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太阳大约是在45.7亿年前形成的,根据现在的科学理论,50亿年以后,太阳将会进入红巨星阶段,当太阳变成红巨星以后,太阳会膨胀,其表面将会达到地球的轨道附近,到那个时候,地球很有可能被太阳吞噬,不过,50亿年以后,人类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了,可以直接利用恒星、行星级别的能源了,到时候,人类会带着地球流浪,在宇宙当中,寻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从这个角度讲,电影《流浪地球》里的故事,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支撑的。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地球与太阳)


不过,在2亿5000多万年前,地球内部就发生了一次生态灾难,称为“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这次灭绝事件,共造成地球上70%的陆地脊椎动物与96%的海洋生物消失,这些生物灭绝之后,地球又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才重新生机盎然。


在地球的历史上,一共发生了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分别是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4.5亿年前至4.4亿年前)、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2亿5000万年前)、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亿年前)、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6500万年前)、全新世灭绝事件(地球在地质年代上,现在正处于全新世)。


这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以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规模最为庞大,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持续了大约6万年,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000万年前的三叠纪,也就是说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之前,恐龙还没有诞生,当时陆地脊椎动物的代表是水龙兽。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水龙兽想象图)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亿500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规模如此庞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呢?科学家在岩层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些证据表明当时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了,地球上出现的最大的昆虫是巨脉蜻蜓,巨脉蜻蜓也称“大尾蜻蜓”,外观与现在的蜻蜓十分类似,但是,体型非常庞大,它的翅膀如果展开,长达75厘米,将近1米长,比现在地球上的大部分的鸟类还要大,现在的地球上为什么没有体型巨大的昆虫呢?因为昆虫的呼吸方式与鸟类、哺乳类动物不一样,昆虫是通过气门进行呼吸,然后将氧气通过体内微小的气管送到身体各个器官,这种通过空气扩散的方式进行呼吸,如果管道比较短,是非常有效率的,但如果管道比较长的话,就没有多少效率,所以,地球上的含氧量决定了昆虫不可能变得很大很大,巨脉蜻蜓生活的年代,地球的氧气含量比现在要多20%左右,到了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气含量减少了,巨脉蜻蜓就灭绝了,与此同时,一些呼吸效能低的动物也灭绝了。


在2亿5000万年前,地球环境的改变,不仅仅是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降低动物呼吸系统携带氧的能力,使得动物的体液呈现出酸性,酸性物质会溶解碳酸钙,绝大多数的动物的骨骼和外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如果动物制造制造钙的能力减弱了,就无法形成坚硬的骨骼和外壳,也就无法生存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时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呢?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非单一的因素,在2亿512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西伯利亚暗色岩火山爆发即发生于此时,西伯利亚暗色岩火山爆发,光是熔岩的面积就高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持续时间可能长达几十万年,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地球上小型火山爆发的情景)


如此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还会破坏地球上的煤层,造成煤的燃烧,煤炭是位于沉积岩中的矿藏,但是在三叠纪早期的各种沉积层中很难找到煤矿,三叠纪早期的岩层普遍缺煤,当时的煤层可能被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破坏了,煤是植物腐烂分解后,转化为泥炭并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和氧,但也含有一些杂质,煤炭的主要杂质之一就是硫化物,因此,2亿5000万年前,煤层的大规模燃烧,不仅释放了热量,而且还释放了硫化物,其中一种硫化物就是硫化氢,过量的硫化氢会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使陆地上的生物暴露在紫外线中,硫化氢对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还能溶于水,海洋生物也未能幸免过量的硫化氢所带来的破坏作用。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地球上的煤矿资源)


全球暖化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持续暖化,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厉害的温室气体,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其实还并不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的,更为直接的原因是甲烷含量的增加,甲烷含量之所以会增加,其实就是火山爆发释放的,陆地温度升高以后,海洋的温度也会升高,海洋温度一升高,甲烷水合物(可燃冰)会汽化。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海底的可燃冰)


随着海洋不断释放甲烷气体,这就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因此,2亿5000万年前的地球,是一个非常炙热的地球,赤道地区的温度可能比现在要高6℃,如果仅仅是高6℃,可能还没有多少关系,然而,当时的地球,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称为“盘古大陆”,这个大陆非常的大,地球上气候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现在要明显得多,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在夏天,海洋的某些地方,海水就像温水一样,再稍微热一点,海水就要烧开了,在这样的温水环境下,生物是无法生存的,而在冬天,陆地的某些地方则异常的寒冷,大型的陆地动物无法适应环境,都灭绝了,只有一些小型的动物,能够在地表的洞穴里生活,才适应了当时的环境。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热量,其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通俗一点讲就是来自于太阳能,而火山爆发则是地球内部释放热量的过程,煤的燃烧则是地球本来储藏的“太阳能”的释放过程。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火山的熔岩)


