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丨魅力西班牙之行——序曲

按:下面的西班牙旅游笔记,是在几个月前写的,一直封存在电脑里。

冬天来到的时候,打开电脑重读文字,突然产生了对于夏天西班牙的强烈怀念。

尽管今年夏天和家人在西班牙只待了短短的一个星期,但这些文字,记录了我当时的心情和感悟,算是在匆匆的时光中留下的一点痕迹,今天拿出来分享一下,算是我对于已经逝去的时光的一种纪念。

1

走向西班牙

去西班牙之前,我对西班牙的了解并不多,只有一点粗浅的历史知识。本来想出发前好好研究一下西班牙,但工作实在太忙。直到出发那天,才匆匆忙忙把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和李元馥的《漫画西班牙》收入囊中。

飞到马德里的航程,接近12个小时。我们是28日凌晨0点55分,乘坐国航的CA907航班,飞往马德里。在飞机上,除了睡觉,醒来后就一路阅读《西班牙旅行笔记》。这本书几年前就买在家里了,但从来没有读过。如果没有环境和契机,有些书你是不会去读的。现在要去西班牙,这本书就变成了必读书。

我们一生中,有些地方离开你很远,远到了和你的一辈子好像没有任何关系。但一个念头的出现,这些地方又变成了你生命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会成为你以后岁月里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人的意念决定了人的生活内容,也决定了人在世界上行走的脚步。

《西班牙旅行笔记》写得挺好,文笔流畅,把现场和历史结合起来,对于西班牙的历史和人物进行有情感、有理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分析,通篇35万字,没有累赘和拖沓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林达对于西班牙的研究是下了功夫的。尤其是写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西班牙内战和西班牙内战后如何走向民主制度下的君主立宪制的那些部分,分析深刻,鞭辟入里,从某种角度对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启示作用。我在飞机上和下飞机后第一天旅游的零碎时间里,就把这本书一字不落,认真读完了。

老俞闲话丨魅力西班牙之行——序曲

读完《笔记》后,又开始读李元馥的《漫画西班牙》。我很喜欢李元馥的漫画系列。对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漫画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梳理,让人在兴趣盎然之中,不知不觉了解一个国家的来龙去脉。通过漫画这样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把严肃的历史知识生动展现出来,李是难得的多才多艺的人才。

这本《漫画西班牙》,从西班牙的斗牛写起,分析了西班牙人的性格特征、文化习俗、历史沿革,整本书把西班牙的历史饱满地串了起来。从新石器时代的西班牙壁画讲起,一路讲了罗马时期、西哥特时期、伊斯兰摩尔人时期、天主教光复时期、大航海时期、拿破仑统治时期、第二共和国时期、西班牙内战时期、弗朗哥独裁时期、以及现在君主立宪制下的民主政治时期的西班牙。讲述了西班牙的王位之争、地区之争、宗教之争、思想之争和体制之争。读完这两本关于西班牙的书,西班牙作为一个国家有血有肉的形象,基本就豁然眼前了。对于一般的旅游者,读完这两本书,旅游西班牙的知识就基本够了。

老俞闲话丨魅力西班牙之行——序曲

我们的飞机于马德里时间早上6点半落地。此时东方的天空才微微泛红。我很奇怪和北京同一纬度的马德里,为什么早上天亮得这么晚。同样的时间在北京,早就阳光灿烂了。后来才知道,西班牙为了和欧洲保持在同一个时区,故意往前提早了一个小时,按照实际时区,应该是早上5点多才对。

因为这一原因,西班牙人的作息习惯和其他国家又有点不同。他们午饭要到1点多才吃,由于中午天气很热,吃完饭还要午睡。午睡时间是两点到四点,这个期间很多商店都关门,在路上不能大声喧哗。晚饭要到8点以后才吃,通常会吃到10点。年轻人在酒吧玩到晚上12点是家常便饭。这让我想起了新疆新疆因为要按照北京时间,所以夏天晚上10点钟天才黑,晚饭一般都要到9点之后才开始吃。

出关很顺利。西班牙欢迎全世界人民来旅游,一年游客多达五千万人次以上。来接我们的导游叫黄中振,1米80以上的小伙子。几句话一聊,就发现是个很开朗乐观的人,13岁从厦门随父母来西班牙,在西班牙读中学,上大学,西班牙语讲得极好,中文表达水平也极棒,在西班牙文化浸染下,浑身已经散发出了西班牙小伙子特有的帅气潇洒。聊起西班牙历史,知识丰富,思路清晰。遇到一个让人开心放松的导游很不容易,他将一路陪我们走五六个地方,预料在他的安排下,会是不错的一段旅程。

2

赛哥维亚

和导游寒暄认识之后,我就提出了要修改行程。原来的安排,是到达的当天看马德里的皇宫和皇家马德里足球队的主场帕纳乌球场。这样的安排实在不够紧凑。我和导游说能否先去赛哥维亚(Segovia),那是离开马德里70公里左右的一座古城,有著名的罗马高架引水渠。导游爽快地答应了,带着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向赛哥维亚出发。

