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美国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最出名的两个上市场所。中国不少企业像阿里巴巴、新浪、百度、网易等大家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公司都是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

这两者虽然本质上都是给公司提供上市的电子证券交易机构,说白了就是给公司提供上市,以筹集资金的地方,但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在的。

相比较于先成立的纽交所,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和监管都会比纽交所更为宽松。因此,能够在纽交所上市的一般都是整体规模比较大的公司。而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一般就会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所以纳斯达克主要经营的是创业板市场,也就是说一些处于创业初期,比较没钱的公司大多数都会去纳斯达克上市。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作为创业板市场主场的纳斯达克在对于公司的上市申请流程也都比传统的纽交所更为简单。虽然纳斯达克的年费同样也低于老牌的纽交所,但是纳斯达克的初次申请费相比较于纽交所是比纽交所更高的。而纽交所的上市价格凭借的也都是它是全球最大的交易中心的地位,并且上市的公司通常都是规模已经很大了的公司。

对于上市公司的标准而言,两家也是各有各的标准,但一样的是两家都将上市公司划分出了三个不同的等级。例如纳斯达克就是一个倒三角形的结构,全球精选市场的公司是最多的,但是如果有公司达不到标准,按照纳斯达克的“规矩”,这家公司就会逐级往下掉。这其实就有点像是我们的平常所看见的那种排名等级制,符合就能上去,不符合就得下来。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相比较于纽交所的严格,纳斯达克显然更受许多刚刚创立不久,资金、规模都没那么雄厚的中国企业的“偏爱 ”,大多数的中国还在成长阶段的企业都会选择去纳斯达克上市。

纳斯达克毕竟也算是美国的产业,一看中国赴美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自然也是坐不住要出手遏制这种使得美国资本岌岌可危的现象了,纳斯达克宣布暂停受理中国企业赴美IPO注册申请。美国证监会主席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这些企业需要获得中国政府的许可才可以申请在美国上市。并且美国的监管机构还拥有三年内对这些企业的审查权力。

看样子美国似乎又在为美国国内的投资者的“利益”而忧心忡忡了。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中国这几年确实有不少企业都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在2021年前半年更是在美国的融资规模远超2020年的总和。美国这是开始担心本国投资者的“钱袋子”要被中国企业掏空了啊。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先来盘盘为什么中国企业那么“青睐”美国这两家上市机构呢?这还得从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好处说起。

要知道一个还在发展的企业来说,融资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条件,因为公司创建之初往往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用于生产、研发等,而事实上公司的老板并没有这个资金能力,即使是贷款也不一定有,所以就需要通过融资来获得资金。

其实说简单点就是上市的公司借用了投资者的资金,赚了钱就和投资者分。相反,不上市的公司就是几个老板自己投资,赚钱了也是自己拿着。但上市公司的好处就在于有投资者的注资,干什么都方便一点,能够提高本公司的企业竞争力,这关乎企业能不能在市场上生存,并且继续发展壮大。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上市说白了就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因为国内对于公司的上市往往有较多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是管的比较严。所以相较于国内严格繁琐的上市规则,还是在海外更好上市,也更好融资。

除此之外,国内的企业通过在海外上市还能够顺带薅一下外国的羊毛,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中西融合,取长补短,将来在面对全球这样的大环境下也能够有更高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于有想法“做大”的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一旦国内的企业在海外上市以后,就会形成一套现代企业制度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利,督促公司切实履行公司章程,对于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开。这就能够非常有效的防止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发生。事实上就是防止公司私化成为家族企业。

其实简单来说,能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除了符合那些最基本的条件,只要能够吸引到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上市一般没有问题。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但在国内的情况则大不相同。现在许多国内的企业都是属于创业板居多。如果是在国内上市,暂且不说主板,即使是创业板,对于企业三年内的盈利指标都是有一定标准的。相反的,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规定,显然对于着急发展,急需融资的创业板公司来说都是非常“友好”的。

