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开课丨9-8新时代变革:以科技为驱动力

第九讲 回归本质

1

浑水公司攻击:新东方的应对策略

2

试错:盲目营销和开校区不是做培训的好方法

3

屁股决定脑袋:新东方考核机制的变革

4

互联网时代:新东方的迷茫与探索

5

坚持教学产品和教学质量,新东方的再次崛起

6

重视教学管理部,发挥总裁办公会作用

7

情怀和人文精神是新东方企业文化的核心

8

新时代变革:以科技为驱动力

讲完了情怀以后,我们再来讲另外一个要点,叫做以“科技为驱动力,新时代新东方的变革”。

科技是改变世界的最重大的力量。在过去的几万年,世界的发展都是平的,从生产力到生产水平到生产关系,基本上都没什么改变。但是你看这个几万年的曲线的话,在最后一点点的时候,我们人类发展的曲线、人类财富的增加速度、人类创造力的发展速度,是呈直线上升的。这是以工业革命为开始,蒸汽机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后来电的发明和应用,还有其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人类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今天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能够过上相对和平的、富裕的生活,而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财富,它最核心的驱动力就是科技。今天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革命,可以看作是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的科学革命。科学革命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思维的改变,也包括了行为习惯的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我们做事情的方式的改变。

所以,科技作为驱动力,改变了任何一个产业,也改变了世界上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实际上,中国在古代的时候对科技并不是那么重视的。这点很像新东方,新东方过去一直就是重视人文胜过科技的状态。

到今天为止,中国的落后——其实这一次美国跟中国的贸易战,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实力,离美国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个原因就是中国对于科技不是那么重视,而中国的组织结构、行政体系结构也没有把科技的发展放到首位。经济结构中,也常常因为不完整的市场化结构体系,而导致科技研发受到了一部分的影响。

比如说,中国的过去是重人文、轻科技。我们看中国所有的朝代、所有的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中国所有的文人的骄傲,是以会写诗、会写散文为骄傲,即使只会写小说都会受到贬低。比如说,曹雪芹在古代中国文人中,其实就排不上地位,为什么呢?他写的是小说。所以中国文人这种顽固的传统,导致了对科技的不重视,所谓“奇技淫巧”这个词,变成了对科技的一种形容。

老俞开课丨9-8新时代变革:以科技为驱动力

在中国的体制结构中,中国是重权力、轻多元。也就是说中国整个的结构,是上下的结构,从皇帝开始到政府官员、到地方乡绅、到贫困家庭、到普通老百姓,这样的结构一级压一级,每一级都认为下一级应该老老实实地服从于上一级。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重权力就导致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发挥能力得不到提升,而且有着明显的轻视。

比如说,中国古代对于从商的人有着明显的轻视,做科学发明的人的社会地位也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所以对于人的多元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是完全不重视的。这种不重视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尽管有些科技发明在中国是比较早的,比如说四大发明。火药给中国带来的就是烟火,不是用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但是到了西方,就变成了火药、枪炮,最后通过枪炮就撬开了世界的大门,带来了西方世界的迅速发展。所以中国的落后,其实是从来没有把科技作为中国社会的驱动力来对待的一个结果。

但是当今时代,中国对科技也非常重视了。当今世界的一切都是和科技相关的,中国有一个词叫做“以梦为马”,就是把梦想作为自己的马,往前奔跑。如果用科技来形容的话,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想要真正发展的话,必须以科技为马来发展。新东方也不例外。

那科技跟人文到底是不是矛盾的呢?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人文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内核,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写小说,这是他的人文内核。但是他写小说,可以用毛笔写,可以用钢笔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现在甚至可以用语音转化成文字的方式来写。如果这个人文思泉涌的话,哪种写作方式最快呢?毫无疑问是语音输入转换成文字,或者至少用电脑打字,如果他打字速度足够快的话。我认识的一些作家,他们已经很少有人用笔在写小说或者写文章了。这就是什么呢?你传播的内容和精神内核可以是不变的,但传播的手段是与时俱进的。

在教育领域也是一模一样的。教育转播的精神内核——学生的全面成长、人品人格的提升、个性的全面发展,这种品格的提升,其内核可以是不变的,但传播的手段是可以改变的。我刚才说过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相传的手段,可以通过文字的手段、通过印刷的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的手段,今天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人工智能的手段。各种传播手段的变化,是跟科技相结合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东方坚守自己的精神内核,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件事情是不会变的。比如说,新东方教育理念中的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这些都不会变。但是所形成的产品,对于产品的组合、产品的重新设计、产品的传播手段,是可以和科技密切结合的。

我相信未来新东方的发展道路,甚至是新东方的唯一道路和必经之路,就是“科技+教育”,这样才能够完成新东方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梦想。为了形成“科技+教育”的发展,光喊口号是不管用的,必须在资源、结构和人才配置上进行调整。

比如说,原来的总裁办公会,是新东方的核心决策机构,里面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文科生。最开始的时候,核心人员王强、徐小平、俞敏洪、包凡一,基本上都是北大英语系毕业的,思维上是文科的单一性。后来新东方总裁办公会加入的周成刚老师、陈向东老师、沙云龙老师,他们也都是文科毕业的。沙老师搞法律的,陈向东搞经济的,周成刚跟我一样,也是搞外语的。你会发现在科技布局上,新东方的落后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今天的新东方总裁办公会,已经是文科一半,理工科一半了。比如说,周成刚老师依然是文科的,但是现在进来的吴强老师是西安交大计算机工程毕业的、徐建老师是美国大学计算机工程毕业的。现在还有更加年轻的进入集团总公司工作的,比如说孙东旭老师,也是南开大学计算机工程毕业的。他们都进入了核心决策层,形成了理科思维、工科思维和文科思维的平衡。从人才布局上面,新东方已经开始对科技重视起来,而且包括中层的管理者,新东方也开始寻找有理工科背景的人一起来参与、一起来共同发展。

所以在走向科技和教育结合的方面,新东方依然在路上。这个路上我们要把握住两个要素。第一要素,保留本质、保持本质。这个本质就是新东方一切以教学质量、以教学素质为核心的的本质,绝不偏离。第二要素,洗心革面。为什么要保持本质还洗心革面呢?就是原来新东方对于科技应用教育的不重视,以及新东方变革本身的速度缓慢,必须彻底调整过来,把科技和变革变成新东方最核心的下一代生产力,以及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驱动力。

这就是我要讲的主题,叫做以科技为驱动力来推动新东方新时代的变革。刚才我们总共讲了八个小话题,我们就把第九讲的话题“回归本质”讲完了。非常感谢朋友们的聆听,下次我们来讲第十讲,今天第九讲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7月-9月,“老俞闲话”将在80天的时间里,连载《蛋壳来了》APP上的“新东方成长历程”音频课程和由此出版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文字内容。

老俞开课丨9-8新时代变革:以科技为驱动力老俞开课丨9-8新时代变革:以科技为驱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驱动力   新东方   科技   美国   中国   内核   公会   本质   人文   思维   手段   重视   核心   结构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