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水墨画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只用水和墨两种材质作画,用墨色的焦、浓、重、淡、清所产生的丰富变化,看似只有一种颜色却能表达万千世界的千姿多彩。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水墨画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延及明清及近代。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但经典的也只是黑白灰水墨画。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在2018年的时候有一部著名导演的电影《影》就用了水墨风格这种表现形式,正是因为水墨具有这样手法极简,表意极繁的特征,所以张导的电影也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国元素在大力使用。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在电影中,放眼望去,一片黑白灰刻意去退去,颜色鲜艳的低对比度。他好似一副水墨画,画中有的,你能够清晰看到留白之处,凭自己回味。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一开始,在电影宣传方面,也是极力在以水墨画这个作为宣传点,造了很多势,搞了很多噱头,而题材的权谋也是和人性搭边,水墨画的黑白灰将那人性中说不清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表现的淋漓尽致。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但被人说的也是这一点,这部电影有的只是水墨画黑白灰的这一张表面的皮,没有水墨画的骨,并不是真正的水墨画,让题材本就难以捉摸的情节变得更加单调。但无论如何都是想要将中国元素发扬光大。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在山水画史上,凡有巨变,多由皴法所致。皴法是一种用笔墨的方法,专用于描绘山、石的脉络和质感,也以此表现近树主干的皮纹和质地。盛唐王维“始用渲淡,一变构斫之法”。唐代山水自此开始,出现皴法。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廖东才——惯作山林客(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水墨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水墨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郝善勇——观云图(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中国画并不只是宣纸上的点染勾勒,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思想集成最终的表现。意、识、灵齐备,诗、书、画一体,诗为画之意,书为画之骨。


水墨形式的电影《影》,为何不是亮点,而是败笔?

艾平川——访友图(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内容选自“聚镁Art0X”社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聚镁好课 · 深入艺术视界

聚镁Art0X在线教育品牌

精中选精,知艺术所以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水墨   盛唐   皴法   进阶   白灰   气韵   电影   水墨画   中国画   败笔   唐代   中国   题材   元素   亮点   人性   形式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