太阳辐射在最近几亿年时间的尺度里,都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当地球内部停止释放能量,煤层停止燃烧以后,地球最终会冷却下来,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2亿5000万年前,地球的气候是炎热干燥的,海洋里大部分的水也形成了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之中,那么,在后来的长达千万年的时间里,随着地球温度的下降,天空开始下雨,气候变得越来越潮湿,地球慢慢从炎热干燥的状态,变成湿热的状态,那么这场雨究竟下了多久呢?有的科学家认为2亿多年前的这场雨,持续了200万年,科学家是怎么知道这一时期地球下了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呢?因为在这一时期的岩层,显示当时的地球非常的潮湿,世界各地都在下雨。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恐龙生活的年代可能比现在要温暖湿润)


地球慢慢从炎热干燥的状态,变成湿热的状态,也就重新生机盎然,虽然有70%的陆地脊椎动物与96%的海洋生物在大灭绝中消失了,但是,过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地球又变得非常的热闹,恐龙就是在2亿3000万年前诞生的,并在后来的1亿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统治了地球的生物圈,恐龙有大有小,大型的恐龙最长有30多米,小型的恐龙小到只有35厘米长,大型的恐龙身躯如此庞大,如果它们来到现在的地球,是无法生存的,因为现在的气候比当时要干燥、寒冷一些,恐龙生活的年代,气候又湿又热,植物非常的茂盛,所以能够提供大量的食物给食草类的恐龙,否则,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无法养活大型的恐龙的,另外,恐龙是爬行动物,而且是冷血动物,需要经常晒太阳才能保持体温,大型的恐龙要晒多久的太阳,才能使得热量散步到全身呢?其实,当时的恐龙是不需要经常晒太阳的,因为地球上的气候本来就热,正因为气候很温暖,所以,才会有身躯如此庞大的变温动物(冷血动物)。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大型恐龙想象图)


距今6500万年前左右,恐龙灭绝了,当时的地球上发生了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恐龙的灭绝,一般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但是,一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只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其中一个因素,最根本的还是地球的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气候发生变化以后,像恐龙这样的大型的爬行类动物,不再能适应环境了,于是,就慢慢灭绝了,随后,哺乳动物开始繁盛,一些小型的恐龙可能进化为了鸟类,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能够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来调节体温,而不再要依赖外界的温度,更适宜当时地球气候的新变化。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一部分恐龙可能进化为了鸟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历史上,地球上的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只不过有的时候变化的小,而有的时候变化的大,这种变化的尺度当然是以百万年、千万年甚至是亿年为尺度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如果真的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以及硫化物浓度的增加所导致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人类在工业生产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虽然与地质时期火山大爆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容易导致连锁反应,使得地球的暖化速度变快。


地球变暖在夏天的时候,人们也许能体会到,但是到了冬天,我们会发现冬天的天气有时候非常的冷,好像地球并没有变暖,关于全球变暖,我们首先要分清楚气候与天气的区别,短时间的天气变化,并不能断定地球气候到底是变冷还是变热,其次,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地球变暖并不一定会出现炎热的天气,更多的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2亿5000万年前,地球持续变暖,异常干旱,但是在随后的时间里,又出现了持续长达200万年的雨,地球变得异常湿润,持续200万年的于,就是异常气候的出现。


当地球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怎么办?

(地球上的洪水)


如果地球再次出现长达200万年的雨,人类会怎么样呢?如果真的会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人类可以带着地球流浪吗?地球内部在下雨,走到哪里,都会下雨,到时候,想要让这场雨停下来,也许变得非常困难,且不说,下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就算地球下了一场持续1年的雨,人类的生活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持续一个月或者一周的雨,人们的出行都变得很困难了,有的地方甚至还会出现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所以,虽然,现在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暖化存在争议,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应该肆意破坏地球的环境,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目前来讲,还无法与地质年代,地球自身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相提并论,然而,有时候,可能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看似不大的变化,会引起持续的连锁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地球   硫化物   硫化氢   甲烷   鸟类   陆地   蜻蜓   火山   恐龙   气候   含量   年前   人类   太阳   事件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