红色的阳光洒在西班牙起伏的原野上,黄色的草地和远方的山峦,孕育着西班牙的野性和奔放。经过一夜的飞行,我们从狭小的机舱,一下子来到了风情万种的大地,穿越在充满故事和传奇的一望无际的原野,来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赛哥维亚。

到达赛哥维亚,才早上8点多。整个小镇还沉浸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阳光已经洒在小镇上。小镇的屋顶都是红色的瓦,墙面大多是白色或者淡黄色,门楣和窗框上有着各种形状的几何图案,一看就是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留下的影响。

阿拉伯摩尔人从八世纪到十五世纪,统治了利比里亚半岛的很多地区,接近八百年,所以不管后来天主教如何想方设法磨灭伊斯兰文化的印记,但有些东西,包括建筑风格和行为习惯等,早已融入了半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变成了利比里亚半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几乎成了魅力西班牙的代名词。但古代的安达卢西亚,实际上是伊斯兰教统治最核心的地区。

从赛哥维亚往北,就进入了西班牙北部山区。当初信仰天主教的西哥特人,就是被摩尔人一直赶到了山里面。摩尔人觉得最好的地区已经拿到手,就没有乘胜追击,给山里的天主教信徒们留了一条生路。没有想到天主教徒们在山里面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几百年后开始反攻。后来的摩尔人,和他们的祖先相比,战斗力已经大大削弱,而且内部斗争不断,分裂成一个个的小王国。天主教的国王和骑士们,步步为营,一个一个山头占领,然后建设城堡加以巩固,再占领新的山头和地区。在今天的西班牙北部地区,你依然可以看到城堡在很多山头上,星罗棋布,可以想象当初围绕这片土地所进行的激烈战斗。

老俞闲话丨魅力西班牙之行——序曲

赛哥维亚,就处在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战斗的最前沿。被摩尔人占领很长时间之后,又被天主教夺回来,来回争夺了无数次。小镇中坚固的城墙,无声地诉说着当初进攻和防守的艰难。

今天的赛哥维亚,早已远离战争,在阳光中多了一份明媚和安静。两千年的历史,已经浓缩成一种深沉和超脱。早上的空气依然有点凌厉,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我们赶紧穿上夹克。出来前查西班牙的温度,都是最高35度左右,所以也没有带厚衣服。其实西班牙有点半高原气候,阳光出来后,天气会很热,空气透明度也很高,紫外线很强烈。但晚上会退回到十几度,非常凉爽舒适,睡觉基本上不用开空调,和中国蒙古高原的气候差不多。

在古罗马时期,赛哥维亚是罗马人镇守伊比利亚半岛的重要基地。罗马人每征服一个地方,都会把那个地方当作永久的家园来建设。所以他们在赛哥维亚,也修建了很坚固的城池,还从十几公里外的山上,架上引水渠,一直把水引到城市里面。

当然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西罗马帝国在五世纪的时候就在哥特人的入侵下灭亡了。小镇上的古罗马建筑,也被后代的建筑覆盖,不见了踪影。但其中的一段引水渠,一直留到了今天,有几百米长,高达30米,都是由大石头垒起来,没用任何粘合剂,看上去十分雄伟壮观。

这段引水渠能够留到今天没被破坏,主要还是它的引水功能,一直用到了十八世纪。因为有用,所以不管什么群体占领赛哥维亚,都对引水渠加以保护。这是公元一世纪的杰作,到现在基本完好无损。古罗马的工程能力极高,修路架桥造引水渠,是他们最能耐的事情,很像今天的中国,修路架桥的能力已经领先世界很多。这段引水渠,今天吸引了全世界很多人来参观。我是带着一种崇敬的心理来仰视的。

对于罗马帝国,我内心有浓厚的敬意,尤其在读了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两大部著作之后。面对大自然,人类一方面是渺小的,另一方面,人类从来就没有渺小过。也许帝国确实没法永恒,但人类的思想和能力却代代相传。这段引水渠,留下的是罗马帝国一段永恒的精神。

老俞闲话丨魅力西班牙之行——序曲

在小镇徜徉了一个小时。小镇的街道干净宁静,沐浴在早上温馨的阳光中。小镇中央的广场,四面围着教堂和商店。今天是星期六,很多商店还没有开门。广场上的白色哥特式大教堂,显得富丽堂皇。后来在西班牙走了更多的地方,发现西班牙随处都有教堂。只要是个小镇,就有一个教堂,而且不是那种简单朴素的新教教堂,都是宏伟庄严的天主教教堂。

天主教讲究教堂的富丽堂皇,从建筑外观的宏伟到内部装饰的华丽,彩色玻璃、雕塑绘画、镀金塑银,进入教堂给人一种威严和震慑的感觉。西班牙是几乎纯粹的天主教国家。其他宗教和信仰,在十五世纪开始的宗教裁判的打压下,几乎消失殆尽。赛哥维亚的这个教堂,因为还没有开门,我们没能走进去。后来到达每一个城市,当地的大教堂我们进去参观,都有令人震惊的宏大感受。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西班牙   利比里亚   古罗马   伊斯兰   天主教   马德里   罗马帝国   序曲   闲话   教堂   小镇   早上   时期   魅力   漫画   地区   地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