,成为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个重要产业,由于羊的数量非常多,澳大利亚还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一次生物入侵事件,导致中国人口猛烈增长,成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新西兰的绵羊)


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中国也经常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物种的到来,有时候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桉树是澳大利亚的代表性树木,是一种速生林,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引入我国南方地区以后,往往会对当地的原生植物产生抑制作用。


一次生物入侵事件,导致中国人口猛烈增长,成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桉树是澳大利亚树袋熊的食物来源)


有一些外来物种到来之后,在短时间内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从长远来看,依然是有益的,比如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1929年被引入到我国南方地区的湖泊之中,后来成为了我国自然水体中的一个物种,由于小龙虾是具有食用价值的,于是就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小龙虾不仅没有疯狂式的蔓延,排挤同一自然水体中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反而因为人类的捕捞,而不得不进行人工养殖,现在,在夏季,小龙虾与冰镇啤酒似乎成为了平时聚餐的标配。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来物种“入侵”就是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的引入。


一次生物入侵事件,导致中国人口猛烈增长,成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马铃薯又被称为土豆)


甘薯、玉米与马铃薯的引进对我国的农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中国粮食生产和培育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粮食生产和培育的第一次革命是指北宋时期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占城稻是一种高产、早熟、耐旱的水稻,占城稻的引入促进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同时也促进了北宋人口的增长,汉朝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峰值在6000万,唐朝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峰值在8000万,汉唐盛世,人口并未突破1亿,而到了北宋时期,人口则增长到了1.3亿,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人口则进一步达到了2亿,这大概是中国古代以稻、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社会所能支撑的最大的人口数量。


粟、黍、稻、麻、菽(大豆)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被称为五谷,先秦时期,我国的粮食作物主要是以五谷为主,而到了西汉中后期以后,麦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始普及,遂逐渐形成了以粟、麦、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产体系,到了北宋时期,则发展为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我国的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以小麦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作物,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则是以水稻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作物。


一次生物入侵事件,导致中国人口猛烈增长,成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玉米)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平原面积较少,山地、丘陵面积较多,粟、黍、稻、麻、菽、麦这些农作物受到了海拔垂直高度的限制,无法在山地、丘陵地带进行广泛的种植,因此在明朝万历年间以前,中国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是在平原地带以及坡度比较和缓的丘陵地带,甘薯、玉米和马铃薯则可以在山地、丘陵一带种植,马铃薯甚至可以在非常贫瘠的高寒之地种植,而甘薯、玉米则不受地形垂直高度的影响,玉米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始传入我国,番薯和马铃薯(土豆)则稍微晚一些,大概在万历年间传入我国,但是,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并未推动明朝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因为在明末清初之时,这三种作物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玉米、甘薯、马铃薯开始在我国西南各省和东南沿海各省被大规模的推广开来,使得我国南方地区有大量的山地和丘陵被开垦出来,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增长。


一次生物入侵事件,导致中国人口猛烈增长,成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甘薯)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人口一度达到了2亿,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人口下降至1.6亿,然而,到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人口则快速增长,至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中国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4.3亿,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推动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在此之前的汉唐时期,中国还不能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汉朝的人口峰值达到了6000万,而罗马帝国时期的人口曾一度达到了6900万,唐朝的人口峰值达到了8000万,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人口则将为6000万左右,同一时期,南亚地区的人口约为8000万,宋朝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一度达到了1.3亿至1.4亿之间,但是,从北宋初年至明朝初年,人口数量是有变化的,元朝初年,中国的人口约在7500万左右,而明代初年,中国的人口则是在6000万左右,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人口一度达到了2亿,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人口虽然降为了1.6亿,但是,从此以后,中国应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了,到了康乾盛世,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已经变得不可动摇了,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变得不可动摇的时间,恰好也与美洲高产作物引进与推广的时间相吻合,足以说明,美洲高产作物在推动人口增长方面的贡献。


我国南方地区有大量的山地和丘陵被开垦出来,总的来说是有益的,促进了耕地面积的增长,但是,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这些山地、丘陵地带原先是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分布有大量的森林和草地,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被引入以后,大量的山地、丘陵地带得到了开发,与此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对物种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这可能也是玉米、甘薯、马铃薯作为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一种负面影响吧,在清朝以前,我国的南方地区有大量的野生楠木和杉木,楠木和杉木是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的主要木料,然而,到了清朝的时候,我国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损耗十分严重,以致于清朝皇室在我国南方的深山之中已经很难采办到用于修建宫殿的皇木,不过,玉米、甘薯和马铃薯是已经被人类驯化了生物,一般来说,离开了人类的培育,它们在自然界是无法大规模繁衍的,所以,即使是有些玉米、甘薯和马铃薯被遗弃在了野外,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只要我们在坡度比较陡的山地、丘陵地带实施退耕还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明朝   生物   甘薯   澳大利亚   马铃薯   丘陵   物种   山地   绵羊   作物   中国   猛烈   玉米   人口   事件   我国   地区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