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火的发现,改变人类祖先饮血茹毛的饮食习惯。时至今日,人类仍留存着对“生食”喜爱的原始记忆,对各类海鲜刺身更是欲罢不能。那么为什么制作刺身一定要使用海鲜,而不用河鲜呢?

说到吃生鱼片,刺身,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日料,但实际上吃生鱼片的传统在中国古来有之。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广陵太守陈登,就对生鱼片情有独钟。不过陈登所吃的生鱼片是用河鱼制作的,生食导致体内积聚了大量的寄生虫,多亏华佗医术高超才救回性命。此后陈登忌口了一段时间,但终究抵挡不住生鱼片的诱惑,再次肆无忌惮地吃起来,三年后发病而亡。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寄生虫,大家也不用谈及色变。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身上都有。当然海水鱼是否被寄生虫感染不是重点,食客们最关心,我吃的食物安不安全?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介绍一对专业术语:中间宿主和最终宿主。海水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它们中的一些将海鱼作为最终宿主,一些的目标则是海洋哺乳动物,那么海鱼降级为中间宿主。寄生虫通过食物链间的传递,完成整个生命的循环。同为哺乳动物的人类,自然也有被感染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要数海兽胃线虫(Anisakis)。

海兽胃线虫(アニサキス),又称异尖线虫,属于线虫寄生虫,和“知名度”更高的蛔虫,是同目不同科的“兄弟”。异尖线虫的虫卵在海水中孵化为幼虫,被第一中间宿主(甲壳类)摄入;通过食物链,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头足类、海鱼)的体腔或肌肉;最后附着在最终宿主(如鲸豚、海豹、海狮等)的消化道黏膜上,发育为成虫并完成交配,虫卵随海兽粪便排入海水。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鲑鱼、鲔鱼、鲭鱼、鲷鱼、带鱼、鲱鱼、鳕鱼、乌贼等,近海鱼类普遍(90%以上)会感染这种异尖线虫,它们主要寄生于鱼内脏周边,在鱼肌肉中的数量有限且通常肉眼可见,料理鱼生时师傅也会主动帮你剔除,能吃到算你中头彩。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海水鱼能够生吃,还另有科学的解释,就是渗透压原理。水分子总是由高浓度往低浓度渗透,而海水的浓度与淡水的浓度差别很大,海洋生物与淡水生物都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彼此“不来往”。海洋生物无法在淡水中生存,同样的,淡水生物也无法在海水中存活。所以海水鱼身上的寄生虫,是无法在人体内长期存活的,即便侥幸活下来,也没办法发育成成虫,对人体健康损害有限。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河鲜寄生虫更凶险

因为河鲜寄生虫已进化适应陆地环境,能以人类为最终宿主并完成生活史。它们能穿透消化道进入腹腔,游走寄生在肺部、肝脏、脑部、脊髓等其它重要部位,造成严重的机械性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譬如大名鼎鼎的有肺吸虫、管圆线虫、裂头蚴等。所以,一切淡水水产都不建议生食(更禁食毛蚶、银蚶、呛虾),水生植物(荸荠、菱角、茭白)生食前也应仔细清洗,并去除表皮。

芥末杀菌除虫管用吗?

芥末、姜汁、蒜泥、醋、酱油、烧酒,这些调味料能杀灭异尖线虫吗?据相关实验显示:异尖线虫幼虫能在50度的白酒浸泡下,存活至少15分钟;能在酱油中存活10小时;能在食醋中存活100小时;能在人工胃液环境中生活10天;对山葵、姜汁、蒜汁同样十分耐受。就算芥末汁能100%杀死尖线虫的幼虫,但你能口含15分钟吗?然而人体口腔和消化道的极端环境,对异尖线虫来说毫无压力,细嚼慢咽对它们就像是在挠痒痒。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除了高温烹熟,杀灭异尖线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低温急冻处理。美国食药监局(FDA)规定生食鱼肉需在-35℃下急冻15小时或-20℃下急冻一周,这样几乎能够杀灭所有寄生虫;欧盟的标准则是在-20℃下冷冻24小时以上。口感肯定会受影响,但至少保证了食用安全。任何海鱼捕捞上岸后,未经冷冻就直接切片食用,都是不安全、要冒风险的。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海鱼消费大国日本,虽然厚生劳动省建议对海鱼,采用-20℃下冷冻24小时的处理手法。但出于对鱼肉极致口感的追求,并未强制规定市售鱼生必须急冻处理。日本人对于野生鲑鱼、鲣鱼、鲭鱼、多线鱼等极易感染异尖线虫的海鱼,多数采取醋渍、炙烤的烹饪方式,而非直接生吃。

生食并不比烹饪更健康。适当的烹调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可杀死寄生虫和有危害的微生物,可消除很多天然有害物质,还能帮助减少一些农药残留。老祖宗那么辛苦地钻木取火,并不只是为了给你点炮仗玩得……

往期文章:

美国国税局,美国人惹不起,也躲不起

为什么海鲜能生食,河鲜却不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河鲜   鱼生   海兽   线虫   幼虫   海鱼   宿主   生鱼片   消化道   芥末   寄生虫   浓度   淡水   海鲜   海水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