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从羊皮卷到谷登堡 | 中世纪晚期的知识传播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在谷登堡发明印刷术以前,欧洲的知识传播模式已经延续了许多个世纪。

自从加洛林王朝以后,欧洲人的书写材料就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那个识字率极低、知识尚属奢侈品的中世纪,书写材料几乎决定了知识传播的效率,以至于羊皮卷本身,就成了中世纪欧洲知识传统的象征。

书籍诞生前的“书籍”

这里的第一个书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图书,第二个加引号的书籍是指形态迥异但本质依旧是书的中世纪图书。

我们不能以形态的不同就否定事物的本质,书写材料虽然很微观,但却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极佳范例。

从书写材料本身能够看出经贸往来、物产交换,还包括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书写的载体——比如字体、装饰画、颜料、墨水等等表象之后,都隐藏着一部丰富生动的文化史。

虽然羊皮纸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最重要象征,但是羊皮纸的大规模使用历史并不算长,至少从加洛林王朝开始。

在中世纪早期应用更广泛的是从古典世界继承而来的纸草书“papyrus”,这个词就是英语的“paper”、法语和德语的“papier”的最早形式。

由此可见纸草的使用历史相当之早,它甚至在各民族方言形成之前就很常见。

纸草开始被羊皮纸取代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事,这与纸草的产地和伊斯兰教的兴起相关。

纸草主要产自于埃及,因此中世纪早期纸草依赖于地中海商路的畅通。

7世纪以后伊斯兰世界兴起,到8世纪已经使地中海世界一分为二,商路被阻断导致纸草的来源逐渐枯竭。

至8世纪中叶已经淡出了书写领域,仅仅作为文献载体而存在。

羊皮纸的使用一方面归因于纸草的匮乏,另一方面得益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

首先羊皮纸的韧性较好,它不仅可以容易地切割,而且折叠起来更方便大量保存。

不仅如此,羊皮纸的尺寸,使其能够统一装订成册,中世纪形式的书籍就此诞生了。

这种书籍形式与古典世界的卷轴大不相同,而且奠定了后世至今的书籍形态。

话说世界系列:从羊皮卷到谷登堡 | 中世纪晚期的知识传播

羊皮纸上的墨迹。1300年左右的一部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的著作手抄本。

知识传播载体的嬗变

羊皮纸虽然经典,但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首先羊皮纸的密度和重量较大,以此装订而成的书籍虽然和现代图书比较接近,但是它的尺寸、重量、装帧等等都很特别。

羊皮纸的厚度是现代纸张无法相比的,所以即便是内容不多的书,用羊皮纸装订也会显得很厚。

而且,书的封面由织物或者木材制成,双面再以皮革覆盖,这样一来书的厚度又大大增加了。

作为中世纪的奢侈品,书的封面往往会镶嵌宝石,四个角还会包裹贵重金属,结果整部书从远处看特别像一个珍宝箱。

现在还能看到许多中世纪的书籍在书角处都有空洞,当时用链子把书拴在书架上,以防止抄写手稿的修士顺手牵羊。

可想而知这样的书是无法广泛传播的。

谷登堡(1398—1468年)发明铅活字版机械印刷术,对于欧洲文化的推进作用如何夸张都不为过,他促成了知识传播的革命性变化。

虽然中国早在宋代就已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欧洲的印刷术并不是从中国继承而来,而是独立研发出的近代印刷术。

谷登堡最关键的技术突破在于以含锑的铅锡合金制成活字,使其抗压性明显增强,这样就解决了木活字的弊端。

随着大批量生产,印刷书籍的成本迅速下降,这是知识传播得以突飞猛进的根本原因。

话说世界系列:从羊皮卷到谷登堡 | 中世纪晚期的知识传播

斯特拉斯堡的谷登堡雕像。

话说世界系列:从羊皮卷到谷登堡 | 中世纪晚期的知识传播

羊皮纸手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世纪书籍的容量的确不高,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书籍装帧的精湛技艺使书成为一种奢侈品,在今天更是成为可遇不可求的文化珍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中世纪   地中海   洛林   商路   活字   羊皮纸   王朝   印刷术   知识   世界   欧洲   晚期   羊皮   奢侈品   书籍   材料   世纪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