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这是两千年前就讨论的问题

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古国,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书籍。随着国学热的推动,一批启蒙古籍逐渐被人们熟悉,奠定了人们对国学的热爱。书籍是活着的历史再现,我们要说的这本书叫《盐铁论》,是一部对话体书籍。该书内容由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这是发生在西汉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刘弗陵)时期的一场朝野之间的大辩论,目的是讨论当时的民间疾苦,并试图寻找一个良策。

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这是两千年前就讨论的问题

盐铁论

首先要了解这场辩论的大背景:汉武帝时为了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不得不采取掌握全国经济命脉的政策,而支持他的执政方针。便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均输、平准就是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相关衙门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以上政策的实施,为汉武帝的霸业带来了坚定的后盾和支持。

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这是两千年前就讨论的问题

汉武帝剧照


另一方面,朝廷施行这样的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也奠立了雄厚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此类措施,却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百姓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难。尤其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地方衙门的权力日增;使以上诸多经济措施变成了“与民争利”的现象。同时这些措施,剥夺了地方诸侯及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势必引起这一群体的强烈不满。于是在汉武帝死后,之前所实施的经济措施,受到了强烈攻击。关于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一类的经济问题的讨论的焦点就是“藏富于国(只是让王朝富强,与民争利)”,还是“藏富于民(使百姓真正的都富强)”。

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这是两千年前就讨论的问题

汉昭帝剧照


以上是简单地介绍一下《盐铁论》,当然,由于辩论的激烈,讨论不断升级,论点文字语言名言警句频出。除经济类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教化等一系列方面。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大讨论。盐铁会议发生在公元前81年,双方参加辩论的人物分别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主的朝堂一方,和以贤良文学(有德之士和儒生)为主的民间一方。开篇就是直接说明会议目的“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这是两千年前就讨论的问题

桑弘羊剧照


儒生首先发言,直接从治国之道发难:听说治理百姓的方法,应该是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基础。不要过分强调财利,而应该以仁义为主;更不要宣扬引导人们追求财利。这样人性的教化才能恢复,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

原文: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接着话题一转,直接说到眼下的社会风气,就是因为施行了盐铁官营(垄断)、酒类专卖、还有直接介入市场的流通销售,形成了与民争利的现象。破坏了人们忠厚的品质,才形成了现在贪婪卑劣的风气。因此现在务农、老实本分的少了,追求财利的人非常多。

原文: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这是两千年前就讨论的问题

古代制盐

当然,儒生并不是只指出问题所在,也给出解决方法。儒生说“追求外表华丽的表面工作,就会使本质衰败。而人类生存的本质是务农,解决温饱;工商业发展必然农业衰落”。儒生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他们认为,大力发展工商业带来的财利,形成财富差距,必然使百姓产生攀比心理而追求奢侈。夯实农业基础,百姓就会诚实朴素;百姓只要变得诚朴,安分务农,所得到的家资,基本上都够用。百姓之所以饥寒穷困,更多的是奢侈攀比带来的。所以儒生的观点是广利农业,即大力发展农业

原文: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质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盐铁论集解(套装全二册)(子海精华编) ¥230 购买

大家对于儒生的发言有何感想,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官营   与民争利   平准   王朝   儒生   汉武帝   工商业   西汉   酒类   剧照   千年   措施   百姓   政策   农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