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系列二

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

爱好古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研究;热衷于古代艺术品收藏




青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指铜与锡的合金,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发明。远在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中国古人即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铸造达到鼎盛,辉煌灿烂,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作为礼乐文化的主要载体,青铜器用以“明尊卑,别上下” ,彰显、维护等级制度。


中国国家博物馆素以收藏中国古代青铜重器为世人称道。殷墟妇好墓青铜器、“后母戊”青铜鼎、“子龙”青铜鼎、“盂”青铜鼎、“天亡”青铜簋、春秋晚期蔡侯墓青铜器及战国辉县固围村青铜器,足以代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历程各时期的重要成就。从中我们可以体味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书法艺术演变的轨迹,并继而探寻创造这些艺术元素的源泉,即我们民族上承远古、绵延不绝的审美体系。


青铜鼎


鼎,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不仅是宗庙重器,也是王权象征,人们习以“定鼎”、“迁鼎”之类词语,喻王朝之更迭,社稷之兴替。


本展览中有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后母戊鼎”,是迄今发现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庄严肃穆,仰之弥高,历久弥珍。


2006年回归的“子龙鼎” 是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浑厚凝重,铸工精湛。


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为晚清所出四大青铜器之一,器内壁铸铭长达291字,文中精辟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总结了所谓“殷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且铭文书风凝重,气韵生动,字字珠玑。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过100厘米,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中昂扬矗立,泰山北斗。




大盂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大盂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下垂,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


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后母戊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青铜文化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亮相时的标牌为后母戊鼎。“司”“后”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争论,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为“司母戊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子龙鼎

子龙青铜鼎 商后期 传20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出土 别称:子龙鼎

尺寸:通高103厘米;耳高22厘米;腹高43厘米;足高36.5厘米;口径80厘米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1956年殷墟后冈圆形祭祀坑出土的戍嗣子鼎,尽管通高不及子龙鼎的一半,但轮廓极为相仿,其口沿下的饕餮纹构造几乎相同,只是前者的饕餮纹间没有设置龙首装饰。而1990年殷墟郭家庄M160墓出土的圆鼎,形制、纹饰也同子龙鼎接近。北大历史系教授朱凤瀚指出,通过形制学角度分析,子龙鼎的年代应该在商晚期偏晚,近于商末。子龙鼎应该划归商末帝乙、帝辛(纣)或周初武王、成王时期。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钧魂分享:国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三大鼎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订阅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众号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辉县   青铜   中国古代   饕餮   殷墟   艺术   铭文   后母   内壁   青铜器   西周   河南   浮雕   凝重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