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喜欢纵情山水,在精致的小桥上、飞流的瀑布旁、潺潺的河流边、奇巧的树木下与远离人世喧嚣的房屋小舍里肆意歌唱……他们在山水的涤濯中,对内在世界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并逐渐达到了一种真正超越物质世界、超越自我、甚至超越“神”的人生境界。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曾德智——山水1(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俗世凡尘,怪不得得古人喜欢激情山水,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山川风景,因为在山水之间可领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胸怀,静看闲云,坐听鸟鸣,世界里只剩下我和山和云和鸟,那真的也不会厌倦。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吴锦川——水墨江南3(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不同的朝代在古人的眼里山水之貌皆不同,我们从宋、明清三代走进那让世人始终魂牵梦绕、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桃花源,去探觅那份久远的悠然娴静和自得其乐……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李成《寒林平野》

这幅图描绘的是萧瑟的隆冬平野景色。近景两株长松亭立,古柏形如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李成注重真实的山水写生,深合透视画理,此画面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整幅画面给人一种空灵而又凄凉之感。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米芾《春山瑞松图》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中,米芾独树一帜。画风被称为“米家山水”、“米氏云山”,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图中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松下有亭,空无一人。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仇英《停琴听阮图》

此幅《停琴听阮图》轴,绢本,青绿设色。溪泉从山涧潺湲而下,穿过溶洞,汇成清澈的小河。山脚长松掩映,花草丛生,士人正对蒲团上,弹琴拨阮于松风涧响之际,若与自然之音交融。传达出一种士人的旷达情怀,令人为之神往。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文征明《兰亭修褉图》

此图描绘东晋永和九的,王羲之、谢安等人在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图中层峦幽涧,茂林修竹,环境清谧,树木、建筑、人物刻画皆极精工,全图于绚烂精微之中不失淡雅之致,是作者青绿山水的代表作。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石涛 水容侵古岸

石涛身世坎坷。作为明室后裔,他在明灭亡时由侍官带出宫廷,出家为僧。成年后游方海内,寻访名师,结交名士。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八大山人的山水,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润明洁,朱耷干擦而能滋润明洁。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有评论说:八大山人山水,看似怪异、荒率、粗糙,多类似恃才放旷、初学之作,然细品之,则似见黄公望之繁茂;董香光之清净;倪云林之简远。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雨石——湖山一亭中(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如诗般的江南风光、如歌般的田园生活,不只令现今的都会人心生向往,有些目的地,用不同的方式到达,和不同的人结伴,在不同的年纪里成行,入眼的景色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在有限的时间还是多看看这美好的山水吧。


历代名家笔下的桃花源,揭秘那些古人,为何喜欢寄情山水?

内容选自“聚镁Art0X”社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聚镁好课 · 深入艺术视界

聚镁Art0X在线教育品牌

精中选精,知艺术所以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茂林修竹   米芾   旷达   山阴   王羲之   兰亭   桃花源   古人   山水   明洁   士人   青绿   山人   江南   滋润   笔下   历代   名家   景色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