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小时候,我们写作文写道: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长大后,父母希望我做个大学老师。后来我才知道这俩其实是一件事,就是走上科研道路。

你以为搞科研的人是这样,硕士到博士,博士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走上人生巅峰,那你就错了,升级打怪,一个都不能少。科研是座围城,局外人觉得高大上,局中人觉得前途迷茫,不知道是不是走上这条苦行路,就要一生玄秘搞科研。 现在我们就跟随这段西瓜视频了解从博士到院士科研这条路的心路历程。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很多人觉得读到博士都是天才,人中龙凤,但其实博士是处在科研金字塔的底层,读博最关键的就是选导师,这直接决定了你读博的幸福指数。

"选导师就跟找对象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对象大不了分手,导师选定了就是四五年的爱恨情仇。"西瓜视频创作人如是说。

导师主要分四种,云游四海的圈内大佬,007的青年才俊,善解人意的良师益友,隐形富豪。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 圈内大佬型导师

SCI百篇,人脉广泛。好处是以后行走江湖导师的名字就是你的通行证,你的文章都会更容易发表。 坏处是一年到头你可能见不到导师几面,而且组里一般学生很多,你要是太菜可能读了三年,老师叫不出你名字,如果你想一辈子吃科研这种饭,那可以投入大佬门下。

· 青年才俊型导师

精力旺盛,年少有为,好处是跟着他们发文章快,坏处是半夜邮件,周末组会,早晚打卡,这些会是你人生的常态。

如果你愿意吃苦出成果,你可以选择青年才俊型,倒是许多大佬门下也是由青年才俊作为小老板。

· 良师益友行导师

无欲无求平安喜乐,这类导师愿意手把手带你做实验,善解人意,压力小,毕业的时候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潇洒转行,他都会微笑着给你最真诚的祝福。

· 隐形富豪型导师

表面上是大学教授,其实是开公司的土豪,你可能被"散养",做实验全凭自觉,但好处是经费充足,毕业后可以直接去导师公司搬砖。

当然了导师的类型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面分享出你导师的风格。


"选导师前一定要想清楚你自己有几斤几两,挑着合适的导师。不过我师兄和我说过,许多老师会在组里招一个菜鸡,不追求学术成果,主要用来给其他博士生信心。虽然我在我们组里面没有发现有这么一个人,但大家要小心,不要成为那个人。" 西瓜视频创作人分享——"自我评估很重要"

博士打怪升级的方式就是发表论文,一篇论文的发表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程序员996就怨声载道,博士生经常8017好吗?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统计表明我国的博士发论文战斗力世界瞩目,近几年来自中国的论文爆炸式增长,这是因为中国科研水平提高了,博士扩招了……但是博士论文不是你想法就可以发的,要掉多少头发,要跑多少次实验室……

博士后面还有什么更高的学历呢?

很多人说博士后。不对,博士是最高学历,博士后更像一份工作,有1万多的月薪和北京户口的。如果你在博后期间攒到了足够的学术成果,你就可以进入高校成为一名青年教师,大学老师的起点,要给本科生上课,还要发文章,同龄人早已买房结婚生子,其乐融融,青年教师们却有比博士更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每个优秀青年教师都希望更多的论文,招更多学生,成为学术巨匠,但没项目何从谈起。项目、也就是是钱难倒英雄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已经比中彩票还难了,尤其很多高校实行先考核再申请,通过职称晋升考核,考核通过成为副教授,考核不过可能你就得走人。

如果青年教师实力够强,可以在学术道路上升级称号,成为一名"四青",那就康庄大道了。 "四青"分别是:青千、青拔、青长、优青。学术界把这些名号称为"帽子",戴上"帽子"就有真金白银的科研经费,济济一堂的硕、博弟子,学术从此顺风顺水,要是没有一顶"帽子",就只能继续奋斗了。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那么这么好的帽子有多难?

2019年硕士毕业生54.4万人,博士毕业生6.1万人,而每年的"四青"人才总共评出1600人,而且"四青"申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你读完博后都30出头了,只能跟时间赛跑,拼不上"四青"青年也就不再是青年了。

再上一层还能戴上更强的帽子——杰青、长江、千人。这些"帽子"的申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所以学术圈常常把45岁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很多老师45岁前干劲十足,45岁后立地成佛。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再往上一层,你一般只是听说过他们——院士,他们处于科研圈的云深之处,院士是两年一评,一次评100多人,有意思的是只有院士有资格提名别人当院士,而院士又倾向于提名本单位的人当院士,这导致有时候一个单位只有有院士才能有院士,形成了院士的递"归效应"。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了解了这些"帽子",有人问:学术圈刀光剑影,我只发论文,两耳不管窗外事行不行?答案是:恐怕不可以。科研是要烧经费、烧头发的,有"帽子"才能有钱、有人、有成果。实现正向循环。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佛系法科研,全系都没钱,谁也不努力,明年就倒闭,这也导致科研圈内卷严重。科研是在探索未知,有时候要十年磨一剑,论文数量与个人利益挂钩,就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甚至学术不端。当然这也有它的道理,你反思一下,如果真的放开让你10年磨一剑,我估计你会先玩9年手机。 西瓜视频创作人打趣道。

从博士到院士,西瓜视频带你:几分钟看清科研人员升级之路

最终,还是希望我们伟大的科研人员在科研路上不忘初心,毕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涨知识、新技能,请点击西瓜视频创作人主页:毕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院士   西瓜   大佬   博士   创作人   才俊   视频   青年教师   导师   帽子   科研   学术   老师   青年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