再者,美国的资本市场汇集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相较于国内的投资者,融资来源较于广泛,并且资金量也比较充足。除此之外,美国市场的存在历史相对国内久一点,在体制方面较为健全,积累了不少成熟且有丰富经验的投资人,要知道在实际的投资中,一般都是有丰富经验的投资人作为主导力量,单凭一些散户,上市公司根本得不到多少有效的融资,同时宽松的上市标准也降低了中国企业上市的门槛。

就是这样一个“低门槛”的上市市场给了一些企业“造假”的机会。就在今年,瑞幸咖啡就因虚假交易,股价一下子暴跌了超80%。这是一个成立两年不到就即将准备在美国上市的咖啡品牌,据说是“中国的星巴克”。当然,这也是瑞幸咖啡创立之初的目标。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要说瑞幸咖啡玩的到底是什么把戏能把美国一系列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老将”耍得团团转,实际上就是一种“望梅止渴”的营销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瑞幸咖啡告诉国外的投资者,他们要做一家“中国星巴克”。按照正常的思维,都觉得应该得先有盈利才能去开更多的分店。但瑞幸咖啡偏偏不这样做,它在一开始就走上了它风卷残云的扩张之路。仅在一年之内,它的门店就能扩张200家以上,这样的扩张速度就有点像开赛车一样了。

而且在瑞幸咖啡开店之初,相信很多人都是被瑞幸咖啡的各种优惠政策所吸引,因此才知道瑞幸咖啡这个品牌的,门店扩张,给顾客的优惠加持,瑞幸咖啡的收益完全就是负增长,节节亏损。但瑞幸咖啡的目的远远不仅仅在于扩张,而是要先营造出一种门庭若市,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假象,从而获得更多国外投资者的关注。毕竟对于投资者而言,前期的“血本投入”,不就是为了后期能赚个盆满钵满吗?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一看到瑞幸咖啡这种“地毯式”的门店,门庭若市的营业额,都觉得自己抓住了一个重大的商机。中国市场可是一块不小的“肥肉”,他们这群狼自然不可能轻易地放过,纷纷加大对瑞幸咖啡的投资。

瑞幸咖啡靠着一遍又一遍地玩着这套“把戏”,把国外的投资者忽悠得一愣一愣地,轻轻松松就获得了一笔又一笔融资款。这瑞幸咖啡对于国货来说也可以算是“国货之光”了,毕竟能够拿着国外资本家的钱来补贴自家的消费者,瑞幸也真的是绝。

本来靠着这套把戏,瑞幸咖啡长远来看的话,要实现成为“中国星巴克”的愿望其实也是可以达成的。毕竟靠砸钱也让不少人都认识了瑞幸这个品牌。但是瑞幸的成功之路似乎有点过于平坦了,一下子就吸引了著名调查机构浑水的目光。浑水一份调查报告直接揭露了瑞幸咖啡造假财务和运营数据,之后瑞幸咖啡的官方承认造假,更是一时之间宣判了瑞幸的“死刑”,同时也引起了国外众多投资者的恐慌。

美国纳斯达克,未经中国同意,中国企业不许敲钟

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国纳斯达克宣布中国企业要想上市,必须经过中国的同意,否则都不予上市。

事实上,近年来的中国企业中瑞幸只是个例,只不过是太多的个例堆积在了一起使得国外的投资者纷纷对于交易机构的信任骤降。因为交易机构的门槛过于宽松,导致了这样危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这对于交易机构而言可是“砸招牌”的大事,都知道国内的规矩严,门槛高,通过中国国内的这一道槛,其实也就帮纳斯达克提前把了一道关。这对于纳斯达克及纳斯达克的投资者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中国还处于创业板,急需融资的中国企业来说上市门槛一旦提高就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挑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纳斯达克   中国企业   美国   中国   门槛   融资   投资者   国外   规模   咖啡   机构   标准   国内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